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皇汉医学》对中国经方发展影响重大?经方六重境(五)

 东山威夷 2022-02-19
文章图片1

由于《皇汉医学》开头就有胡希恕老师的一段推荐语“所阅之书既多,则反滋困惑而茫然不解。后得《皇汉医学》,对汤本求真氏之论,则大相赞赏而有相见恨晚之情,于是朝夕研读,竞豁然开悟,而临床疗效从此则大为提高”,并且根据我当时有限的关于日本汉方医学的知识,我确信胡希恕老师曾经在该书中受到极大启发,特别是方证、药证的部分。

于是我就找到《皇汉医学》狂读起来,通过这本书,我逐渐掌握了经方的使用指征,经方的合方应用,经方的腹诊,并将其实时运用于临床,并把诊疗记录实时公开。这段时间,第一次真正地感觉到,我在看这个病之前,尚未有疗效反馈的时候,我就有把握了。那是一种成竹在胸的感觉,我虽然没把握一定能把病治好,但是我可以很有把握地说这个病我应该怎么下手,我阶段性的目标一定要达到。这段时间的医案,我现场记录并全部发到中医论坛,接受所有同道的实时监督与质疑。

文章图片2

皇汉医学的作者汤本求真

这段时间是我最初接触方证相应,并且最受鼓舞的一个阶段。通过学习《皇汉医学》,我才知道,该书的作者汤本求真是日本的经方派医家,在日本,经方派叫又叫古方派,之所以起名皇汉医学,还是体现了对当时中国文化的崇敬和认可之意,与后来日本对中国的歧视和侵略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日本的中医很有意思,可分为后世方派、古方派、折中派,还有一个是考证派,考证派顾名思义以文献考证为主,从临床特色上划分还是以前三派为主。

后世方派基本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时方派,他是怎么来的呢?日本最早的时候传过去的是以《伤寒论》为主的这一派,但当时并没有发展起来。到了明朝的时候有中国有一个太医叫龚廷贤,这个人我们可能不太熟悉,但他的著作《万病回春》、《寿世保元》我们好多人都熟悉。17世纪中叶,他的学生戴曼公将其著作携入日本,对日本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龚廷贤非常推崇儒家理论,所以他的著作也充满了儒家的思政教育,比如《万病回春》首篇的篇名叫“万金一统论”,但其实质就是个绪论或总论。后面章节命名不是“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这样,他怎么分呢?他分为“孝集丶悌集丶忠集丶信集丶礼集丶义集丶廉集丶耻集”,在另一本书中,则把全书内容分为“福、寿、康、宁”四部分,可见明朝的时候中国儒家思想影响之深。

文章图片3

明代名医龚廷贤

龚廷贤的弟子东渡日本,把他的著作,中国的时方医学,类似于金元四大家的医学传了过去,就成了日本的后世方派。日本的后世方派当时非常盛行,但是渐渐地出现一种什么状态呢?就是谈理论滔滔不绝,但临床效果并不怎么样,很像我前面说的理事未融境界。

有感于这种现状我们日本古方派、方证派的创始人吉益东洞闪亮登场了。他家祖上的就是医生,主要是金疮、产科为主,同时也是军政世家,大家知道在日本古代世家是非常重视军功荣誉的。当他小的时候,欲重振先祖雄风,喜欢学习兵书、驰马弄剑,年长才改为主攻医学。他不能忍受当时夸夸其谈的时方医学,就将武士道精神用到研究《伤寒论》上,励志专研古方(经方)。他除了保留了一批家传的以攻下药物为主的成方、丸药之外,随身就带一本《伤寒论》去了京都闯事业。

文章图片4

去了首都之后事业发展得并不顺利,沦落到每天靠捏泥人卖人偶为生,但在此极端困境之下,仍然《伤寒论》手不释卷,朝于斯、暮于斯,颠沛于斯、流离于斯,这种贫困交加的情况从三十七岁一直到四十三岁,在极端困苦的时候,东洞先生依然不改其志,祷于神明曰:“为则不敏,过志古医道。不顾众惧,推而行之。今也贫穷,命在旦夕。我道非而天罚以贫与?为则知其是,而未知其非也!假令饥且死不敢更辙矣。大明神吾邦医祖也,请垂照鉴:道非其道,速断吾命!若推而行,则必害万人。诛一夫而救众,固吾之所愿也。”言下之意就是:“如果神明也认为我的坚持是错误的,所以用贫穷来惩罚我,那么请你快点下手干掉我,以绝后患。你若不干掉我,那我就再难也不怂,就是干。”

