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口大众网五千字长文:一名记者眼中的龙口莱山之春

 新用户49107754 2022-02-19

春到莱山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亮

草木蔓发,春山在望。

己亥阳春三月,龙口莱山,绿意盎然,雅士如云,一场文化旅游盛会在这里举行。

2019年4月11日至13日,龙口市在境内的莱山脚下,举办首届莱山笔会。省内外知名作家和龙口当地文化名人共20多人参加活动,赏梨花、品甘泉,探名胜、寻古迹,望山水、问乡愁,赓续文脉,畅叙文缘,共谋文旅融合之策。

徜徉在春光中,人们欣喜地看到——

沉睡一冬的梨花开了,春天来了!

沉寂千年的莱山热闹了,春天来了!

沉默的大地于无声处听春雷,龙口文旅融合的春天来了!

梨花怒放,春天来了

图片

图片陈富亮摄



莱山脚下,梨花开得正娇艳绚烂,不愁占断天下白,正恐压尽人间花。

杏花春意闹得最早,四月天时赧然已谢。桃花轻薄,只剩一两枝,也已红颜半老。山腰处的野杜鹃,试图以啼血红色吸引人们,但明显不敌这层层叠叠的梨花一段香、一片白。

看她冰清玉洁冰肌玉骨,冷艳之美;

看她晶莹剔透柔弱生姿,娇羞之美;

看她漫山遍野团团簇簇,壮观之美!

诗人徐培波有诗赞道:谪落瑶台别有家,非同桃杏斗芳华。一枝压雪沾春露,五瓣生香醉艳霞。

龙口人对梨花情有独钟,源于龙口地理农产品长把梨。在长把梨兴盛的年代,梨花不仅是一道风景,更是丰收的兆头。

黄县长把梨,是由黄县香水梨和野生铁皮梨自然杂交变异生成的一个梨种。具有皮薄多汁、甜酸适口、耐储运、药用价值高等优点。早在民国时期,长把梨漂洋过海,远销东南亚,名震海内外。改革开放以来,善经商的龙口水果经纪人,把长把梨卖到了全国全世界。最高峰时出口量占到全国梨出口量的三分之一,七甲被誉为“中国山东梨之乡”。1985年,作为山东省唯一出口创汇的梨品种,被注册称为“山东梨”。一乡之果,被冠以一省之名,可见地位之高。

近些年,受到各种新兴水果冲击,长把梨风光难在,国内市场式微,主要在南亚销量最大,但很容易受到国际环境影响,价格波动大,果农种植积极性受挫,梨园面积萎缩。但是,梨花带给人们的美好却长留在了文学作品中、光影作品中,以及人们的记忆中。

阳春赏梨花,已成为龙口人的民俗。清明过后,人们就开始张望打听,哪里花先开?哪里最壮观?做好踏青赏花的准备。大约一周左右,就到了梨花“大喷”的时候,城里人乡下人,蜂拥而至梨园内外,拥抱这片香雪海。似乎只有梨花开了,龙口的春天才到了。

更有七甲本乡本土人朱之新等,不甘心长把梨的衰落,鲜果市场萎缩,那就探索深加工、产业化之路,挖掘长把梨的药用价值,做成梨膏。

笔会现场,梨膏、果脯成了赏花人们抢购的目标。龙口市文旅局的小郑科长买了两盒,“这几天嗓子正难受,这梨药膏在城里可是买不到这么正宗的。味道也特别香甜可口,有小时候妈妈的味道……”

七甲镇党委书记栾吉寨自豪地告诉我们,七甲镇一年能产200万斤长把梨,梨膏现在卖得很火,已经能消化掉一大半产量。我们鼓励乡贤们进一步开拓市场,决不能让长把梨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断档。

长把梨种植成本低,技术要求低,好管理,产量大,如果销量有出路,价格能稳定,那么农民还是很乐意种植的。只要长把梨有市场,梨花就会兴盛。

鲜果是初级产品,深加工后是中级产品,而梨花游则是高端产品,文化则是灵魂产品!

鲜果卖不动了,咱就卖梨膏、果汁;食用价值低,咱就挖掘药用价值;不仅要卖物质产品,还要卖梨花旅游,卖文化!龙口人决不答应失去梨花。

莱山笔会现场,作家和文化名人们,游走在梨花树下,迷醉在香雪海中。我们知道,在他们的笔下,这些梨花将通过文学作品展现出更多的风姿,感动和吸引那些未到现场的人们。我们知道,在他们今晚的睡梦中,一定会佐伴有梨花的香甜……

这正是:

山南梨花千树栽,

阳春三月花正开。

和风丽日香雪海,

人间梨花最多态!

