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15首

 谙棖书舍 2022-02-19

古诗词15首(寒假)

一、醉花阴

李清照·宋

      薄雾浓支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二、国风·周南·桃夭   

佚名〔先秦〕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嫁过门,夫妻美满又和顺。
      桃花怒放千万朵,硕果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嫁过门,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桃叶纷呈真茂盛。这位姑娘嫁过门,齐心携手家和睦。

注释
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华:同“花”。
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
宜:和顺、亲善。
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有蕡即蕡蕡。
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三、野    望   
                            唐 · 王绩

dōng gāo bó mù wàng

东       皋    薄   暮     望,

xǐ      yǐ      yù    hé    yī

    徙     倚     欲   何     依。

shù    shù    jiē    qiū    sè

   树      树      皆     秋     色,

shān  shān  wéi  luò  huī

      山       山     唯    落    晖。

mù    rén    qū    dú    fǎn

     牧      人    驱      犊      返,

liè    mǎ    dài    qín    guī

    猎      马      带      禽     归。

xiāng   gù   wú   xiāng  shí

      相       顾    无      相     识,

cháng    gē    huái   cǎi  wēi

     长       歌      怀      采     薇。

译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注释
东皋: 人隐居的地方。薄暮:傍晚。薄,迫近。
徙倚: 徘徊,来回地走。依:归依。
秋色: 一作“春色”。
落晖: 落日。
犊: 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 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 薇,是一种。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四、上邪
                    汉乐府 · 佚名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译文
      上邪,上天啊,我欲与君相知,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长命无绝衰。长存此心永不褪减。山无陵,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见,江水为竭。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冬雷震震,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夏雨雪。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纷飞。天地合,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乃敢与君绝。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

注释
上邪: 天啊!。上,指天。邪,语气助词,表示感叹。
相知: 相爱。
命: 古与“令”字通,使。
衰(cuī):衰减、断绝。
这两句是说,我愿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
陵: 山峰、山头。
震震: 形容雷声。
雨雪: 降雪。
雨,名词活用作动词。
天地合: 天与地合二为一。
乃敢: 才敢,“敢”字是委婉的用语。

                      五、迢迢牵牛星
                           汉 · 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他俩相离也没有多远。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注释
迢迢: 遥远。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南。 皎皎: 明亮。河汉:即银河。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北。织女星与牵牛星隔河相对。河汉女: 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指织女星。 擢: 伸出,拔出,抽出。这句是说,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札札弄机杼:  正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弄:摆弄杼: 织机的梭子终日不成章: 是用《诗经·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这里则是说织女因害相思,而无心织布。零: 落。 几许: 多少。这两句是说,织女和牵牛二星彼此只隔着一条银河,相距才有多远! 盈盈: 清澈、晶莹的样子。 脉脉: 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素: 白皙。涕: 眼泪。章: 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布帛。 间: 相隔。

                      * 六、满江红·写怀

宋 ·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七、蔽月山房   
                     明    王阳明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译文
山离得近,月亮离得远,就觉得月亮很小,就有人说山比月亮大。
如果有人眼光开阔长远,便会发现不仅只是山高,而且月亮更为广阔!

注释
觉:感觉,觉得。

             
                       八、春   望    
                             唐   杜甫

guo    pò    shān  hé   zài

国    破    山    河    在,

chéng chūn cǎo mù shēn

    城     春      草     木     深。

gǎn   shí    huā   jiàn   lèi

感  时  花  溅  泪,

hèn   bié    niǎo   jīng  xīn

恨    别   鸟    惊    心。

fēng   huǒ   lián   sān   yue

烽     火   连    三     月,

jiāshūdǐwànjīn

家书抵万金。

báitóusāogèngduǎn

白头搔更短,

húnyùbùshèngzān

浑欲不胜簪。

译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注释
国: 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城: 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感时: 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 流泪。恨别: 怅恨离别。烽火: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抵: 值,相当。白头: 这里指白头发。搔: 用手指轻轻的抓。浑: 简直。欲: 想,要,就要。胜: 受不住,不能。簪: 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九、清平调(其一)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
      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注释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十、黄鹤楼

