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寄生虫病毒传播基因编辑技术获突破,美或正在基因武器的道路上狂奔?

 孙丹阳 2022-02-19

最新发表在iScience》上的一篇昆虫学基因编辑技术论文引发新关注。在这篇论文中,美国科学家首次攻克了蜱(pí)虫卵基因编辑的技术难题,这在世界上是一个不小的技术跨越,从而也标志着昆虫基因编辑技术在新的方法论上有了新突破。

蜱(pí)虫又叫壁虱,俗称草扒子、牛虱、草蜱虫等,是一种寄生吸血动物。虫体呈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成虫体长2~10mm;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状,最大者大者可长达30mm。长期以来它被认为是一些传染病的传统媒介。在我国,蜱(pí)虫传播疾病有广泛的记载。而本次,美国科学家尝试对蜱(pí)虫卵进行基因编辑实验,正是为了应对莱姆病在美国的传播。

在此之前,蜱(pí)虫卵基因编辑是不可能的。因为,蜱(pí)虫母体为了保护它们的卵已经进化出了更加高级的保护措施——这包括它们的卵外披着一层坚硬的东西,卵内抗外压力水平高,而且还涂有蜱(pí)虫卵母亲Gené器官制造的蜡质层。之前,科学家们对蜱(pí)虫卵进行基因编辑干预的注射均受到了这三种因素的阻挡,世界上没有谁取得过成功。

但这次,美国内华达大学里诺分校的分子生物学家Monika Gulia-Nuss团队相当聪明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他们烧蚀蜱(pí)虫母体内的Gené器官,以防止蜡质涂层在卵子上的形成。然后,他们又用化学品苯扎氯铵和氯化钠处理蜱虫卵,从而既消除了蜱(pí)虫卵坚韧的保护层,又降低了蜱虫卵内部的压力。

这些措施成功阻止了蜱(pí)虫卵对抗基因科学家所有“技术”,从而使Monika Gulia-Nuss团队能够给蜱(pí)虫卵注射一种被称作CRISPR-Cas9的复合物。这种复合物携带有一种特殊的酶,它能在基因组的特定位置切割DNA,可以成功删除蜱(pí)虫两个不同的基因。此外,美科学家又使用另一种形式的CRISPR-Cas9,将一种肽注射到怀孕的雌蜱体内,将复合物输送到发育中的卵巢,最终实现了编辑蜱(pí)虫后代的基因组。

在反复试验验证之后,美国科学家终于发现,经过他们基因编辑后的蜱(pí)虫后代已经不再具备传播莱姆病的功能!

然而,这项新的基因编辑技术,尽管在阻止寄生虫传播疾病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技术突破,是对抗病毒传播的又一次胜利,然而,美国科学家基因编辑技术也引发了很多人的担忧。

尽管美国科学家研究此项技术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一旦这种技术被美国军方控制,他们就可以进行反向研究,即让寄生虫获得更加强悍的病毒传播能力!此前,美国科学家就对蚊子进行过基因编辑,以影响蚊子的繁殖,并最终消灭这种传播大量病毒的物种。当时,这项技术也曾受到过广泛的质疑和批评。

目前,不少人怀疑美国似乎正在“基因武器”的道路上狂奔。所以,当我们为美国科学家成功阻止寄生虫疾病传播技术突破感到欣喜之余,也应该警惕这些先进的技术被心怀不轨的人将其用到反方向上去。您说是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