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人人都传孝庄下嫁多尔衮?

 brownk 2022-02-18

完整视频

图片

文 | 毛立平

大家好,我是清史研究所的毛立平。上一集我们讲到了皇太极称帝,孝庄被封为了永福宫庄妃,在五宫后妃当中位居最末,那么她怎样才能改变自己的处境呢?还是得靠儿子啊。

皇太极称帝之前,一共生了5个儿子,其中长子豪格咱们上一集提到过,次子和三子都少年夭折了,第四子叶布舒,第五子硕塞都是侧妃所生,五子之后,就是从天聪二年到崇德元年的这8年之间,就没有再生育过皇子,只是陆续生下了9个女儿,其中就包括哲哲所生的两个女儿,和孝庄所生的三个女儿。

到了崇德二年,这个局面终于得到了改观,在这一年里,皇太极连续得了三个儿子,分别是皇六子、皇七子和皇八子,六子和七子都是庶妃所生,但皇八子则是他最为宠爱的宸妃海兰珠所生,可谓是二人爱情的结晶,让四十五岁的皇太极开心不已。

当时为了表达自己的开心,他史无前例地发布了大赦令。据说这是清朝的第一道大赦令,在赦文中说:今蒙天眷,关雎宫宸妃诞育皇嗣,因此大赦天下,欲使内外政教所及之地,咸被恩泽。就是想让天下人都沾到宫廷的喜气和恩泽。在大赦令当中,皇太极将皇八子称为“皇嗣”,一定意义上就是把他当做皇太子了,当时这个特别的用词立即被各方的政治势力敏感地捕捉到了,比如次年元旦朝鲜国王送来的贺表当中,不仅有给皇帝和皇后的贺表,还有专门给“皇太子”的贺表和礼物。可以说,有了这个儿子,更使得海兰珠的地位在后宫是无人能及。

但可惜的是,这位小皇子命运不济,只活了六个月就夭折了,连名字都没有来得及起,所以史料中只能把他记载为皇八子。爱子的夭折,对于海兰珠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过度的伤心可能影响到了她的身体健康,从此缠绵病榻。

三年之后,正当皇太极率军与明朝大将洪承畴在松山和锦州对阵之际,宫里传来了消息,宸妃病重,皇太极赶紧将军务进行了交待,自己是急速往回赶,可惜他还没回到京城,就已经接到了消息,宸妃已经病故了。皇太极当场泪崩,赶回关雎宫到宸妃的灵柩前痛哭不止。

巨大的悲伤让戎马一生的皇太极陷入了一种精神崩溃,根据实录记载,他“不饮食者六日”,还忽然陷入昏迷,“言语无绪”,把后妃和大臣们都吓得不轻。那对于自己的这种脆弱的,悲伤难以自已的表现,皇太极自己都觉得有点惭愧,他曾经反思说,太祖,也就是努尔哈赤,太祖崩时,我也没有如此伤痛。上天生朕,原为抚世安民,岂为一妇人而生哉?可是这些道理我虽然都明白,但我就是控制不了我自己啊!那大臣们就劝他出去打打猎、散散心,可能会好一点。皇太极也接受了这个劝谏,可是打猎又难免会路过宸妃的茔地,这就又让皇太极痛哭不止。以上记载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比较立体的人物肖像:戎马征战的刚硬和用情至深的柔软,在皇太极身上可谓体现得一点都不矛盾,淋漓尽致。

海兰珠走了,对于孝庄而言,这位亲姐姐在清朝后宫的短短七年时间,就像烟花一样绚烂而短暂,一定给她心中留下了很多的感慨,或者说是一种错综复杂的感情,她们姑侄姐妹在各方势力交错的后宫当中彼此扶持,这一定是温暖的,但是姐姐的后来居上和备受荣宠也会或多或少的让她感受到一些失落。

