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人十首词之辛弃疾6:《青玉案·元夕》

 丘山三也君 2022-02-19

一人十首词之辛弃疾。第六首,我们来赏析辛弃疾的一首风格迥异的作品《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创作年代不详,有人据词中描绘景象断定,当是作者在临安时所作。如果是,那就应该是淳熙初年,也就是1174年以后。我们曾经讲过,“楚天千里清秋”创作于1174年,也就是淳熙元年,之后,辛弃疾被宰相叶衡推举进京,短暂地在临安待了半年多的时间,就被派往江西镇压茶商起义去了。辛弃疾在临安为官时间不多,但是仅仅根据词中景象就断定此词是在此期间所作,也未免武断。一个作家经历了什么,也未必非得现场就写完,也未必不能在其它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想到时再写。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研判词作的年代,但是可以从词中情感的气象看出,此时,辛弃疾当仍对于生命、青春、希望、未来抱有激情。

这是一首描写元夕的词。元夕,就是元宵节,正月十五,也叫上元节。因为是每一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历来被中国人所重视。宋太祖赵匡胤得权后,曾经宣布增加元夕假期,以抚慰民众情绪。在当时,民众欢饮通宵,庆祝达旦,各种民间文体活动交相上演,男女混杂不禁。宋代词人多有对元夕的描写,比如柳永、李清照等。而辛弃疾此类作品不多,这就犹使本词在其创作中显得特立独行,加之本词极具艺术水平,令人感慨,作为豪放派词人的引领者,辛弃疾其实无所不能。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上阕写实景。东风,也即春风,这是描写元夕夜景,花树之多,就像春风绽放一样,又像吹落了满天星雨,飘洒人间。更,就是又。一片火树银花的节日景象。

“宝马雕车香满路。”高大的骏马拉着精美的马车,比比皆是,触目可见。这句是形容路上熙攘的景色。同时,也暗示了所谓国泰民富之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指高雅的箫声,语出刘向《列仙传》,说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喜欢吹萧,嫁萧史学习凤鸣之音,秦穆公为他们建造了凤台,后来二人乘凤飞仙而去。在这里泛指这个场景下的背景声,如仙人吹箫一样美妙。“玉壶光转”,玉壶,指月亮,引申为冰清玉洁。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在本词中,指的是各种明灯彩灯之光,就像皎洁的月光一样婉转闪耀,这一夜,鱼龙之舞就没有停歇。“鱼龙”,指的是民间在节日期间,用纸、绢扎起的鱼形、龙形的彩灯。“舞”,是舞动之意。

上阕纯以作者视角,描写了上元节元夕夜城中繁华欢乐景象,作者本人并未出现在场景之中,是一种客观描写,写的也都是客观之物,没有人物。下阙则全在写人,先从长镜头写起,写场景中的众人、群体:

“娥儿雪柳黄金缕”。娥儿、雪柳、黄金缕,这三个词全都是当时女性头上的饰物,代表着盛装,把它们连写,也有青春活力的意象。据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南宋临安上元节,“妇女皆戴珠翠、闹娥、玉梅、雪柳,而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也。”李清照《永遇乐》词:“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所以辛弃疾在此,用妇女头饰,代指了现场行人簇簇的热闹场景,同时也很巧妙地说明了,人多到什么程度呢?一眼望去,全是头顶,看不清人脸。

如果看不清人脸,那么,识别一个擦肩而过的人靠什么?两个,一个是声音,一个是气味。于是来了,“笑语盈盈暗香去”。听着女同学的笑语声,鼻中闻到一缕暗暗的幽香,她走了过去。这个镜头,就从广角长焦,一下子拉回眼前,变成了微距定焦,可惜,并没有定格,没有抓拍到,错失良机。但是毕竟心动了,于是开始寻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找的工夫不是一时半会儿,而是千回百转,细细寻来,雷达扫描一般,把眼前众人筛选了个够。但是没有。等到突然不知道为什么回头去看时,却发现她,俏立在灯火零落残留的暗淡处,似有所待。

文章至此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限伸展的余地。首先从表面上看,词人用不带感情色彩的词汇,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千百度、蓦然、却在、阑珊,用白话说,就是写得一惊一乍的,但是恰恰是这种一惊一乍,透彻地表现出作者的热切、焦急、盼望、喜悦、激动之情,这是一种极其高超的文字驾驭功力。然后往深层次一想,你就会发现说,他所寻找的、找到的,在你脑海中已经被你自己暗示、虚拟、固化成佳人美女,这个女子想必是如此美好,令人神往,你会想起《诗经·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但是,其实词人没有一个字描写了她的状态,因为他也没看到。这又是一种暗示,类似催眠术,把你拉入到一个其实是你自己营造的美景中。然后你再往深了想,这个场景之所以让你觉得动心,其实原因有二:一是美好的女子她没有亮相;二是她先是离去、失踪、然后又被千辛万苦地找到。第一个原因令你自画大饼、自圆其说、自我设计、自当导演所以愉悦;第二个原因因为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所以勾心。这又是高超手法的设计方案。然后你再往深了想,这世间万事万物,非只女子一人一事,只要于你觉得美好,你就会被吸引、去寻觅,自觉或不自觉都会,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本性。于是你寻找、追求,吾将上下而求索,最后终于找到时、终于登陆彼岸时,你的感觉是什么呢?于是王国维把“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说成“古之成大事者”所必经的三大境界的最终境界,就是源于这种哲思。

上一讲说到“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时我就讲了,凡诗词警句,足以流传千古的,必在其简单意象之下掩藏有深刻哲思,简单说就是必有道理,必有哲学动因。辛弃疾是以诗文入词的高手,是北宋以来推崇以哲学真理入诗词的践行人,他深谙其中之道。这就造就了,在辛词中,蕴含有大量的具有哲学价值、也就是对具体思想行为具有指导性的语言文字、逻辑和审美,这也是辛弃疾与其他所有词人相比,具备他独有特色的卓尔不群处。这首词就是如此,你可以简单地推聋作哑把它仅仅看作是节庆之作;你也可以把它稍微深一点看作对美好感情、对邂逅之美的赞誉之作;你更可以把它当作是一个念念不忘北伐收复国土的爱国将领面对歌舞升平时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怨怼之作;你同样可以把它当作一个具有政治抱负的爱国者对政治形势、政治环境那种敏感复杂的渴望情感之作;你最终也可以把它当作一篇顶级比、兴的哲学观、价值观的普及之作。拔得多高都不为过、压得多低都依然美丽,这就是一篇最高级的人类韵文文学杰作的样本和模板。好,这首词我们就赏析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