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三角国民党残军的始末缘由

 太阳鱼2011 2022-02-18

在缅甸、泰国、老挝三国交界处,有一块三角形区域,山高林密交通闭塞,地形地貌极其复杂,此即世人熟知的金三角地区。

金三角同西亚的金新月地区,以及拉美银三角地区,并称为世界三大毒源地。境内武装派系复杂,形成以毒养兵、以兵护毒的奇特景象。在高峰时期,金三角拥兵数万、武器精良,一度使周边管辖国无可奈何。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一股败退于此的国民党残军,在这里演绎出“泰缅孤军”传奇,其影响绵延至今。

1949年底,云南省主席卢汉和平起义,大部国军将士能够审时度势,但第8、第26军拒绝接受现实,并伺机反攻昆明。这让台湾当局兴奋不已,派“陆军副司令”汤尧空降云南,将以上两军组成第8兵团,试图割据建立反攻基地。


为防止这股约3万人的国军逃往境外,二野、四野各一部以及滇桂黔纵队,分三路进行远距离大迂回,采取先兜后打的战法,切断通往越南、缅甸的通路。

1950年2月,以解放西双版纳为标志,滇南战役胜利结束,国军第8兵团大部被歼,第8军237师709团团长李国辉率千余人逃出,后仅余600多人。


在缅老泰交界的大其力小勐棒,李国辉部同另一支逃入缅甸的26军谭忠部600余人,以及原远征军遗留的200余人,进行了合并,共1500余众整编为三个大队,之后不断有散兵游勇、地方武装前来投靠,队伍迅速扩大到3000多人。

李国辉曾通过电台联络台湾当局,千盼万盼等来的却是冷冰冰地回复:“情势危急无力支援,有困难自行解决”。这支孤军彻底成了“没娘的孩子”,一切只能靠自己,想方设法也要活下去。


为了能在当地扎下根,李国辉鼓励部众同当地人联姻,凡成功者奖励20块大洋,有争气者甚至娶到了当地土司的女儿。为了能获得收入,开展屯垦种地、跑马帮、武装护运等多种经营,终于站稳了脚跟。

但是任一具有主权观念的国家,也不会容许异国军队驻扎在自己国土上,而且李国辉部为了谋生,开镖局子武装运毒,让以前零敲碎打的鸦片贩运成了气候,因此被缅甸视为毒瘤,急欲铲除。


于是缅军派出万余人(一说6000余)清剿队伍,配备飞机重炮,限李国辉部十天内缴械。李为了休兵止战,曾给缅军去信,申明只是借土养命,时机一到就会离开。然而缅军仗着实力强,撕了信扣住信使,并大举进攻。

残军也不是吃素的,打不过解放军,对付缅军还是游刃有余,利用偷袭夺取对方重炮阵地,调转炮口一阵猛轰,步兵趁机压上,打得缅军一退再退。


这支孤军久经战火考验,从他们写的一幅对联能够充分体现:“北伐十年,抗日八年,内战四年,叱咤金三角,胜败论狗熊”。在他们面前,缅军跟“新兵蛋子”无甚差别。

残军在军事上的胜利,使得舆论大哗,各家报纸头版登出,无非是国民党残军大胜缅国防军之类的题材,由此也引起了台湾方面的关注。随着李弥到来,残军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李弥

关于李弥前往统领残军,有两种说法:

一是远在台湾的凯申公听说残军捷报,当即火冒三丈,召见李弥痛骂一番,“这么能打的部队,你就扔到缅甸”?随后给了头衔,派李弥前往整顿。

再是国民党溃逃台湾后,实权位子不多,李弥也挂着虚职百无聊赖,想到缅甸大展拳脚。

不管基于何种原因,李弥的到来令残军改头换面,从此也有了依靠。


时值朝鲜战争爆发,台湾当局整天琢磨“反攻大陆”,利用缅甸这支队伍建立西南“反攻基地”,再合适不过。

美国对此方案也高度赞成,大批空降骨干、援助物资抵达,缅北国军迅速壮大,一度达3万余众,势力范围扩大到整个金三角约20万平方公里,面积约为台湾5倍多。

此外还设立军政学校培养人才,罗星汉、彭家声等日后的风云人物皆出于此。


在缅北的辉煌令李弥洋洋自得,当他面对记者采访时说道:“我做云南王不大容易,做缅甸王易如反掌”。还是颇有自知之明的。

缅北国军的坐大,使缅甸极为不安,屡次清剿屡次失败,无奈下向联合国申诉,在此压力下,台湾当局被迫召回李弥,并撤回大批将士。


然而已有很多人在当地安家落户,便留了下来。这部分人员后在段希文带领下,定居泰北。

为了能取得合法身份,他们帮助泰国攻打反对武装,并且战果斐然。作为回报,泰国给予他们居留权和公民身份,但仅限于居留泰北山区。

国军撤离金三角之后,该地群雄并起终成气候,成为令周边三国头痛不已的问题。“毒王”坤沙,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