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民间剪纸活动起源很早,流传也很广。据县志载:“元夕张灯烛,剪彩为花,备极工巧。”尤以沿海各乡的剪纸活动比较集中。 历代以来,漳浦人在婚嫁、喜庆时,都把剪纸贴在礼物上,以增强喜庆之气氛,彰显礼物之贵重。 送什么礼,就剪什么花。送猪剪猪礼花,送米糕剪糕花,当然,剪什么样的花,送什么样的人还有具体的要求。 漳浦剪纸风格多样,分布面广,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其有浓烈的原始趣味和稚拙的美感,在中国民间剪纸中占有一席之地。 剪纸在漳浦同国内有些地区一样被称为“铰花”,铰绣花样的老艺人被人称为“花姆”。古代,漳浦民间刺绣的图案都是先用纸剪成后再贴到待绣品上,然后依样进行刺绣。 姑娘们打小都要向长辈或“花姆”学习铰花、刺绣等一系列女红,待出嫁时把刺绣装饰的衣、裤、鞋、帽、围裙等,作为嫁妆带到婆家,送给公婆、姑仔,以显示自己心灵手巧,也用作装饰洞房,以表达幸福、和睦、美满的愿望。 而男方的聘礼里,也用猪脚花、饼花、酒瓶花作为装饰,以寄托出生儿育女、发财富贵等美好愿望。 注:图文转载于公众号“剪纸折纸趣手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