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秦文学】杨英:【《读者》引领我在文学路上奋力跋涉】

 三秦文学 2022-02-19



《读者》引领我在文学路上奋力跋涉
文/杨英


2021年初,接到《北方作家》编辑部寄来的样刊,这才确定我写的散文《热衷收藏的父亲》已经刊发。没想到,几个月之后,《我和饺子》再次入刊,感觉自己就像一名登山运动员,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奋力跋涉……
我不是中文系毕业,也绝非专业作家。为我开启写作大门的是一本杂志——《读者》。
与《读者》结缘应该追溯到四十年前,那时候,我还在陕师大附中读书,因为父亲是陕师大附中的老师,我常常有机会随他一起去校图书馆的阅览室。在琳琅满目的图书中,我被《读者文摘》那美轮美奂的封面所吸引,从书架上取出便倚靠在墙角,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小学的时候《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是伴随我成长的阅读刊物,而今,我庆幸自己又找到了新的伙伴——《读者文摘》。
寒假过后第一周的语文课上,老师布置了一篇题目自拟的作文。同学们多是写的好人好事,诸如《拾金不昧》《敬老院里献爱心》《为同学做的一件好事》等等,而我拟的题目是《集市见闻》。我将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在西安小寨的集贸市场的所见所闻做了详细的描写,稚嫩的文笔,与众不同的题材,还是被细心的语文老师注意到了,他在课堂上朗读了我的作文。

那时候,因为学校子弟的身份,我被照顾进了年级重点班,除了语文,我的数学、英语成绩都不好,自卑敏感的我每天都过得小心翼翼。那篇《集市见闻》即便是被老师当作范文来读,我还是能够感受到同学们对我的文章并不十分认同。作文发到手中的时候,我匆忙翻到后页,老师用红色钢笔写了一个大大的“优”,字体遒劲有力,十分醒目,同时老师的批语也映入眼帘:文章“立意新颖,视角独特”。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那时我才十几岁,一个成绩平平的小姑娘,居然能得到语文老师的夸赞,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只小鸟纷纷抖着翅膀。那是只有那种年龄的女孩子才会拥有的心思。
还有一次,老师出了作文题目,叫《我的理想》。一般同学的理想多是科学家、老师、医生,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园艺师。在这篇作文中我写出了自己对园林的喜爱,对植物种植的奇思妙想,毫无疑问我又一次因为自己在写作上得与众不同,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此时,我清楚地意识到阅《读者文摘》开阔了我的眼界,拓宽了我的思维,增长了我的见识。
我的语文老师名叫胡振国,老家在绥德,典型的陕北汉子,乌黑的寸发,整齐地竖立着。身材挺拔的他总是穿深蓝色中山装,朴素而干净。胡老师毕业于陕师大中文系。他与父亲相识多年,自从我的作文被他朗读后,他每次来家中都给我带一本《读者文摘》。从老师手中接过《读者文摘》,我常常是喜出望外,拿着《读者文摘》一跑一跳地回到自己房间,先闭上眼睛,深深地嗅了一下,那带着油墨的芬芳沁入心脾,接着`又将《读者文摘》贴近胸口,独自静静地享受这一份喜悦。然后快速将目录扫一遍,有自己特别喜欢的文章会用铅笔轻轻做个标注,留在周日看。记得胡老师还曾对父亲说过这样的话:“这女子敏感细腻,既善于观察又心思缜密,在写作方面有些天赋,而我在课堂上所能讲授的写作知识非常有限,已经不能满足她的学习。以后一定要让她多看看《读者文摘》里面优秀的文章。”老师的这段话,我至今难忘,一直长在我心里。
又是一个周末的清晨,晴朗的天空吹过习习的微风,温暖的阳光透过纱窗斜照进来,窗角的兰花在阳光里兀自开着。我坐在窗前的书桌前,手捧着新一期的《读者文摘》细细品读,陶醉其中,像一块海绵汲取文学的养分,盼望自己早些长大。
20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参加了工作,我就职的军工企业是纺织厂,俗话说男不进钢厂,女不进纱厂。纺织女工的工作非常辛苦,劳动强度极大。早、中、晚三班倒,我穿着白围裙,整日巡回在纺织车之间,忙着接线头,换梭子。盛夏,洒下的汗水浸透了工服,为了多织布,不敢多喝水,怕去卫生间耽误生产任务。冬日,常常要在午夜时分冒着鹅毛大雪去车间劳作,累得筋疲力尽。拿到工资的那一天,我一定会在工余时间跑去小寨邮局,用力挤进报刊营业部那长长的队伍中,只为买一本最新推出的《读者文摘》。我徜徉在美文之中,忘却了一月来的辛勤劳作,精神上获得了巨大的满足,幸福的无法形容。工作之余我拿起笔尝试着写作,《劳动节见闻》《战高温,夺高产》《向国庆节献礼》等文章陆续在厂报上发表。 
后来,因我生产质量高,被提干了。那天的我像春天的黎明一样清新、透明、生机勃勃。刚刚下了夜班,主任通知我:经厂办研究已经任命我为车间的统计员。工友们送我去办公室,我手中抱的纸箱子里放着参加工作以来购买的几十本《读者文摘》。蓝晶晶的天空明亮柔和,厂房里漂出淡淡的浆纱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那是丰收的味道。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好闻极了!我放下箱子,解开白围裙用力抛向了天空,伸出双臂在原地转了一大圈,庆祝自己终于获得了新生。正当我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时,由于受南方民营纺织厂的冲击,厂里经济效益连年滑坡,我被迫下岗。尽管命运一次又一次将我抛掷低谷,因为有了《读者文摘》的陪伴,我依然能从逆境中独自前行。

