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气丨雨水:养肝护脾,做好“三防四要”

 素问健康 2022-02-19

根据《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2月19日迎来“雨水”节气,春季的第二个节气到了。

雨水和谷雨、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雨水不仅表示降雨的开始,也表明雨量开始增多。

“东风解冻,散而为雨”,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气象意义上春天正式到了。

但随着雨水的增多,寒湿气也是缠绕不散,此时,正是要护养肝脾脏的时候。

01

降雨开始,湿邪随之而来

古代历书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

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

从雨水节气开始,气温逐渐回升,降水也逐渐增多,是寒去热来的转折初期。但冷空气与暖空气仍在频繁“较量”。

雨水之后,很难再降雪,要开始降雨,空气中的水分也逐渐增加。雨水节气中,湿邪之气会随之而来,不仅温度低,而且寒中有湿,尤其一早一晚更为明显,早晨时有露、霜出现。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进入雨水节气,我国北方阴寒未尽,一些地方仍下雪,尚未入春,仍是很冷;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

02

乍暖还寒,需防治常见病

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和邪气对已萌动和返青生长的作物、林、果等生长及人们的健康影响很大。

01

防湿邪

古语讲“风为百病之长”,再加上空气湿度越来越大,比较容易引发风湿。

若室内湿度过大,可借助吸湿剂、除湿包等保持室内干爽,或利用空调或除湿器抽湿,以防湿邪致病。

过年期间,人们大鱼大肉,很容易造成脾胃功能的下降;再加上雨水时节难以去除的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雨水时节养生应当着重健脾除湿。坚持按揉或艾灸穴位可以起到祛湿化痰、健脾理气的作用。

02

防受寒

雨水节气前后,气温从冬寒向春暖过渡,环境逐渐舒适,但由于这段时间还处在调整阶段,气温多变,早晚依然风大有凉意,稍有不慎,容易外感生病。

此时要注意适时添加衣物,以免着凉。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可以适度“春捂”,重点在于颈部、背部和足部的保暖。

背部保暖护好“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寒从脚下起”,足部保暖身体才能真正暖和起来。

还要注意机体阳气的升发宣疏,有助于条畅气血,进而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03

防过敏

春季是冷暖交替、鲜花盛开的时节,也是患有过敏性鼻炎、特异性皮炎等过敏体质人群最难过的季节,容易出现病情发作、复发和加重。

预防过敏性疾病,可以通过适当运动,来增强体质;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每天早晚以温水洗鼻、毛巾热敷面部特别是鼻翼两旁的迎香穴;每天按摩鼻翼及鼻根部等有助于减少鼻炎发作和缓解鼻炎症状。

03

养肝护脾,是雨水养生的关键

雨水正处于阳气生发的春季,也是寒暖交替的关键点。

雨水之后,养生当从以“藏”为主逐渐向以“升”为主,养肝护脾,保护健康。

01

注意保暖

俗话说“春捂秋冻”,春天虽然名义上已经到了,但受到寒冬的影响,初春的气温还是很低,忽冷忽热,乍暖还寒,而且昼夜温差比较大,此时如果太早褪去厚衣服,很容易受寒而感冒,鼻塞流涕甚至发烧,或寒邪直中脾胃,导致胃寒胃痛,消化不良。

故春季应注意保暖防寒,顾护阳气,根据天气的寒暖添减衣物,不可骤减衣物,以免受寒,正确的做法是逐渐减少衣物。

02

重在养肝

肝在中医五行属木,中医认为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对应春令升发之阳气。

因此春季是养肝护肝的最佳时节,对于不懂养肝的人来说,春天也是肝病的多发时节。

《摄生消息论》载:“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 

肝于春季最旺,而五味中酸味入肝,酸性收敛,不利于阳气的升发和肝气的正常疏泄。而甘味补脾培中,故春宜食之,如韭菜、香椿、香菜、豆芽、春笋等食物以助春阳。

推荐膳食:紫苏生姜粥

【材料】紫苏叶20克,大米50克,生姜5片,大枣数枚。

【做法】先将米洗净,武火煮开后加入生姜、大枣,转文火煮粥,待粥快煮好时加入苏叶,粥成即可。

【功效】解表散寒,理气和胃。

03

适当运动

冬季以封藏为主,万物凋零,减少运动以避免阳气耗散。雨水之后, 春季始发,再加上降水量增多,空气湿度大。此时适当的增加运动量。

一方面可以顺应春季阳气升发,将冬季封藏的阳气逐渐调动出来;另一方面,适当的运动可以祛湿外出,减少脾胃被湿气困厄的风险。

推荐每次晨起可慢跑半小时,以微微汗出为宜。

04

穴位艾灸养脾

足三里: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双下肢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天枢穴:天枢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募穴,位于肚脐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此穴为调整上下腹部气机的枢纽,是水谷精微消化吸收出入之门户。

阴陵泉:阴陵泉穴属于足太阴脾经,是本经的合穴,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缘凹陷中。

素问养生学院直播开讲啦!

一入虎年就开启了湿冷的模式,让人们措手不及,寒邪与湿气并存,很多人在反复感冒的同时还要遭受上火、湿困的各种折磨,2022年,我们该如何守护自己的健康呢?

2月24日20:00,国家三级健康管理师、广东省中医院青年名中医颜芳主任弟子--小陌老师,将邀请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病房主治医师、五运六气专家顾植山教授弟子--黄洁春医生,一起相聚素问直播间,从五运六气的角度,和您一起畅聊2022年该如何预防高发病、顺时养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