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激荡四百年修订版(115)洛阳沦陷(附音频)

 沉映香 2022-02-19
点击此处,边看边听
公元362年正月,前燕和东晋战火再起,前燕豫州刺史孙兴主动请求攻打洛阳,宣称:“洛阳守将陈祐只有一千疲兵,独守孤城,不堪一击!”前燕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并派吕护驻军河阴。
吕护气愤于东晋之前的见死不救,又想在新主子面前表现一番,率先出兵。三月,东晋河南太守戴施逃奔宛城,陈祐告急。
五月二十七,桓温派北中郎将庾希及竟陵太守邓遐率领水军三千协助陈祐守卫洛阳,并对吕护发起反击。
就在这时,桓温忽然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建议,上书请求迁都洛阳。此言一出,举朝皆惊。
洛阳曾是西晋的都城,如果能迁都洛阳,绝对是意义重大的一件事。但如今的洛阳,不仅是四战之地,还是前线。
洛阳以西是前秦,以东是前燕,尤其是前燕,对洛阳势在必得。如果此时迁都至洛阳,将面临前秦和前燕的夹击,且无险可守。
对此,满朝文武都觉得不可行,但慑于桓温的威势,竟无人敢言。
最终,散骑常侍兼著作郎孙绰上疏道:“元帝龙飞江东,不仅是顺应天意,符合人愿,实际上是依靠万里长江而得以划地防守。自从丧乱以来已经六十多年,河、洛一带已成废墟,中原一片萧条。以臣之见,应该先派得力将帅到洛阳镇守,扫平梁国和许昌,统一河南,然后才可以讨论迁都的事,为什么要如此冒险呢?”朝野都深以为然。
看到孙绰的表章,桓温很不高兴,让人去讽刺道:“告诉孙绰,何不去实践你的《遂初赋》,而偏要了解别人的家国大事呢?”
孙绰是当时的大文人,玄言诗代表人物,从小淡泊明志,曾著有《遂初赋》表达志向,桓温故而以此相讥。
司马丕准备派侍中去劝阻桓温,扬州刺史王述却道:“桓温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并非真想迁都。姑且答应他,他根本不会去。”
于是,司马丕给桓温下诏道:“丧乱已经五十多年,戎狄肆行暴虐。得知你想亲率三军,荡涤污秽,廓清中原,光复旧都,如果不是有以身殉国的志向,谁能如此?此事全都辛苦你了,请呈上具体计划。”
果然,桓温接到这道诏书后,迁都的事情没了下文。
之后,桓温又提议迁移洛阳的钟虡(音同据),王述道:“永嘉之乱后暂时建都江东,正应荡平海内,回师旧京。如果不能如此,应该改迁先帝的陵墓,不应先迁钟虡。”最终,桓温也放弃了这个计划。
说到底,对于桓温来说,北伐或迁都从来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他之所以嚷着迁都,无非是看准了东晋朝廷不会答应,姑且喊一嗓子显得自己多么奋发有为。
如果东晋朝廷真的同意了,桓温反倒乱了阵脚,因为这事儿本身就不靠谱。迁到洛阳,让前秦和前燕包饺子吗?
迁都之事无疾而终,洛阳前线的局势也发生了有利于东晋的新变化。
七月,吕护退守小平津,身中流箭而死,结束了投机的一生。随后,前燕将领段崇向北渡过黄河,驻扎于野王,邓遐进驻新城。
八月,东晋西中郎将袁真进驻汝南,并给陈祐运来五万斛米,洛阳危机解除。就在此时,前燕北部发生叛乱,暂时停止了南下。
公元363年四月,前燕再度向东晋发起挑战,先派宁东将军慕容忠攻打荥阳太守刘远,刘远逃奔到鲁阳。
五月,东晋朝廷以征西大将军桓温为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假黄钺,抗击前燕,相当于全国武装力量总司令。
上任后,桓温开始组建自己的班底,几乎将当时的人才全部招揽于麾下,以抚军司马王坦之为长史,征西掾郗超为参军,王珣为主簿。
王坦之出身太原王氏,是王述之子,年轻时与郗超齐名,为人刚正,颇有胆识,后成为东晋朝廷的股肱之臣。
郗超是郗鉴之孙,年轻时卓尔不群,放荡不羁,有旷世之才。桓温很少推崇他人,但在与郗超交谈后,却认为他深不可测,倾心以待,郗超也对他尽心竭力,成为桓温的首席谋主。
王珣出身琅玡王氏,是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主要负责军中机要。桓温最为信任的就是郗超和王珣,凡事必与他们商量。
除了王坦之、郗超和王珣,桓温幕府中还有一个重要级人物,他是谢奕的儿子谢玄,充当桓温的掾属,此时还默默无闻。