崔璟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⑴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⑵昔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⑶悠悠:飘荡的样子。
⑷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历历:清楚可数。汉阳:地名,在黄鹤楼之西,汉水北岸。
⑸萋萋:形容草木茂盛。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⑹乡关:故乡家园。
⑺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2][3]
白话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3]

十一、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 白居易

lí   lí  yuán  shàng  cǎo

离  离   原      上        草,

yī    suì    yī    kū   róng

一岁一枯荣。

yě     huǒ    shāo    bù  jìn

野火烧不尽,

chūnfēngchuīyòushēng

春风吹又生。

yuǎnfāngqīngǔdào

远芳侵古道,

qíngcuìjiēhuāngchéng

晴翠接荒城。

yòusòngwángsūnqù

又送王孙去,

qīqīmǎnbiéqíng

萋萋满别情。

译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收起

注释
赋得: 借古人成句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 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 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 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 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 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 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十二、吴兴杂诗
                        阮元〔清代〕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译文
      四条河流交错环抱着吴兴城,它们的流向与城墙偏斜。这四条河又分出许多溪水,溪水边居住着许多人家。
       居民们利用这大好的自然条件,在水深的地方种上菱角,水浅的地方种植水稻,在那不深不浅的水域里种上荷花。

注释
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
杂诗:题目中不指明题材内容的诗。
交流四水:即“四水交流”:四条河流交错地流通。交流,交叉沟通。四水,湖州城附近有西苕溪、东苕溪,二水合成霅溪,另有一条东去的运河。
抱城斜(xiá):绕着城斜流。斜,指环城的河流并不是和城墙构成平行直线而是斜斜地流着。
散作:分散成。
千溪:很多条流水。千,与后面的“万”同用以形容数量多,均不是确数。
遍:遍及。
深处:水深的地方。
菱(líng):水生草本植物,果实叫菱角,可食。

        十三、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 ·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亲自杀一头老虎,像孙权一样给大家看看。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注释
江城子: 词牌名。密州: 今山东诸城。老夫: 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聊: 姑且,暂且。狂: 豪情。左牵黄,右擎苍: 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黄: 黄犬。苍: 苍鹰。锦帽貂裘: 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千骑卷平冈: 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千骑: 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乘骑之多。倾城: 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太守: 指作者自己。看孙郎: 孙郎,孙权。这里借以自喻。酒酣胸胆尚开张: 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尚: 更。微霜: 稍白。节: 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持节: 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云中: 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会: 定将。挽: 拉。雕弓: 弓背上有雕花的弓。(另解释为:天弓)满月: 圆月。天狼: 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十四、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唐 ·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译文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诸葛亮的大名永远留在天地间他的遗像清高让人肃然起敬。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为了三分天下周密地筹划策略,万代好像鸾凤高翔,独步青云。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他与伊尹、吕尚难分伯仲,不相上下,指挥军队作战镇定从容,让萧何曹参都为之失色。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汉朝帝位转移是因为运气,诸葛亮也难以复兴,但他意志坚决,因军务繁忙而鞠躬尽瘁。

