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扬子鳄吗?曾经它可是濒危物种,数量已经仅有150条左右,成为一种比大熊猫还珍贵的动物。然而,在经过科学家长达半个世纪的人工繁育下,它们的数量也逐渐开始多了起来,甚至在局部开始泛滥。 ![]() 据统计目前我国现有扬子鳄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5000只左右,这消息被人们所熟知后,很多网友都纷纷表示,扬子鳄这一古老的生物终于被人们拯救了下来! 甚至有网友说,在一些专门饲养扬子鳄的保护区内,甚至出现了局部泛滥的现象。那么现如今,扬子鳄的生存状况如何呢? 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它们局部泛滥的呢?扬子鳄,是短吻鳄家族的一员,它们不仅生性温润,而且体型也是出了名的小。 ![]() 扬子鳄的远祖最早出现在两亿年前的三叠纪时期,拥有近1.5亿年的进化史,而它们的辉煌时刻,则是距今约8千万年的白垩纪时期,这时扬子鳄的近祖还拥有着长达近十米左右的身躯,体重也在20吨左右,是浅水域中的王者,经常以恐龙为食。 不过,在经历漫长的历史变迁以及第四次冰川期后,为了适应环境,它们的体型开始急剧减小,最终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因此说它们是行走的“活化石”,可是一点也不为过。 ![]() 因此,时至今日我们依旧可以从扬子鳄的身上窥探到远古生物的诸多特征。 古人认为扬子鳄的模样奇特,认为它们不是一般的动物,并将扬子鳄称为“鼍”,据史书记载鼍是龙的一种,而古时候人们认为,扬子鳄的样子非常符合人们心目中龙图腾的模样,因此扬子鳄便有了更多关于龙的名字,如“土龙、猪婆龙”等。 并且据古籍记载,古时候扬子鳄的数量众多,曾遍布南方各大水域中,甚至在小鱼塘中也偶然也见,并且在《本草纲目》中,也有大量关于扬子鳄的描述,讲述了那时候人们如何捕捉扬子鳄,以及如果根据扬子鳄的叫声来确定时间,并且指出那时候扬子鳄的数量“极多”等。 ![]() 那么,曾经遍布我国南方各大水系的扬子鳄,到了近代却为何成为了濒危动物?其实这一切都源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人们也加快了对自然界的掠夺,不断压榨着动物们的生存空间。 据统计,自近代以来,扬子鳄的栖息地仅集中在长江流域的下游,并且随着大面积湿地被人们开垦为农田,等到了上世纪50年代时,围湖造田活动也达到了高潮,这一行为直接破坏了扬子鳄仅有的栖息地。 ![]() 它们的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少,再加之扬子鳄具有打洞的习惯,因此它们也被人们视为破坏庄稼的“有害动物”,而到了70年代时,野生扬子鳄的数量仅余150只左右。 不过也就在这时,国家开始对扬子鳄进行保护,大量科学家开始投入到扬子鳄的救援活动中,并且在国家的帮助下建立了需要扬子鳄保护区,如安徽、浙江两大保护区。 在长达半世纪的救援活动中,现在保护区内已经生活了大量的扬子鳄,甚至在保护区内出现了扎堆现象。 ![]() 但是这种局部泛滥,却并不能证明扬子鳄已经不再是保护动物了。 据科学家介绍,在野外正常情况下,扬子鳄的后代存活率不过百分之二,不过好在扬子鳄一次产卵较多,大约有20-30枚左右,在这种优胜劣汰的自然环境下,野生扬子鳄会具有非常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然而人工饲养下的扬子鳄却鲜有如此强的“野性”,它们在应对自然环境时的适应能力明显较弱,因此目前自然保护区内呈现“局部泛滥”的扬子鳄,是不太具备自然生存能力的,并且目前自然界中野生扬子鳄的数量依旧非常稀少,这也使得扬子鳄的实际生存环境依旧不容乐观。 ![]() 所以这种局部泛滥的情况也仅仅只是一种乐观的假象罢了。 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开始实施“扬子鳄野外放生计划”,他们会挑选身体较为强壮的扬子鳄进行野外投放,相信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下,野生扬子鳄的数量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