分享

宇宙涟漪:王维《斤竹岭》中的山路

 泰荣林黑皮 2022-02-18

宇宙涟漪:王维《斤竹岭》中的山路

柯小刚(无竟寓)

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
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

明清画谱程式固化之后,竹子不再“檀栾”。“檀栾”是王维以来健康朴茂的竹子,直到文同、苏轼、吴镇和柯九思,都还是檀栾檀栾地映发在空曲之中,一团一团地向上生长,在春天的谷风中扑簌扑簌地笑,漾开一圈一圈的涟漪。
“檀栾”是竹美之貌,犹如“窈窕”“婀娜”“逍遥”,不是通过单字字义的组合来表达意思,而是通过声音连绵叠加的、不可分割为单字的双声叠韵,来囫囵地让人感觉到一种样子。
这在汉语中其实是非常重要的现象,以至于廖平据此推测孔子以前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这个推测当然根据不足,但值得引发思考,思考汉语的一个基本特点,即并非一个字词对应一个意思(所谓单词、单字),而是一片一片地写意,就像斤竹岭的竹子,一片一片、一团一团的,如光弥漫,如水荡漾。
“檀栾映空曲”是以光写竹,“青翠漾涟漪”是以水写竹。不是写竹子的光影,也不是以水波来譬喻,而是看到一团一团一片一片的竹子就是光,就是水。
“涟漪”虽然不是双声叠韵词,但与“檀栾”也是类似的,都是整体气化的写意。它们不一定像桌子椅子那样有确指,但在感觉传达的精确性上并不输于桌子椅子这样的实词。
有时候,或者说汉语文学的大多数时候,确指的词语也可以用作气化的写意。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分开看,每一个词都精确地对应一个确指的东西,但连在一起,在风景中,在情境中,却都气化了,成为“檀栾”一般的光,“涟漪”一般的水。
这光映发在空曲,或者不如说,这光的映照生发出空曲。“空曲”是什么?看看中国山水画就明白了,花鸟画也可以。在中国画里,一枝花,一片树石水云,周围都包裹着空白,这空白本来一无所有,但因有了那枝花、那片树石水云而感觉物象万千,意味无穷,但就其自身而言还是不着一笔,空无所有,这便是空曲。
空曲是事物存在于其中的一隅一曲,但又是连通整个宇宙的大空之境。空曲是庄子所谓“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但又是有限的此时此地,有着自然合适的边界。只不过,这边界不是透视取景框、畛域、封疆或围墙,而是“六通四辟”“同于大通”的留白。
空曲是山野中的一曲之隅,是云山、寒林和水面所围成的这片可以游目骋怀的“莽苍”。空曲是一曲,一定是这一片或那一片,具体的一片云林;但空曲也是大空,是这一片和那一片都存在于其中、气化于其中、映照于其中、荡漾于其中的宇宙涟漪。
所以,从“空曲”到“致曲”,从山林到庙堂,从四皓的商山到天子的长安,并不否隔,而是有一条隐秘的小路暗通款曲。它是隐秘小道,因为山中樵夫都不一定知道;但也是天下通途,因为它就在那里,自然,坦然,只等待安车蒲轮的到来。
《中庸》云:“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从一曲之致到天下之化,中国政教曾经亦如斤竹之檀栾,从容逶迤,一路走来。而当王维凝望这片空曲,穿过这片莽苍,他也许在想,五百年前,商山四皓的安车蒲轮可曾经过?连接商山的道路从来没有封闭,只是年深日久,草木葱茏,连樵人都已找不到入口。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