吉益东洞研究伤寒论从不看任何人的注解,就从伤寒论字里行间扣出真货来,只在张仲景本人说过的话里找张仲景自己的意思,绝不在后人舌头底下讨张仲景的真传。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吉益东洞在时隔千年之后实现了和张仲景的灵魂对话,真正从《伤寒论》本身梳理除了张仲景本人运用经方时的思路,从而建立了其独特的古方体系。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吉益东洞医术大成之后,声名的传播是伴随着一次次踢馆开始的。

别人治不好的病,我来治。

别人讲阴阳,我说压根就没有阴阳。

别人看病要预测死期,我说死不死是阎王爷的事,治病才是我的事,我只能治疗他因病而死,寿终而亡的事不归我管。

别人号脉,我说号什么脉?我不需要号脉,我干什么呢?我摸肚子。吉益东洞创立了自己独特的一套腹诊体系。

你治病讲不讲经脉吗?吉益东洞答我这而不讲经脉。

他治病学本草学吗?学四气五味脏腑归经吗?他也不学,即使学了也不用。

那他到底怎么治病的?他就按张仲景《伤寒论》里说的方法治病。为了阐释吉益东洞的这种学术思想,吉益东洞的弟子写了一篇叫《医断》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一本薄薄的书。这篇文章中,大家可以看出,他基本上把中医所有理论的东西都否定了。那么否定得对不对,那固然不对,在当时候是为了什么呢?为了矫枉过正。他这种态度,很显然咱们也觉得不对,但是他为什么会这样?是背水一战。不讲理论还能治好病,还能到处踢馆,而且他一个人事实上几乎秒杀了当时日本的时方派,从此以后古方派一统天下,这就是吉益东洞存的价值。

文章图片6

他写了两本书,一本是《类聚方》,这本书看着没意思,对咱们初学的人来说,感觉他好像只是把伤寒论中的方子列出来又把与此方相关的一些条文附上去。但他还有本很有用的书,叫作《药征》。这本书无论在日本,还是在中国,甚至在全世界,不管是古方派、时方派,只要看到这本书没有说他不好的,说不好也是一边批判一边偷偷地借鉴。

比如说,他给经方中用的药,通过《伤寒论》这本著作本身,给每个药规定了使用指征。

比如说桂枝,中药学上的讲法是“发汗解表,温经通阳”,吉益东洞通过原文系统梳理后,就说了一句降逆气,也就是在胡希恕老师的书里反复强调的“气上冲”。

比如说石膏,他就归纳了一个“治烦渴”,就一个标准。

石膏

比如人参,咱们学的是“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吉益东洞的主张就一句“治心下痞”,要不那么多个泻心汤你解释不了。

再比如说龙骨、牡蛎,咱们平常在药性上解释龙骨牡蛎是镇静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平肝潜阳。那么在吉益东洞的观点里是什么呢,“治烦躁胸腹有动者”,动在脐上用牡蛎,动在脐下用龙骨,二者兼有则龙骨牡蛎同用。

就也就是说吉益东洞以自己独创的一套理论,奠定了经方方证学坚实的基础。而且从吉益东洞之后,日本的古方派一统天下,明治维新以后,汉方医学在日本整体式微,唯有古方派,在方证指导下以成方的形式延续至今。

龙骨

吉益东洞一生只负责打倒理论,并没有提出理论,他创立的其实是一套经方技术体系,实用体系。当然他也提出了一个笼统的“万病一毒”学说,万病一毒指什么,身上有各种毒,所有的病都是毒,那么我们就攻毒,水毒、血毒、食毒,治疗的方法都是峻下的丸药。用什么方就是什么方证之毒,用什么药就是什么药证之毒,实际上说了等于白说。他除了喜欢大量用攻下药攻毒以外,他认为每一个方证对应的也是毒,桂枝汤治的是桂枝汤毒,麻黄汤治的是麻黄汤毒,攻邪的药它是攻毒,扶正药它也攻毒,用人参治的是人参证的“毒”,当然他不承认有扶正药。所以实际上他并没提出成体系的理论,这一点在他那个时代没有问题,不破不立,他要是一点都不破他就立不起来,但是这样的东西注定不能长久。要想长久还是要建立理论体系,这个事儿他没有做,但他的儿子吉益南涯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