比如就在海兰珠所生的皇八子夭折后的第三天,孝庄就为皇太极生下了第九子,这也是她在生了三个女儿之后,终于诞下的第一位皇子,尽管后来史料记载说,她在怀孕的时候就一直有红光绕身,红光还盘旋成龙的形状,生产的当天也是红光照耀宫闱,经久不散,而且永福宫内是香气弥漫数日之久。但实际上,这位皇九子出生得很平淡,由于当时宫中还处于丧失皇八子的悲哀气氛之中,宸妃也还呻吟在病榻之上,因此孝庄生子没有任何的庆贺活动,也没有像皇八子那样大赦天下的行为,更没有将他称为“皇嗣”的说法。这种鲜明的对比,即便是亲姐妹之间,难免也会有点心寒吧。不过呢,在当时而言,皇九子福临仍然是五宫后妃为皇太极所生的唯一的儿子,地位和意义还是摆在那儿的。

在作为庄妃的身份期间,孝庄多数时候都是处于姑母和姐姐的阴影之下,除了诞育皇九子之外,似乎就没有什么更多的事迹可讲。不过呢,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庄妃劝畴”的故事,用以体现孝庄在这一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才能。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故事。刚才我们讲到海兰珠病危的时候,皇太极正在松锦前线和明军将领洪承畴作战,第二年,清军就了取得松锦之战的大捷,生擒了名将洪承畴。皇太极对洪承畴是深爱其才,之前就曾屡次想招降他,都被洪承畴严词拒绝,现在终于生擒,当然想劝降他。可是洪承畴被擒之后是不吃不喝,抱定了必死之心,坚决不肯投降,让皇太极束手无策。这个时候庄妃就登场了。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洪承畴的房门轻启,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手端一壶参汤走了进来,只见她丹唇轻启,一番温言软语的劝慰,就把洪承畴给劝服了,投降了皇太极。

但是这个是野史的记载,学者们认为是不可信的。首先它不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境,孝庄幼时在蒙古讲蒙语,进入后金的后宫之后学习满语,有史料证明直到入关之后她都是不大会讲汉语的,而且还比较反对讲汉语,担心丢失了满蒙自己的语言和文化。那么先不说皇太极会不会让自己的老婆去用美色劝降洪承畴,就单说一个讲满语的蒙古女性和一个压根儿听不懂满语的汉族男性,他们俩之间是怎么沟通的呢?

根据史料的记载,皇太极的确特别想劝降洪承畴,但是他派去的不是庄妃,而是范文程,范文程也是早期投降过来的明朝官员,皇太极希望范文程用自己的经历去劝说洪承畴。但是根据《清史稿·洪承畴传》的记载,不论范文程怎么劝说,洪承畴就是谩骂不止,不肯投降。不过呢,范文程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关押洪承畴的房屋的房梁上有灰尘落了下来,正好落到了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就赶紧把灰尘给拂去了。范文程就报告皇太极说,洪承畴一定不想死,如果一个人他抱定必死之心的话,连自己的生命都不在乎了,怎么还会在乎衣服的干净?皇太极听后就赶紧亲自去探望洪承畴,他一进门就解下自己身上披的貂裘,披到了洪承畴的身上,说:“先生得无寒乎?”就是亲切地说道,先生冷吧?这一句话就攻破了洪承畴的心理防线,当即叩头请降。

虽然洪承畴不是孝庄劝降的,但这并不说明孝庄在皇太极时代与政治毫不相关。她晚年曾对孙子康熙说过:“予虽在宫壸,太宗行政亦略知之。”就是说我虽然身居内廷,但是对于皇太极的外朝行政还是有所了解的。这说明她是一直关注政治动向,积累政治经验,这样才有能力在以后的各种紧要关头帮助儿孙做好决策、掌控大局。

