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鲜为人知的“纪氏家训”:“四戒”“四宜”“四莫”等

 秋琰 2022-02-19

纪晓岚 :纪昀(1724—1805 年),字晓岚,又字春帆,号观弈道人,清代直隶献县(今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人,乾隆十九年(1754 年)进士,后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左庶子、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卒谥文达。现有《阅微草堂笔记》《纪文达公遗集》等著作传世。

纪氏家训主要来源于纪晓岚留下的文章警句以及器物铭文,既警诫自己,也教育后人。

清朝时,朝鲜使团人员记载在华期间所见所闻的《燕行录》,对当时清朝官员有细致的描述,比如“乾隆嘉庆之际为文章宗匠”,又如“文艺超伦,清白节俭,一敝裘七八年”,这两段文字,说的都是同一个人——纪昀,即大名鼎鼎的纪晓岚。这些记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纪晓岚的清廉本色。在他八十寿辰时,门人汪德钺曾作《纪晓岚八十序》一文,称其“居台宪之首,据宗伯、司马之尊,登其堂萧然如寒素,察其舆马、衣服、饮食,备数而已,其俭也若此”

纪晓岚集官员、学者、作家等多种身份于一身,被誉为“大清第一才子”,官至一品,还担任了《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他以 82 岁高龄辞世时,嘉庆亲笔题写墓志铭“敏而好学可为 文,授之以政无不达”。清代少有臣子能获得这样的殊荣。

纪晓岚身后并未给子孙留下白银田产,却为纪氏一门传承下了一份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纪氏家训。以“修身、勤学、清廉、劝善”为主体的纪氏家训。纪氏家训鲜有人知。今天就把“纪氏家训”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从中受一些启发!

#教育听我说#纪氏家训内容丰富:

第一条:广为人知的有他对子女的“四戒”“四宜”。

“四戒”是:一戒晏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

“四宜”是: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四戒”与“四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补充,既告诉后人什么不该做,又告诉后人应该怎么做。这样的家训,既简洁明了,又深刻透彻。

纪晓岚如此教育子女,自己也身体力行,比如“戒奢华”,一件破皮袍,能穿七八年。

文章图片1

第二条:纪氏家训还有“四莫”:

“贫莫断书香,富莫入盐行,贱莫做奴役,贵莫贪贿赃。”跟“四戒”“四宜”相比,“四莫”着重强调的是一个人处理贫富、贵贱关系时的“底线思维”,再穷也不能放弃读书,做再大的官也不要受贿贪赃。

值得一提的是,纪氏家训并非纪晓岚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来自于他的人生经验,某些经验还堪称惨痛。

浮沉宦海如鸥鸟, 生死书丛似蠹鱼”,这是纪晓岚自作的挽联,也是他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他深知世事艰辛,起落无常,唯有不断汲取经验教训,尽力做好自己。同时,他也以“碎碎嘴”来教育家人,廉洁自律,书香传家。

文章图片2

第三条、他在给儿子的一封家书上这么写道:“当世宦家子弟,每盛气凌轹,以邀人敬,谓之自重。不知重与不重,视所自为。”

翻译成现代文:高干子弟如何赢得别人的尊重?不是基于父荫的盛气凌人,而是靠自己的奋发有为。这是一个“高级干部”教育子女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他把砚台、尺子上能够刻字的地方,都镌刻上一些有哲理的句子,既警诫自己,又教育后人。比如,他在一把自己经常使用的木尺上刻了四个字“守正规直”,提醒后人,做人要守规矩,要正直。

“守正规直”四字的木尺无声诉说着纪氏家训对修身最基本的要求。木尺,让词句堆积起来的无形风气有了具象的寄托。尺在心中,量人也量己;尺在身内,量得又量失。只有自己正直,才能去丈量别人;只有自己先遵守规矩,才能对别人提出要求。

文章图片3

第四条、勤 学 篇

过如秋草芟难尽,学似春冰积不高。

——摘自乌鲁木齐阅微草堂联

译文:人身上的过错如同秋天繁茂的野草一样,很难完全割除掉,所以人要不停地改正自己的过错;知识和学问需长期积累,如果像春天的冰一样薄而易裂,就达不到高深的程度,所以做学问一定要持之以恒。

第五条、处 世 篇

治人之道,忌察渊鱼;治己之道,则污垢必除。言各有当,君子念诸。

——摘自《刷铭》

译文:对待别人不能太精明苛刻、求全责备,对待自己却要有过必改。各种主张意见等等均有其合理正确的一面,大家要记住这一点。

第六条、清 廉 篇

贫莫断书香,贵莫贪贿赃。

——摘自纪晓岚临终遗训

文章图片4

时至如今,纪氏族人遍布海内,多有才俊。而先祖留下的纪氏家训,依然是他们处世做人的重要依据,也给我们无穷的启迪。

写在最后:我读完了这份“修身、勤学、清廉、劝善”为主体的纪氏家训。我感到很惭愧,扪心自问 ,我们做父母的这一代人从小没有受到过自家祖宗留下来好的家训指导训诫,自己父母只仅仅要求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而我们作为父母同样如此要求孩子从小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至于如何做人、做事没有正确的指导。这样的教育如何与这些名门望族的家训比肩?又如何能够培养出“出类拔萃”的人中龙凤马中良驹,纪氏家训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深思,希望从中受到一些启迪,也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终生受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