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欧纪旅——匈奥德捷四国自助行(十四)

 zhsky88 2022-02-19

【前言】

2018年5月20日至6月10日,鄙叟偕妻以自助行的方式游览了中欧四国(部分地区):匈牙利、奥地利、德国和捷克。感觉收获颇丰。特以日记和图片形式纪行于此,既便于自己日后回味,也可供朋友们分享以及出行时参考。

拙文最初在“蚂蜂窝”发表,现改编为“美篇”奉献于此。本文的所有照片(除特别注明者外)都是用相机“傻拍”的。

【日程】

D1 5月20日(周日) 北京——布达佩斯

D2 5月21日(周一)布达佩斯——圣安德烈——布达佩斯

D3 5月22日(周二)布达佩斯

D4 5月23日(周三)布达佩斯——维也纳

D5 5月24日(周四)维也纳

D6 5月25日(周五)维也纳

D7 5月26日(周六)维也纳——梅尔克(瓦豪河谷)

D8 5月27日(周日)梅尔克——克雷姆斯——迪恩施泰因——梅尔克

D9 5月28日(周一)梅尔克——上特劳恩——哈尔施塔特——上特劳恩

D10 5月29日(周二)上特劳恩——巴德伊舍——圣沃尔夫冈——萨尔茨堡

D11 5月30日(周三)萨尔茨堡

D12 5月31日(周四)萨尔茨堡——贝希特斯加登(国王湖)

D13 6月1日(周五)贝希特斯加登——慕尼黑

D14 6月2日(周六)慕尼黑——菲森(天鹅堡)——慕尼黑

D15 6月3日(周日)慕尼黑——萨尔茨堡

D16 6月4日(周一)萨尔茨堡——捷克的克鲁姆洛夫(CK小镇)

D17 6月5日(周二)CK小镇

D18 6月6日(周三)CK小镇——布拉格

D19 6月7日(周四)布拉格

D20 6月8日(周五)布拉格

D21 6月9日(周六)布拉格

D22 6月10日(周日)布拉格——北京(途中)

D23 6月11日(周一)北京

【正文】

6月9日(周六,部分补记)布拉格

布拉格:雷阵雨,31—17°C。

早3时半起。4时独自出门。步行上溯伏尔塔瓦河至铁路桥,看到大群白天鹅。继续上溯至维舍城堡崖下的居民区。

布拉格是座不夜城。一路上,时不时看到彻夜未归的男女青年。鄙叟猜想,其中大概多为来自世界各国的游人,但也不乏当地人。

7时半,回到酒店。自助早餐。

8时半,偕妻出门游览。先至老犹太公墓。未料到周六关门。再至鲁道夫音乐厅。在河边小憩时见到从未见过的残忍一幕。一个非欧人面孔的汉子(疑似“难民”)坐在长椅上吃面包。几只鸽子飞来。这汉子突然诈尸般跳起,抓住了一只鸽子。开始鄙叟以为他仅此而已;完全没有想到是,刹那间,他竟然一把扭断了鸽子的脖子,随手将鸽子丢进河里!鄙叟气得脱口用英文对他喊:“我恨你!”妻则用英文骂他“恶棍!”

在河边恰逢“标志”汽车公司搞的一个小型车展,展示该公司的老车及一些更老的名牌汽车。大开眼界。

过切赫桥至莱特纳公园。公园建在一山丘上。山丘上有一座巨大的节拍器。在丘顶向南观望,可见伏尔塔瓦河上五桥并列的美景。向东观望,又见其他几桥。此刻切赫桥上正涌动着一支连绵不断的游行队伍。游行群众皆手持粉色气球,似乎在搞什么庆祝活动。直至我们下山走出公园,回到河东岸后,人和气球组成的长龙仍在桥上游动,不见首尾,绵无尽头。

下午2时半回到酒店。吃超市买的盒装哈迪达斯冰激凌。洗澡。小睡。

下午4时半左右,天降大雨,伴有雷鸣,出乎意料。好在我们的参观项目已经完成。此雨下得适时,既可降温,亦可澄清空气。

5时许,冒雨出门按计划去卢浮咖啡馆。卢浮咖啡馆Cafe Louvre,百年老店,物美价廉,服务周到。据说卡夫卡(1883—1924)和爱因斯坦(1879—1955)都曾是这里的常客。甚至有人说,卡夫卡的《变形记》是在这里写就的。在这里既可以品尝咖啡,也可以享用正餐。我们慕名而来,品尝了这里的咖啡和蛋糕。

继而,在附近的一家餐馆吃了越南风味的米粉和炒菜。味道还不错。

雨势变小。在霏霏细雨中漫步回酒店。在酒店附近收获了一份意外惊喜:登临新市政厅塔楼观赏暮雨中的布拉格。这处“新市政厅”(布拉格有两处“新市政厅”,另一处在老城广场附近)其实相当古老;它的“新”只是相对于老市政厅而言。这是一座宫殿式的中世纪建筑,位于新城区查理广场北端,与我们住的酒店近在咫尺。1419年7月30日这里发生了第一次“布拉格扔出窗外事件”。胡斯派信徒冲进新市政厅,将市长及市议员自窗口扔向楼下,由此引发了胡斯战争。这里早已不作为市行政中心了,现在被当作艺术博物馆使用,每个月都会举办一些新奇的展览。也许是因为今天恰逢周六,塔楼对公众免费开放(似乎并非天天开放),我们也就幸运地分享了这份福利。