桓温曾评价谢玄和王珣道:谢掾年四十必拥旄(音同毛)杖节,王掾当作黑头公,皆未易才也。认为他们具有将相之才,日后必定发达。
论个人能力以及出身,王坦之等四人都是当时的顶级配置,可惜的是,当桓温后来想要推翻东晋时,只有郗超一个人支持他。
在任命桓温为总司令的同时,东晋朝廷又以袁真为都督司、冀、并三州诸军事,庾希都督青州诸军事,相当于抗击前燕的战区司令员。
袁真出身陈郡袁氏,庾希出身颍川庾氏,庾冰之子,都是世家出身。
五月十九,前燕攻下密城,刘远逃奔到江陵,东晋再次处于劣势。
十月,前燕镇南将军慕容尘在长平攻打陈留太守袁披时,东晋汝南太守朱斌乘虚夺取许昌,算是为东晋扳回一城。
公元364年二月,前燕太傅慕容评和龙骧将军李洪大举进犯河南。
四月二十五,李洪率军攻打许昌和汝南,在悬瓠击败东晋军,颍川太守李福战死,汝南太守朱斌逃到寿春,陈郡太守朱辅退守彭城。
攻下许昌、汝南和陈郡后,前燕将一万多户百姓迁到幽州和冀州,派镇南将军慕容尘驻扎在许昌。面对前燕的步步紧逼,桓温派袁真等人抵御李洪,自己亲率水军驻扎在合肥,扬言北伐。
不过,东晋朝廷似乎对收复失地并不感兴趣,极力阻挠桓温的行动。
五月二十,东晋朝廷以王述为尚书令,让桓温担任扬州牧、录尚书事。五月二十四,又派侍中征召桓温入朝参政,桓温不肯。
说个小插曲,王述和王坦之是父子,都是当时名士。王述为人非常耿直,每次接受新职从不虚情假意地辞让,他若推辞就肯定不接受。
等到王述升任尚书令时,儿子王坦之对他道:“按照惯例,应当表示辞让。”王述不悦道:“你是觉得我不能胜任吗?”
王坦之道:“不是不能胜任,是要表示下姿态。”王述道:“既然能够胜任,为什么要辞让?人们都说你比我强,我看你肯定赶不上我。”
东晋在消极抵抗,前燕却依然在真刀真枪的经略河南,步步紧逼。
八月,慕容恪准备攻取洛阳,先派人去招降士人百姓。在他的声威之下,远近各小城全都归附,又让司马悦希驻军于盟津,豫州刺史孙兴驻军于成皋。而此时,驻守洛阳的陈祐只有不到两千人。
九月,陈祐给沈劲留下五百人守卫洛阳,自己率兵东行,听说许昌失陷,又逃奔到新城。此时,悦希率兵进攻河南各城,全都攻克。
就当所有人都以为洛阳即将陷落时,冠军长史沈劲却高兴道:“我的志向就是要临危受命,如今机会来了。”
沈劲这个名字是不是有点眼熟?不错,他正是沈充的儿子。
当年,沈充因犯上作乱被诛,沈劲立志建功以雪旧耻,年过三十却仍然因为家庭原因不能为官,用现在话说就是政审被拒。
王胡之任司州刺史时,曾上疏称赞沈劲的才能品行,请求解除对他的禁锢,让他当自己的属官,朝廷同意了,最终却因王胡之生病去世没能实行。后来,沈劲自己进上表章,请求到陈祐那里效力。
东晋朝廷一合计,觉得洛阳是前线,随时可能沦陷,便将他补为冠军长史,命他自己招募勇士,权当是给他将功赎罪的机会。
沈劲立即招募了一千勇士,意气风发的上任。抵达洛阳后,沈劲屡屡用较少的兵力攻打前燕的大部队,表现优异。
公元365年二月,听说陈祐放弃了洛阳,司马昱和桓温在洌(音同列)洲会面,共同商议征讨事宜。
然而,还没等两人商量出个子丑寅卯来,司马丕忽然驾崩。
司马丕继位之后,听信方士之言,不吃饭仅吃药以求长生不老,侍中高崧劝谏道:“这不是帝王应该干的事。”司马丕不听。
二月二十二,司马丕突然在西堂驾崩,年仅二十四岁,北伐之事就此搁置。前有司马聃,后有司马丕,他们都在用生命为东晋添乱。
第二天,因司马丕没有子嗣,褚太后下达诏令,让他的弟弟琅邪王司马奕继承帝位。当天,司马奕即皇帝位,是为晋废帝。
同月,慕容恪和慕容垂共同攻打洛阳,相当于两把牛刀一起杀鸡。
攻打之前,慕容恪对众将道:“你们经常担心我不进攻,如今洛阳城墙虽高而守兵微弱,容易攻克,不要再畏惧怯懦而懒惰!”
于是,慕容恪一改之前围而不攻的策略,对洛阳展开强攻。
三月,洛阳沦陷,沈劲被抓获。面见慕容恪时,沈劲神态自若,慕容恪深为赏识,想要宽赦他。
中军将军慕舆虔道:“沈劲虽然是杰出之士,但看他的志向气度,终究不会为人所用,若赦免了他,定会留下后患。”最终,沈劲被杀。
整整三年,东晋对于前燕的攻城略地无所作为,君臣都在划水,唯有沈劲犹如孤独的堂吉诃德,用生命在滑稽的时代留下一抹悲壮。
后来,东晋朝廷嘉奖沈劲的忠诚,追赠他为东阳太守,于事无补,徒留感叹。唯一的作用是,吴兴沈氏就此洗刷耻辱,重新崛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