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国人的传统观念之中,“衣食住行”的排列顺序是有着一定原因的,之所以衣服会放在第1位,是因为在一年四季之中,国人通常对购置衣服是比较看重的。衣服除了可以遮蔽身体之外,还可以有一定的观赏性和保暖性。 ![]() 在如今,因为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很多人在穿暖和之余,也会追求衣服的品牌、款式和质量等,这是无可厚非的。 在这个电商时代,南极人旗下的衣服也曾占据过半壁江山,尤其在冬天,他旗下羽绒服和保暖内衣的销售数据也是比较好看的。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南极人虽说是一个知名品牌,但他主要是靠着“卖吊牌”赚钱的。 ![]() 也就是说,这种贴牌的衣服并不会由他们的工厂直接生产,而是由很多拿到授权的代工厂进行分装生产的。除了南极人,俞兆林、北极绒、恒源祥和拉夏贝尔也都先后走上南极人的贴牌之路。 虽说这一事实让人感觉到比较难以置信,但如果花点时间回顾一下南极人的成长之路,不难发现,出售品牌获得的收益早已让他赚得盆满钵满。这个成立于上世纪末的品牌,赶上了电视黄金档和电影明星打广告的红利期。 ![]() 在变成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之后,南极人不甘心只做品牌营销,他们转而花时间去用更加新颖的面料来制造服装。 正所谓树大招风,2008年,营收早已过10亿元的南极人却停止了自己的扩张步伐。原来,他们遇到了金融危机,生意变得非常惨淡。为了减少开支,创始人张玉祥索性卖掉了旗下的所有工厂,直接靠出售品牌名称来赚钱,这就是“贴牌货”的由来。 ![]() 几年之后,在搭上网络的快列车之后,各大电商品牌也先后贴上南极人的牌子进行销售。这时候,无论是生产商,还是销售商,他们都赚得盆满钵满。不久之后,在尝到这一销售模式所给的甜头之后,南极人直接将品牌授权给了5000多家店,逐渐打造出庞大的“南极人贴牌王国。” 都说商业神话是可以大量复制的,这不,十几年前,南极人、俞兆林、北极绒和恒源祥作为著名的四大保暖内衣品牌,也慢慢在“自毁前程”。说严重点,这些企业的生命线还有多长,这取决于民众还有多久才会不再买单。 ![]() 如今,很多人惊讶地发现这4个牌子的产品售价大幅度缩水,虽说品类、面料和款式有所创新,但在实际上,这几个牌子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2021年12月,著名的南方周末曾发表过一篇名为《南极人、恒源祥、北极绒、俞兆林:不负责生产,只负责卖牌》的文章,此文一出,立刻引发无数热议。文中提到“如果愿意开辟新类目,吊牌价格还能再优惠”。也让这几个品牌的身价一降再降。 ![]() 相似的是,当南极人变成臭名昭著的“南极电商”,这4个品牌也开始只专心于品牌建设和提供增值服务。不仅如此,为了早点赚更多的钱,他们也不约而同地彻底走上了品牌授权的商业模式。当越来越多的南极人和恒源祥等商品走入千家万户,消费者们也只能增加一次比较糟糕的使用体验而已。 ![]() 2012年之后,这几个品牌已经在授权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2016年,南极人作为先转型成功的贴牌品牌,它直接以近6亿元收购著名的“卡帝乐鳄鱼”95%股权,这暗示着现在的卡帝乐鳄鱼也成为含金量不高的贴牌货。等时间来到2017年,南极电商的商标授权利润高达5.3114亿。这种丰厚的利润是其余4个品牌商所眼红的。 结语也许,他们也不知道这种营销模式可以让5大保暖内衣品牌走多远。单纯从生意角度来说,他们无疑是成功的商人,可从社会道德和其他层面来说,他们是失败的。如果一味追求信息差而妄想走捷径,那最终只会毁掉品牌在民众心中的权威形象和信誉度。在如今,虽说这几个品牌不是过街老鼠,可上过当的消费者也不会再次成为被割的“韭菜”,当看着家里一堆起球和无法再穿的品牌鞋袜和保暖内衣,他们也只能是唏嘘一声。 |
|
来自: 老友mk09qda3vs > 《百科知识汇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