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4年的甘肃兰州,黄河岸边水车林立,城内百姓围观汽车

 古稀老人赵 2022-02-19

美国《生活》杂志记者哈里森·福尔曼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期间,他遍游中国,留下数千幅珍贵的照片。兰州是他钟爱之地,这点从他的中国摄影集中便能看出,他曾数次来到兰州,从1933年到1949年,他所拍摄的兰州照片时间跨度长达15年之久。

1934年,身背照相机的福尔曼在兰州

本组图片拍摄于1934年前后。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他的镜头一起回望80多年前的金城兰州。

黄河水车

说到旧时的兰州,黄河水车自然首当其冲,它曾是当地沿黄河两岸最主要的水利灌溉工具。据统计,解放初期兰州附近还有水车二百五十多轮,是名副其实的“水车之都”。

水车之下

兰州黄河水车最早出现在明代,是由湖广地区的筒车改进而来,但体积比筒车要庞大很多,因此也被称为“天车”,很符合西北人粗犷豪放的性格。

壮观景象

这张图片可以让我们领略兰州黄河水车的壮观,输水槽位于水车的顶部,当灌水的竹筒转到这个位置的时候,由于重力原因,会将水自动倒入槽内,源源不断地输送出去。高大的水车架下,则成了人们汲水、洗衣和孩子玩耍的场所。

洗衣妇人

天气晴朗的日子,总会有一些裹着小脚的妇人拎着装满脏衣服的包袱来到这里,在沟渠边的大石头上搓洗。

赤脚孩子

一个光头小孩手里拿着半块馍紧靠在大人怀里,他的脖子上挂着长命锁,穿着很短的裤子,赤着一双小脚,旁边大人们则穿着不同样式的鞋子。左边是一个背着皮箱的人,不知道是什么身份。

街边的男子

一群当地人站在街边,看着摄影师露出友善的微笑。身后的建筑物的墙面上刷着很大的宣传文字,墙的前面堆着一些圆木。

反鸦片宣传

1934年2月19日,南昌成立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一场声势浩大的新生活运动随之在全国展开,禁食鸦片,关闭烟馆就是其中一项。图为一座寺庙内张贴的“戒烟”宣传画,用生动的画面告诉人们鸦片的危害。

清真门牌

一家回族茶叶店的掌柜正在展示门前的教门牌。教门牌是中国回族餐饮业特有的招幌,又叫“汤瓶牌”、“教门牌”、“清真牌”或者“杜阿牌”。

纸扎马车

一户正在举办丧事的人家,门前摆放着一件纸扎,纸扎的样式是按照当时兰州街头随处可见的厢式马车制作的,做工有点粗糙。旧时人们认为人死后会进入冥国 ,这些纸扎在焚烧后可以供死者在那里使用。

损坏的卡车

一辆坏了的卡车,车的前脸已经打开。没有千斤顶,保险杠的位置用一截短木桩顶着。

奔驰卡车

这是上图卡车原来的样子,车头处有两个醒目的车标。 当年,这些车辆都是烧柴油的,启动的时候需要用摇把拼了命地摇。

围观汽车

当时兰州周边的路况很差,汽车出现故障是常有的事,汽车一旦抛锚,只能靠司机维修。1934年,兰州还没有专门的汽车修配厂。直到1938 年,因为战争的需要,主营车辆维修的西北公路局兰州机厂(驼铃客车厂前身)方才成立。图中的奔驰客车坏在街道中间,引来许多百姓围观。

欧亚航空公司

几名男子站在欧亚航空公司的摆渡车前,其中有一名全副武装的士兵。1933年11月,位于兰州东郊拱星墩的飞机场竣工,标志着兰州进入民航时代。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机场是按照欧洲航空站设计图建造的,停机坪可以同时停留4架飞机。

古老的石碑

一座古老的石碑竖立于路边,上面刻有密密麻麻的碑文。不过,此时石碑被人用白灰写上了新的文字, 其中有“中山医院”、“不讲公道”及“财政黑暗”等文字,有可能是因医患纠纷引起的吐槽。文中提到的“中山医院”是今天“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的前身,于1928年创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