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是解味人

 三自之我 2022-02-18

不是解味人

龙建人

  尽管不作为一部书的构成要件,但序、跋等冠首或缀尾的文章颇为重要。作为详知该书者的撰述,它们既可体现其撰者对该书的认识,也可记载该书的刊刻、版本、流布等重要信息。对于古代典籍,后世研究者往往只能借助于它们还原该书产生和存在的历史现场,其重要性当然不容小觑。

  时隔数百年,我们对《金瓶梅》的研究就是如此。《金瓶梅》大致可分为三个版本系统,序、跋存删不一:“词话本”系统中,存欣欣子序、廿公跋、东吴弄珠客序;稍晚的“绣像本”系统中,则删去了欣欣子序和廿公跋,仅留东吴弄珠客序;而在批评本系统中,张竹坡则删去了原有序跋,以新增谢颐序和《竹坡闲话》《〈金瓶梅〉寓意说》等文章冠首。欣欣子序记载了兰陵笑笑生著该书,此乃关于该书著者的最早文献记载,极其关键,按理后世新刻该书改定本时不当删去。但崇祯间刊刻《金瓶梅》,却仅保留东吴弄珠客序,个中缘由,“金”学专家已多有阐发。虽然东吴弄珠客序存于两大重要版本之中,但以今日的眼光审视,其于《金瓶梅》一书不仅诸多信息所付阙如,且对《金瓶梅》的认识亦绝不比在“绣像本”系统中被删掉的欣欣子序和廿公跋高明,甚至稍显平庸。

  在古代中国,诸多像《金瓶梅》一样的书都是先传抄,嗣后再付梓印行。初刻本序跋的撰者与该书作者往往同处一个时代或稍晚,所处社会环境相同或相近,对该书成书背景,作者生平、思想等所知甚详,先天地拥有信息优势,更有条件以同情之心深入理解其书。正因如此,序跋的一字一词往往都会被读者所注重。虽说“诗无达诂”,但序跋者的见解必然存在优劣。作为首批接触该书的读者,序跋者的眼光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该书的流传和接受。其对该作品的认识是否深刻,解读是否贴切,一般都是该作品著者最为关注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以“词话本”和“绣像本”《金瓶梅》皆存的东吴弄珠客序观之,曹雪芹的无奈又何尝不是兰陵笑笑的遗憾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