唤醒莱山,春天来了

图片

图片

曹积涛摄





莱山是龙口的镇山。龙口人对莱山有特殊的情感。如果把黄水河比作母亲河,那么,把横亘龙口南部的莱山,称为父亲山就最恰当不过了。

需要在这里做一下说明。为避免与烟台莱山区、莱阳莱山的混淆,近年来龙口人经常称呼莱山用它的旧名之一“之莱山”,但在民间老百姓中,还是习惯叫做莱山。

历史上,莱山与泰山、华山齐名。《史记·孝武帝本纪》记载:“天下名山有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嵩山)、太山(泰山)、东莱(莱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先有黄帝常游,后秦始皇东巡两次登临莱山祭祀,汉武帝、宣帝也都曾礼拜过莱山。莱山的这个辈分、这个名头,可是比近现代的什么八大名山、十大名山大多了、响亮多了。

传说“八主”掌管宇宙万物,其中的月主宗祠,就在莱山上。《史记·封禅书》载:“齐地有天主(天齐)、地主(泰山)、兵主(蚩尤)、阴主(三山)、阳主(之罘)、月主(莱山)、日主(成山)、四时主(琅琊)”八座神祠。我们在烟台开发区的磁山,已经看到了当地人新建的气势恢宏的阴主祠、阴主雕像以及广场。咱莱山月主祠全称“延光月主真君祠”,是齐国时期八主祠之一,目前还是荒草断垣。

莱山一直在沉睡。不要说比之泰山,就是比周边蒙山、磁山、昆嵛山、牙山、天崮山、寒同山等等“群山”,咱莱山也实在过于低调了。

咱莱山可是有花、有树、有奇石,有古寺、有文物、有传说,有革命传统……资源数不清,一抓一大把。

自然风光方面,莱山山景秀美,奇石遍布,有莱山八景:古洞朝阳、倾井倒水、清泉漱石、莲池毓秀、松山晚翠、方桥压月、三岛十洲、仙人车辙(各种志书版本略有不同),多数保存完好。山上梨、杏、桃、李、野杜鹃、黑松等植被丰富。

历史人文方面,莱山月主祠、真定寺、莱山院曾辉煌一时,遗址尚存。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和范文澜曾撰文认为莱子国的故都就在莱山北麓的山脚下。旧城墙归城遗址“大泥堆”尚存,周围曾出土过数百件珍贵文物,有力证明了莱子国昔日的辉煌。莱山从古到今名人辈出,英雄辈出,也留下许多传奇故事。

红色文化方面,莱山曾建有我党山东省抗战时期最早的兵工厂——胶东第一兵工厂。1938年8月13日中共胶东特委在这里创办了我党在山东省最早的抗战报纸——《大众报》,比现在的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创刊早四个多月。这里还是烟台市委党校的诞生地。

好好挖掘莱山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龙口很多有识之士的夙愿。七甲镇机关干部姜永进就是一个痴迷莱山文化推广的人。莱山在古今发生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一句话、一块石头、一句谚语、一个传说故事、一段红色文化,他都要探究到底写成文章。这几年,他勤奋笔耕,不断发掘、创作有关莱山的考证文章、文学作品;他走遍了莱山脚下的山山水水每个村庄,不懈搜集文献资料和口述历史;他内引外联,奔走呼告,联系同道中人组建莱山文化联谊会;他创办了微信公众号“莱山风”,不顾别人冷嘲热讽,业余时间自己更新维护;他自筹资金举办莱山文化主题的各类活动,为唤醒莱山振臂一呼……

龙口不乏这样兼具文化情怀和历史使命感责任感的儒雅之士。龙口市委市政府历来也十分重视莱山的保护和开发。不搞大呼隆、保护为主、适度开发、敬重历史、敬畏自然、谋定后动,是全市上下对莱山开发的共识。

在莱山笔会现场,文学家们就展开了热议。有人说,应该在这里建设一座抗日英雄纪念馆,把一些文史资料都搬来;马上有人说,不不不,不要打扰莱山的清净和野味。有人说,月主祠、真定寺,历史地位多高啊,应该重建;也有人大声反对,不要,断壁残垣也是见证,也是文化,是原址保护还是重建大庙,不可贸然下结论。

争论是好事,说明大家爱莱山爱得深沉,说明莱山文化大有魅力大有潜力。

举办莱山笔会,设立莱山文学奖,这个创意让人眼前一亮。很好地借力梨花盛开这一“天时”,突出莱山自然与人文景观兼备这一“地利”,促成文学家聚焦龙口这一“人和”,事成,功德圆满。