注释
宗臣: 后人崇拜的大臣。
羽毛: 指鸾凤。
身歼: 身灭。

赏析:
      “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读者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人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宗臣”二字,总领全诗。接下去进一步具体诸葛亮的才能、功绩。从艺术构思讲,它紧承首联的进庙、瞻像,诗人看了各种文物后,自然地对其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纡,屈的意思。纡策而成三国鼎立之势,好比鸾凤高翔,独步青云,奇功伟业,历代敬仰。然而诗人用词精微,一个“纡”字,突出诸葛亮委屈地处在偏僻的地方,经世怀抱只能算“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业,也只不过是“雄凤一羽”罢了。“万古云霄”句形象有力,议论达情,情托于形,是议论中高于其他诗人之处。诗人联想起诸葛亮超人的才智和胆略,如同见到了他那羽扇纶巾、一扫千军万马的潇洒风度。感情所至,诗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赞语。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萧何和曹参,都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的名相,诗人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从容镇定的指挥才能却使萧何、曹参为之黯然失色。这一方面是表现了对武侯的极度崇尚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不以事业成败持评的高人之见刘克庄说:“卧龙没已千载,而有志世道者,皆以三代之佐许之。此诗侪之伊吕伯仲间,而以萧曹为不足道,此论皆自子美发之。”黄生说:这一评论,“区区以成败持评者,皆可废矣。”读者可见诗人这一论断的深远影响。最后,“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诗人抱恨汉朝“气数”已终,长叹尽管有武侯这样稀世杰出的人物,下决心恢复汉朝大业,但竟未成功,反而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于征途。这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尚品节的赞歌,也是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叹惋。这首诗,由于诗人以自身肝胆情志吊古,所以能涤肠荡心,浩气炽情动人肺腑,成为咏古名篇。诗中除了“遗像”是咏古迹外,其余均是议论,不仅议论高妙,而且写得极有情韵。三分霸业,在后人看来已是赫赫功绩了,而对诸葛亮来说,轻若一羽:“萧曹”尚不足道,那区区“三分”就更不值得挂齿。诗句写得这样曲折跌宕,处处都是抬高了诸葛亮。这首诗通篇议论但不空泛,句句含情,层层蓄势,到诗的尾联达到高潮:“志决身歼军务劳。”——全诗就结束于这里的最强音上。

               十五、大德歌·春  

                      元 · 关汉卿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
          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
          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注释:

     双调: 宫调名。
    大德歌:曲牌名。
    子规啼,不如归: 子规啼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容易引起离人的乡愁。
     憔悴: 疲惫没有精神。
     鱼雁: 书信的代称。
     则见双燕斗衔泥: 只见一对对燕子争相衔泥筑巢。
    斗:竞相,争着。

      这首是写春季的,以春季而人未归,抒写女主人公的哀怨情愫。
      此曲首二句“子规啼,不如归”,既写景,又写时。意为:春天的杜鹃叫了,好像在说“不如归去”。声声响在少妇耳旁,深深触动了她怀念远人的情怀。
      所以第三句写道:“道是春归人未归。”意为:你走的时候说是春天就回来,而今春已到,却不见你的踪影。由于盼人人不至,精神饱受折磨,于是引出“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两句。“几日憔悴”是从外形上描绘其愁苦。“虚飘飘柳絮飞”,表面写的是景,实际是比喻少妇的心理状态。情侣在外是凶、是吉、是祸、是福都不得而知,不能不令人担心。因而心绪不定,正如虚飘飘的柳絮,无所适从。
      下句“一春鱼雁无消息”是说:她等了整整一个春天,九十个日夜啊,却一点消息也没等到,痛苦已极,百无聊赖。妙的是作者未从正面明写这种感情,而是宕开一笔,用“则见双燕斗衔泥”来反衬。燕是“双燕”,它们为筑爱巢在比赛着衔泥。此情此景,和孤居独处、落落寡欢的少妇形成鲜明的对比,不禁使人又添几分苦涩。曲子以“归”为眼。首句“子规啼”,因其声若“不如归去”,能发闺妇怀远之情。二、三句妙用三个“归”字,贴切、自然流畅,强烈地传达出思念的情感。在飘飘柳絮衬托之下,“添”字尤见精神,准确地把握了因“思”而起的恍惚神态。末句写眼前景,以双燕衔泥营巢继续映衬和强化浓郁的思念和独寂之情。此曲开头用的是比兴手法。中间写少妇的离别之苦,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最后用双燕衔泥反衬少妇的孤独之苦。全篇紧紧围绕一个“春”字,从各个侧面描绘,突出了少妇的思念。行文上惜墨如金,不蔓不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