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可奈何翻旧书

 丘山三也君 2022-02-19

图片

前日发文后,因言及“铁LIAN女”事,留言悉数被删,还算GUAN家抬了抬手,拙作得以保留。有读者私信问我:“这有啥嘛,你没怎个狠批呀。至于的吗?为瞻瞻计,你还是继续风花雪月吧。”关照俺的这好话得听,就照翻书吧。诸君倘要留言赐教,务请休要惹祸哈。

先说大家都熟悉的一名句来源:

        《笤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载,晏殊“召(王琪)至同饭,饭已,又同步池上。时春晚,已有落花。晏云:'每得句,书墙壁间,或弥年未尝强对。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能对也。’王应声曰:'似曾相识燕归来。’”据此,词中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著作权分属晏殊和王琪两人。晏殊非常喜欢这一对句,在另一首《示张寺丞王校勘》七律中,也使用了这一对句:“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诸葛忆兵《宋词说宋史》第59页)

——纵是位极人臣,也有“无可奈何”时也。“可奈光阴似水声”,“暮去朝来即老,人生不饮何为?”都是晏氏的一声声感喟。

其实,晏殊那会儿情势要好得多,等到了宋徽宗年间,苏轼、黄庭坚他们那一拨人才难活呢。《宋史全文讲议》里就说:“熙宁之争新法,犹出于公;元祐之自为党,皆出于私。”此时的所谓“变法”,早已是迫害政敌的幌子罢了。崇宁二年(1103),黄庭坚因写《承天院塔记》,被指为“幸灾谤国”而遭朝廷除名,羁管宜州(今广西宜山),时年五十九岁。他在宜州见梅花初绽,作《虞美人》一首: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杯深犹能深几许,吾未曾知,黄氏这酒却是喝不长久了,崇宁四年(1105)九月,他就在愁苦愤懑中与世长辞了。这一年重阳日作于宜州城楼宴席间的一首《南乡子》,据说即其绝笔之作: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诸葛忆兵谓:“黄庭坚个性方面有类似苏轼的地方,他也努力学习老师,欲以登高赏秋、簪花饮酒来缓解内心的苦痛。但是,黄庭坚此时的悲愤情绪过于强烈,他再也没有'老子平生,江南江北’的奔放,他的超脱更多的是故作姿态,并不能真正摆脱愁苦的缠绕”。(《宋词说宋史》第144页)

但其实放旷达观如东坡者,在因“乌台诗案”被捕入京途中及在京城狱中时,也曾数次想要自杀,诀别诗都不止一首地写了。谁人活得容易呢?老尽少年心,万事尽休休!

【因微信修改规则,请各位读友阅后帮转或点一下文末的“在看”,这样您方能继续收到本公号的群发。若肯将本公号设为星标,那再好不过。张某谢谢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