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询楷书字帖,这篇笔法详解,很实用!

 文冠厚朴 2022-02-19

欧阳询作为唐朝书法家,既唐初四大家之一,也是历史上楷书四大家之一。作为千古历史楷体代表人物,他的楷书作品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等。

欧阳询相貌虽很丑陋,但聪悟绝伦,读书能数行俱下,博览经史,尤精三史。其书法初学王羲之及北齐三公郎中刘珉,后渐变其体,笔力险劲,自成面目,人称“欧体”,为一时之绝,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法家。

唐张怀瓘《书断》称其书“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

欧阳询楷书结体严谨,笔势开张,笔法穿插挪让极有法度。

欧阳询楷书字帖

(点击图片放大,临摹更清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欧阳询楷书不像颜真卿楷书那样特色明显,欧体恰巧十分规矩。方圆兼济,以方为主,结构精绝,笔画工整,笔力凝聚,法度严谨,这二十四个字深深体现了欧体楷书的特点。

他的楷书是当代临摹最多的字体之一,和颜真卿、柳公权一样,特别适合初学者入门练习。很多人又问,欧体这么规整,有什么明显的特色笔法吗。

这里总结10个欧阳询楷书的笔法特点,偶尔对比颜体和柳体,通过对这几个特点的把握,我们就能掌握欧体的写法。

一、长横起笔轻柔,钝角方收

一般区分欧体和颜体主要看横画,颜体的长横收笔是圆润骨头形状,两头重中间细,欧体的收笔是方形钝角,而且起笔不太重,较轻柔。

二、右点钝角呈三边

右边点在欧阳询笔下呈钝角三角形,相对于颜体的类似半圆点和柳体的四边梯形点,还是比较好把握的。

三、小钩轻描淡写

欧阳询的竖勾,不是特别突出,一般是个小三角形,或者平着勾出,或者往斜上方倾斜,对比颜体的曲勾和柳体的大直角三角形,欧体的显得格外轻描淡写。

四、没有足弓的捺脚丫

几种楷体的捺画都是前细后粗,因此区别看捺脚,欧体的捺脚最平滑,柳体和颜体脚底都往里凹,就像人的足弓一样。

五、竖画起笔如刀割

欧体的竖画在起笔时特点最明显,起笔时45°斜入,如刀割般锋利,其他的字体竖画起笔比较圆润。

六、提画干净利索

欧体的提画比较简洁明了,露锋起笔,略顿,直接轻而快捷的向右上方提出,起笔处不留痕迹,干净利索。

七、反捺像扁平的钝角三角形

反捺和右点有时候比较像,只是反捺稍微细长点,欧体的反捺笔法看着险峻硬朗,起笔露锋明显拉长,整体写出来就像扁平的钝角三角形。

八、长撇粗细反复变化

正常来说,写撇画时一般很快,就像欧体36法里是“捷速”笔法一样,下笔意如放箭。

不过欧体长撇的特点不能这么快下定论,仔细观察看,欧阳询长撇在行笔过程中粗细变化了四次,虽然用反复变化来形容一个撇画不太合理,但是从起笔颈部提笔腹部按笔出锋收笔过程,我们会发现,欧体的长撇确实是粗细变化的,特别是腹部明显的按笔加粗,这是其他字体不具备的特点。

九、三点水的第二点如短竖

最开始写欧体时,总是对他的三点水写法很好奇,好端端的中点为什么写成竖。

不过这正符合欧阳询笔法特点,第一点写完之后,第二点写成短竖犹如瀑布一样直流而下,越来越细,出锋收笔转移到第三点(提),流水般的气势,一气呵成。

十、宝盖左点露锋直下入笔,横勾平滑勾出

欧体的宝盖也有自己的结构特点,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欧体的左点是直接向下,露锋入笔,横勾写的很快,也没有刻意上提顿笔,直接平滑勾出。

看到最后,各位师友您认为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