举办莱山笔会,设立莱山文学奖,能否赓续莱山香火,能否写就锦绣文章,我们充满了期待。

文旅融合,春天来了

图片

图片

郑锦芳摄





人们把文化和旅游的结合,称为“诗和远方走到了一起”。举办莱山笔会,正是龙口市文化和旅游局从年初成立以来致力于推动文旅融合的开篇大戏,是烟台市民文化节龙口分会场“春之声”系列活动之一,也是龙口市以文为媒,推动对外宣传、促进“双招双引”的创新之举。

这次活动由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倡议。张炜先生著作等身,誉满中外,却始终情牵莱山渤海,关注家乡发展,关注文化龙口建设。在龙口市文旅部门、七甲镇的密切配合下,这次活动的创意得以快速落地。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在笔会期间,作家们遍访龙口名胜古迹。赴七甲镇莱山,先后参观真定寺遗址及“莱山八景”,了解莱山悠久的历史文化,领略莱山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随后来到朱家村,赏梨花,体验民俗文化。

为进一步增加对龙口市文化旅游资源的了解,作家们还先后参观了下丁家王永幸纪念馆、莱子古国归城遗址、龙口市博物馆丁氏故宅、万松浦书院等龙口文旅代表性单位。

活动中,龙口市全境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红色基因等文旅资源得到充分展现,龙口市文化与旅游结合的几条黄金线路已然呈现: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结合,红色文化与爱国教育结合,民俗大观与美食展示结合,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都大有潜力可挖。

三天时间里,作家们在龙口从南走到北,从山间走到海滨,最后,汇聚在万松浦书院,在松涛声中,在海浪声中,举办座谈,沟通采风心得,研讨龙口文化旅游振兴之道。席间,作家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大美龙口叫好,为文化龙口点赞,为诗和远方中的龙口建言。

夏立君说,龙口最重要的文化元素是海洋文化和内陆文化的交融,港口文化、莱山文化和徐福文化都是值得去书写的。而莱山文化的开发,一定要本着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黄咏梅说,龙口是一个有山有水有传奇的好地方。这里地理环境优越、历史底蕴深厚。拥有着的原生态的村庄,居于莱山脚下,本已风景如画,无需过度开发。只要能保证交通便利即可。

王秀云说,莱山文化有高可雅、低可俗的可塑性。山水的差别,源于文化。古人利用故事,让千年之后的我们传说;那么,我们也要用故事,让千年之后的后人们铭记。

高维生说,任何重建都要和自然景观和谐,融为一体,一定要减少商业盲目开发,避免对乡村人文的破坏。一定要民俗文化、特色旅游和美食文化一起开发,做成系列,影响力方能发挥效力。我正在写一本关于地方美食文化的书,希望写进去老黄县的美味。

刘迪生说,我来自广州,对比南北方的山,南方山多清秀婉约,而北方的山则多硬朗,莱山就是这样。这里的山停驻过唐宗的战马,这里的水洗过秦皇汉武的剑,游走两天对龙口刮目相看!我主编的《华夏》杂志,面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华夏》站在东西方文明的高地上看世界、看中国,今后将大力向海外推介龙口。

沈凤国说,文化本来生于野地,所以,最好再让文化融入野地,还原一座人们眼中、心中自然而然的那座莱山。莱山的自然景观已化身文化景观,她的“八大名山”地位、她在《史记》中的“信史”是最大的优势所在,是许多名山所无法比拟的。做大莱山文化,必须要在地理、历史、建筑、考古、设计等多方面充分论证的前提下进行,最大程度地体现“自然”这个准绳,要尽量避免钢筋水泥等现在建筑材料的使用,就地取材,自然建设,有理有据地“还原”莱山,说到底,就是要“保守地开发”,不要过度开发,过度开发就是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过度阐释,其后果是“虚假”,而真实才是莱山文化的生命所在、可持续发展所在。

王月鹏说,要想好想透再动手。梨花如故,贵在出新。莱山文化是真实存在的历史,无需过度演绎。另外歌舞是文化,但文化不只是歌舞,在烟台市民文化节各种活动中,龙口市举办莱山笔会,邀请文学家来把脉龙口文旅事业,独树一帜,更胜一筹。

“万松浦书院是作家心目中的高地,是龙口人心目中的文化圣地。在这里,聆听国家级的作家聊聊龙口短暂行程的印象,谈谈乡村振兴发展的思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老师们梳理的思路,落实到现实中、工作中,则是一种'若一日有所得,何止胜读十年书’的劳绩……”笔会座谈结束时,龙口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如是说。

图片

本文即将结束时,又传来了龙口市政府召开“莱山笔会总结研讨会”的消息,对莱山笔会形成的观点共识、碰撞的思想火花进行梳理总结,力求实效,力谋长远。

春到莱山,花舞东风。以梨花为媒,以莱山为名,从春天出发吧!

2019年4月14日初稿

2019年4月20日定稿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