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地点:贵州黄果树地质公园 走进黄果树地质公园,就有三角梅夹道迎客,不过这些三角梅开得都不怎么好,偶尔有一株羊蹄甲,颜值自然要更高一些。走上栈道,目光顿时被一丛丛的小花给吸引住了。 要说这些小花,如果单开的话,还真不算起眼。只不过由于它们好几株好几株地聚集在一起,有段路甚至沿道都是它们的踪影,想要忽略都难。 这种树是比较大型的灌木,高度几乎相当于小乔木了。花朵很细,花序圆锥状,很多小花密密地聚在一起,也就有了存在感。这种花我和小伙伴都不认识,当时也只能拍下来,回到酒店上网查阅资料,大概是一种叫做牡荆的植物。也有人叫荆条,估计是同一个品种下的变种。 荆条容易让人想到“负荆请罪”的成语,或者想到荆棘这个词语,总觉得差了一些美感。我更喜欢把这种可爱的植物称为牡荆,有着牡丹花颜值的荆,其实是有点抬举它了。其实牡荆是马鞭草科牡荆属的植物,跟牡丹真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不知道是不是生长繁殖比较容易,公园才刚刚建成,这种植物已经在这里长势良好,似乎有着继续侵占地盘的嫌疑。 栈道凌空,因此有的牡荆在与人齐平,有的则在脚下,随着栈道的高低错落,变幻着特荆的观赏角度。很难得有一两株能够用手够得着,大多数的特荆离得稍稍有些远,仿佛枝头落了薄雪,让人无端生出三分怜悯来。 荆在我的原有印象里,是浑身长着尖刺的,其实真实看到了它,我的认知偏差着实有些大了。 这些花有着淡淡的紫色,在暮色里带着两分俏皮。仿佛是不谙世事的孩子,正仰着头好奇地向往着外面的花花大世界。马鞭草科的植物花朵都不会很大,很小,但很精致。 也有美好一点的词语,荆钗是古代贫家妇女常用的发钗。因为和女子沾上了边,自然便有了些美好的意思,尽管从阶级上来说,使用荆钗的也是最底层的人民。 明朝潘绂曾有诗云:“无端忽听公子家语,笑整荆钗独闭门”,诗名《老女吟》,可见荆钗是上了年纪的妇女用的,估计实用性大于装饰性。 唐朝李山甫说“平生不识绣衣裳,闲把荆钗亦自伤”,诗名《贫女》,总是家贫无银,用不起金钗玉钗甚至银钗铜钗,只能用荆钗别着头发,免得头发散乱影响做家事。 后来也有用作对妻子的谦称,例如“拙荆”,就更让人觉得荆其实也挺美好的。不过荆在士大夫的眼中总归不登大雅之堂,这样称呼妻子,或许是一种谦虚,但从骨子里来说,未尝不是对女性的一种漠视,在地位上,天然就比丈夫要低了许多。 唉,谁让中国的封建王朝都是男权至上的时代呢?如果换作母系氏族,不知道会不会用“荆”指代丈夫呢?可惜身为女子的我们,没有赶上那个好时代啊! 自由行:贵州黄果树地质公园 6月初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