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公考老师解读“心有灵犀”的“灵犀”,说“灵犀”指灵光一闪,用来形容情侣心心相印的默契。 谬矣。“心有灵犀”的“灵犀”指什么,且听道来。 成语“心有灵犀”,意思是比喻恋爱着的双方心心相印,现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出自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诗中,“灵犀”与“彩凤”对,说明“灵犀”是个动物,是个灵兽。 那么,“灵犀”到底指什么呢? 据《山海经》记载,有种犀牛长三只角,一角长在头顶,一角长在额头,另一角长在鼻子。鼻子上的角短小丰盈,额头上的角厥地,头顶上的角贯顶,其中顶角又叫通天犀,剖开可看到里有一条白线似的纹理贯通角的首尾,被看作灵异之物,故称“灵犀”。角中有贯通两端的白色纹理线是犀牛所特有的,普通的牛角没有。 由此可知,“心有灵犀”的“灵犀”是指犀牛角。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意思是,身上虽没有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但你我内心却像犀牛角一样,有一点白线可以相通。 诗人同自己的爱人分处两地,不能相见,所以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尽管不能相通,但两人在思想感情上却早已契合、沟通,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身无”与“心有”,一外一内、一悲一喜,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恼与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间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两句一出,成为千古金句。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