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耿精忠政权及其铸行的“裕民通宝”

 馱夫 2022-02-19

清朝初年,由于清王朝的力量尚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诸省,因此,用明朝降将分封管理一些南方省份:

吴三桂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兼辖贵州;

尚可喜封平南王,镇守广东;

耿仲明封靖南王,镇守福建。

耿仲明死后,其子耿继茂袭爵;耿继茂死后,其子耿精忠袭爵。作为清朝控制南方的藩篱,史称三藩。三藩掌握南方数省军政大权,拥兵自重,已经形成了与中央政府相对立的军事割据状态。

康熙皇帝早有撤藩之意,但又虑及“三藩俱握兵柄”,不敢贸然采取行动。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已经洞悉朝廷意图的尚可喜首先提出撤藩,要求“归老辽东”。这就给康熙皇帝提供了一个解决三藩问题的良机。康熙皇帝顺水推舟,立即批准,并对尚可喜的这一行为给予高度评价。

吴三桂和耿精忠得知此消息,心不自安。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在京师“希探上意,驰书于桂,令亦如尚、耿之请,从中画谋,弥缝可独留”。吴三桂依计而行,于同年七月也向清廷请求撤藩,与此同时,耿精忠也提出撤藩的请求,康熙皇帝当机立断,一概批准。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叛清。康熙十三年一月,耿精忠幽禁了福建总督范承谟,举兵叛乱,响应吴三桂。耿精忠起兵后,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在兵控福建全省的同时,由衢州、温州、处州三路进犯浙江,很快就攻陷了台州、温州、处州等府城。随后,耿精忠又与台湾的郑经合作,由耿精忠提供战船,而郑经则率兵攻打沿海地区,以壮声势。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尚可喜之子尚之信挟父在广东响应叛军,一时间,吴三桂、耿精忠、郑经、尚之信四方势力共同反清,声势浩大。

“裕民通宝”是靖南王耿精忠据闽中叛清时所铸。据《福州地方志》记载,当时因军饷匮乏,耿精忠下令于福州靖南王府(今福州王庄一带)内设炉开铸“裕民通宝”钱。从康熙十三年开始铸造,到康熙十五年清军攻克福州后停铸,其版式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光背小平钱;二是权银钱,用白银的“分、钱”作单位,在钱背铸明规定的对银比价。背“一分”者,表明可兑换一分银;背“壹钱”者,表明可兑换一钱银;背“浙一钱”者,是耿精忠准备攻取浙江时使用的钱币。平定“三藩”之后,这些铜钱被清廷视为逆钱,大量收缴、销毁,故今存世不多。尤其是背“浙一钱”者,未及大量鼓铸,耿精忠旋告败北,如今已比较稀见,成为钱币收藏爱好者追寻的热门品种。


▌裕民通宝(正、背)


▌裕民通宝·一分(正、背)


▌裕民通宝·壹钱(正、背)


▌裕民通宝·浙一钱(正、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