就在松锦防线被攻破,洪承畴投降,局势对清朝一片大好的时刻,皇太极却突然去世了。根据实录的记载,崇德八年,就是洪承畴投降的第二年的八月初九日晚上,“上无疾,端坐而崩”,也就是说,五十二岁的皇太极没有病,坐在那儿就去世了。这样的说法多少会让人产生疑惑。根据学者们的考察,至少从崇德五年开始,皇太极的身体就一直不怎么好,其中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他总流鼻血,比如实录记载崇德六年,皇太极在跟洪承畴对阵的时候,就曾鼻子流血不止,不得已还将战事推迟了三天,但是到了第四天,鼻子还是流血,于是就坚持出征,他骑马急行,鼻子出血不止,于是就用一个碗接着,接满了一碗就再换一个碗,就这样又急行了三天,鼻血才止住。有人认为这样大量持续地流鼻血很可能就是脑溢血的征兆。

不管皇太极是因何而死的,他的死对于孝庄的人生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转折。由于皇太极和他的父亲努尔哈赤一样,也没有遗言说明皇位由谁来继承,于是清朝皇室和整个八旗再次陷入了争夺储位的漩涡之中。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和长子豪格是这一场争夺中的两个主角。这个争夺的过程,我们之后有机会会给大家详细讲解。

总之,争夺的结果是,多尔衮和豪格都没有得到皇位,孝庄的儿子、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成为了大清的下一任皇帝。福临的即位,其背后的原因可以说是错综复杂。首先,他是叔父多尔衮和长兄豪格,这两位三十多岁成熟男性之间激烈斗争的获利者,就是既然谁也不服谁,那就干脆让一个第三者来当皇帝。其次,多尔衮在皇太极的数个儿子当中偏偏选中了福临,这一定有其背后的政治因素。

有人说,这是多尔衮想选一个年幼的侄子当皇帝,自己摄政之后便于操控,那这样的话,其实皇太极还有第十子和第十一子啊,其中第十一子博穆博果尔,是我们之前讲过的五宫后妃中麟趾宫贵妃娜木钟所生,皇太极分封五宫时她位居第三,地位仅次于海兰珠,要比庄妃要高。所以福临即位,绝不是多尔衮在争位无望之时所作出的随意的选择,这背后孝庄和姑母哲哲在后宫的力量,以及她们娘家科尔沁蒙古的势力和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那这里又会牵出另外一个重要的大瓜,就是被称为“清初四大迷案”之一的太后下嫁之谜。四大迷案我们之前已经讲过两个,分别是雍正即位之谜和乾隆身世之谜,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三个。“太后下嫁说”认为,孝庄和多尔衮早先就有情愫,因为孝庄嫁给皇太极时,我们之前讲过,(孝庄)只有13岁,与34岁的皇太极年龄相差太多,两人之间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这很可能也是导致她并没有特别受宠的原因,而当她嫁给皇太极时,小叔子多尔衮14岁,两个人年龄相当,在接触当中很容易产生感情,这种私情促使多尔衮最终决定推选福临来继承帝位,在福临称帝之后,孝庄为了感谢多尔衮,也为了抑制或者平衡多尔衮的权势,就下嫁于他。

和我们之前讲过的迷案一样,太后下嫁的故事也是流传甚广,孟森先生曾说,此事是“无南北、无老幼、无男女,凡爱述故老传说者,无不能言之”。也就是说不论南方人还是北方人、不论男女老少,只要是爱讲故事的人就一定会讲这个故事,但是“求其明文则无有也”,就是说如果你想找到一点确切的史料记载来证实这件事的话,那是什么都找不到的。

我们能找到的最早的史料记载就是南明将领张煌言的诗句,“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但是,张煌言作为清朝的敌对方,对于太后下嫁也只是道听途说而已,并不是亲见,不能作为太后下嫁的确凿证据。而且有学者考证,诗中提到的慈宁宫虽然是孝庄在紫禁城居住的宫殿,但她是在顺治十年才移居慈宁宫的,这一点在史料当中是有确切记载的,而多尔衮早在顺治七年就去世了,可见张煌言的诗不可信。