下岗后,我先是在公司做了几年管理工作,后来干脆自己创业,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成为了同行业的翘楚。我想这也是得益于《读者文摘》多年来传递我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几年前,我回厂里办理退休手续。闲暇时间一下子多了起来。心中又萌生出写作的愿望。
写作是孤独的事业,宛若在幽深的原始林莽中砍伐出一条小路。那条路怎样蜿蜒曲折,谁也说不清,没有一个人可以商量。先生是高校老师,主讲计算机基础和离散数学,受专业限制,他不可能给我提供任何帮助。常年生活在高校里,相识的文学院教授不乏其人,看到教授们上课、搞课题、编教材,忙得的不亦乐乎,我自不便打扰。
于是,我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已经更名后的《读者》,它以博大的胸襟接纳了我,就像一位学识渊博而又循循善诱的老师,随时给我答疑解惑,创作中,几乎遇到所有的问题,都能在《读者》找到确切的答案。每每开始构思一篇文章,就会很自然的翻阅《读者》,看看名家的文章,学习如何谋篇布局,起承转合。《读者》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想象空间,原来散文可以这样写。曾经与我朝夕相处的老师、家人、同学,时常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老师的博学,父亲的才华,他们身上那种尚德勤劳,诲人不倦的高贵品质常常让人肃然起敬,带着这种敬意,我散文中的人物性格自然流淌到笔端。于是我的散文一一问世,《想起了父亲生病的日子》《爱,并且一直爱着》《蒋宛茹教授点滴》,特别是散文《冬至的饺子,少不了那碗酸汤》《感谢厨房,拯救了我和女儿的关系》从众多的投稿中脱颖而出,接连发表在西北关注度最高的公众号“贞观”上,阅读量分别达到近万人次。
2017年初冬,我敬爱的父亲去世了。父亲生前曾担任西安市田径协会副主席,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教授,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勇破亚洲女子纪录的田坛宿将张慧芬的启蒙老师,训练过陕西省88年、89年大学生运动会男子110米跨栏冠军,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数百名体育人才,文汇报、体育报也曾对父亲的事迹做过详细报道。父亲把一生都献给了体育事业。作为女儿,能执笔写一篇宣传父亲,纪念父亲的文章,对我来说意义深远。考虑到《父亲》或者《我的父亲》这两个题目都太过平凡,我又习惯性的向《读者》求助,一篇张传彩先生的文章——《父亲张伯驹》吸引了我的目光,张伯驹先生是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就这样,《父亲杨恩泰》成了我文章的题目。《父亲杨恩泰》一文发表在陕西地方文学期刊《衮雪》2020年05期,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2021年8月,恰逢陕西省成功地举办第十四届全运会,父亲培养的多名学生担任组委会与裁判员的工作,相信在另一个世界的父亲一定能够感受到这一体育盛事。
《读者》清新隽永的文风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这本杂志的坚持让我欣喜。古人坚持的“惩恶扬善”,在现代社会人人都是自媒体,处处爆料吸引眼球的大环境下显得尤为可贵。如此看来,《读者》颇具古风。
我常常惊异于冰雪聪颖,学经济专业的女儿在我的影响下也渐渐地对《读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一期的《读者》母女俩会不约而同地买两本。书架上层层叠叠的《读者》,已经伴随我走过了四十个春秋。顺境时它鞭策我前行;孤独时它陪伴我;痛苦时它抚平我伤口。是《读者》成就了我的文学之梦,也是《读者》让我实现了人生价值。
《读者》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的同时,更是将关注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视为己任。
2021年春天,一位在大学教书的友人急匆匆地找到我,说她女儿还有三个月要参加高考,孩子各科成绩平平,想从作文找到突破口,又苦于没有好的方法。我向她推荐了《读者》的增刊——《<读者>高考作文辅导》,毕竟它读起来不像教科书那样板着面孔,也不像大部头名著那样给孩子压力。于是,友人关掉手机纷乱的资讯,督促女儿每天抽出一段宝贵的时间来认真阅读《<读者>高考作文辅导》。高考过后,孩子的成绩已超一本线,尤其是作文,竟然考出了50多分的好成绩。最终被一所211大学——辽宁大学录取。自那后,每每见到我,友人总会夸我是孩子的福星,我说:“我不能贪天之功,据为己有。这功劳应该记在《读者》上。”
感谢造物主的安排,让我能与《读者》有缘结识,我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上苍所赋予的一切,让我拥有了《读者》,这位永远的良师益友,人生如此,岂不幸莫大焉。