今天还有一件“意外惊喜”事必须记录在此:明天就要回国了,为了把手中的捷克克朗花完,妻在商店里选中了一款胡椒研磨器;但其价格比妻手中的捷克克朗多出了七八个克朗(1捷克克朗约合人民币0.3元)。妻想刷卡支付这多出的钱。收银员不大愿意,也许是因为这钱太少,还不够商家支付刷卡的手续费。这时,旁边一位捷克女士热心地提出,由她来支付这七八个克朗。钱虽不多,情谊厚重。盛情难却。妻颇为感动,遂提出与这位女士合影留念(他人用妻的手机拍摄的;鄙叟当时没在场)。

晚10时半睡。


拂晓。晨4时独自出门。步行上溯伏尔塔瓦河,直至维舍城堡崖下的居民区。


东方欲晓,曙光初照。





“睡美人”醒了。


满地狼藉。——彻夜不归的年轻人造的。——实在有辱这座优美的城市。不过城市清洁工上班后,这一切都会被立刻清理干净。





铁路桥附近的水面上栖息着大群天鹅。






天鹅守护人。

芭蕾舞“四只小天鹅”的现实版。

无须音乐,翩然起舞。


 野鸭:母雏同游,其乐融融。

 伏尔塔瓦之水自远方来。自南向北。

晨练者。远处可见维舍城堡及圣彼得与保罗教堂的双塔尖顶。




寂寥河岸,孤独歌手。对鹅弹唱,入我镜头。


简单交谈后,这位28岁的年轻歌手(KASPER)提出, 请我回国后通过伊妹儿把照片传给他。我当然痛快地承诺了。


以酒会友。

  美女、琴、酒与鲜花。


 “你再说一句!”——虚拟“台词”。

护草使者。——他在向路边的野草喷水或喷药。不知是本职工作,还是义务劳动?他身旁有一只塑料桶,放着几件园艺工具和枯草垃圾(画外)。


早餐后,偕妻出门游览。
一餐馆的玻璃窗。

夜醉街头的姑娘。已经快9点了还不醒。(在吾国人们会担心她遭遇不幸。)


 犹太人聚居区。一幅壁画。


鲁道夫音乐厅。建于1884年,是布拉格最著名的音乐厅之一,也是“布拉格之春”音乐会的主要表演场地。门前树立着德沃夏克的纪念雕像。





马奈斯纪念雕像。立于鲁道夫音乐厅与伏尔塔瓦河之间的绿地上。约瑟夫·马奈斯(Josef Manes, 1820-1871),画家,为捷克民族艺术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民族艺术家。1865—1866年,马奈斯为布拉格老市政厅创作了《布拉格市政厅钟面画》即《十二月农事图》。这组油画将钟面上的12个时辰表现为捷克斯洛伐克农村12个月的农事场景。画中的人物和情节与当月的自然景色一一对应,生动而丰富。题材涉及劳动、爱情、风俗等等。线条流畅,色彩饱满,加上统一的金色背景,美轮美奂,在当时引起巨大轰动。这是马奈斯生平创作的最后一组油画,也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下附从网上下载的该画作。


马奈斯:《布拉格市政厅钟面画》。(网络图片)

  伏尔塔瓦河畔。

小伙子们摆出姿势让鄙叟拍照。



 河畔车展。


切赫桥。过桥就是莱特纳公园。




在桥上,迎面邂逅一群身穿统一粉色短袖衫的女士。后来得知,她们是去对岸集合参加一个游行活动的。这位女士兴奋地掏出手机拍摄河上美景。

给我也来一张!——身体语言,见到我抓拍上面那位女士之后。


莱特纳公园。





脚踏游览车。众人合力蹬踏,司机掌握方向。

释放天性。孩子在树上爬上爬下,家长远远地在长椅上坦然而坐。欧美家长与中国多数家长的教育理念迥异。

节拍器。1991年安装。据说此前这里曾立有一尊斯大林的雕像。

许多鞋子高高悬挂在公园上空,据说表示游客来到布拉格就不愿意离开。

居高临下,观赏美景。


在丘顶向南观望,可见伏尔塔瓦河上五桥并列之美景。


桥上游行队伍。此前鄙叟在桥上抓拍的二位女士当在其中。

路遇美女,风韵撩人。见鄙叟抓拍,她嫣然一笑。


商厦里避雨的两位姑娘。手机拍摄。

  妻与热情相助的捷克女士合影留念。他人用妻的手机拍摄。


卢浮咖啡馆。百年老店,物美价廉,服务周到。据说卡夫卡和爱因斯坦都曾是这里的常客。甚至有人说,卡夫卡的《变形记》是在这里写就的。手机拍摄。

在霏霏细雨中走回酒店。雨中布拉格,别有情调。手机拍摄。


手机拍摄。


登临新市政厅塔楼观赏暮雨中的布拉格。木楼梯窄且陡,上下行须错开。手机拍摄。

 远方依稀可见布拉格城堡。手机拍摄。

近在咫尺:从图右下那个街巷口(有斑马线处)进去, 几步路就到我们住的酒店。手机拍摄。

古时的查理大桥和布拉格城堡。翻拍于新市政厅塔楼上的图片展。手机拍摄。

(本篇完)

更新于 6分钟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