另外一个被认为太后下嫁的证据则是多尔衮的称号,在顺治帝即位之后,他的称号从“摄政王”逐步加封为“叔父摄政王”,再加封为“皇叔父摄政王”,最后干脆连中间的叔字都省掉了,成为“皇父摄政王”。有人认为,从皇叔父变成皇父,就是说明太后已经下嫁了,因此多尔衮的身份从原来皇帝的叔父,变成了皇帝的继父,称号当然就会随之改变。但是孟森先生则认为,中国古代君王会将一些地位尊崇的臣子称为“尚父”或者“仲父”,比如周文王称姜子牙为尚父,齐桓公和秦始皇称管仲和吕不韦为仲父,顺治将辈分与功劳都高的多尔衮称为“皇父”,也可以说是这个逻辑。郑天挺先生则考证了满人的称谓习惯,指出早在努尔哈赤时代就有女真部落首领将努尔哈赤称为“恩父”。就是说,从皇叔父摄政王到皇父摄政王的转变,并不能直接证明太后就是下嫁了。

还有学者举证说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顺治十七年,顺治皇帝因乳母李氏病故,曾经说了这样一段话,他说:“睿王摄政时,皇太后与朕分宫而居,每经累月方得一见,以致皇太后萦怀弥切。乳母竭尽心力,多方保护诱掖,皇太后眷念慈衷赖以宽慰。”学者认为这段话里提到的“分宫而居”,就说明太后没有居住在后宫之中,那一定是下嫁给多尔衮而居住到他的王府中去了。不过,这段回忆从字面意思上只能说明多尔衮的确阻碍了顺治母子之间的频繁接触,可能是为了更好地操控小皇帝,却并不能直接证明太后就是下嫁了。

当然,尽管有以上的因素存在,还是有一些学者认为太后下嫁是确有其事的。原因除了我们刚才提到的两人之间年龄相当、孝庄需要平衡局势等因素之外,还和满人的一个婚俗有关。在入关前和入关初期,满洲社会一直盛行“收继婚”。所谓的“收继婚”就是父亲死了,儿子可以把除了自己亲生母亲之外的所有继母都收继为自己的妻子;哥哥死了,弟弟可以把嫂子收继为自己的妻子。不过,满人的收继婚也是有规则的,就是我们刚才所说,儿子可以收继继母,弟弟可以收继嫂子,但是父亲却不能收继儿媳、哥哥也不能收继弟媳。这与他们“贵壮而贱老”的传统紧密相关,就是让年轻男性拥有更多的妻子、繁衍更多的后代,是壮大部族的一种需要。同时,满人一向视女人为财富和政治纽带,特别是对于满洲贵族而言,多娶到一个部落首领的女儿就等于多交好了一支政治力量,怎么能因为父亲或者兄长的去世,而让这笔财富流失,让这个纽带断掉呢?所以,一定要把妇女留在本家族之中。其实不仅满人,收继婚曾经在北方不少民族都盛行过。按照这样的习俗,多尔衮在皇太极死后,将哥哥的妻子收继过来,是很自然的事情。

不过,这种做法却被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汉族文人所不齿,视其为乱伦,刚才我们提到的张煌言的诗句中就充满了鄙夷和嘲讽。清朝在入关前后也意识到了这种做法很难再适应新的形式和文化的发展,从皇太极起就开始在满洲内部逐步禁止收继婚,入关以后收继婚俗就逐渐地消失了。因此,即便太后真的下嫁了,官方史料当中也不会记载,即便有记载,也会被后来的统治者所抹杀,为尊者讳嘛,保持皇室的体面,这是哪朝统治者都很明白的事情。

好,孝庄与皇太极和多尔衮兄弟的感情纠葛,我们就先就给大家讲到这里。无论太后是否下嫁,皇太极死后,她的身份和地位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原来的五宫后妃之末,一跃成为与姑母哲哲并尊的顺治朝的皇太后。那么孝庄将怎样面对自己的这个新身份呢?我们将在下集给大家讲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