本文图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杨英,1968年出生于西安,原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11工厂检验科。美食作者,撰写《英英菜谱》点击量逾千万。作品散见于文学期刊《北方作家》《衮雪》《视野报》以及《贞观》等公众号。


往期回顾


【三秦文学】何先梅:【诗歌四首】

【三秦文学】逢缘 菩提树(何荣):【壬寅新春唱和】(格律诗)

【三秦文学】杨经纬:【崇孝敬老的父亲】(散文)

【三秦文学】袁胜民:【一种相思之苦的爱情况味——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爱情之各自的年》情节赏析】

【三秦文学】岭南鱼:【一个人的爱情——去你去的地方】(长篇小说连载四十五)

【三秦文学】诗词歌赋群:【格律精选】(第307期)

【三秦文学】王宏民:【我和杰民兄】(散文)

【三秦文学】王文清:【过年过什么】(散文)

三秦文学团队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学总顾问:鹏   鸣
平台总顾问:边士刚
平台法律顾问:李木子
顾  问:

段恭让 白忠德   邓汉章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昆  仑    史  波

李   静    杨  强

策  划:李书忠 
平台讲师:方 天
宣传推广:鼎文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慧质
总 编:鱼儿姐姐   徐萱波
主   编:白云故乡   杨洪民  高  涛
副主编:长青山人  陈杰
编 委:

水云天    唐桂英    米兰花    刘马陵

张巧莉    凤尾竹    吴远红    张小鱼

刘旭平    冯   彪    谭文群    刘军英

王宝群    润   隆    梦而诗    张晓强

孙传志    吴风平    莲  生     喝    茶

查   爱       秋日私语    秦岭人家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