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涯小语——读《世说新语》文学16

 行人呓语 2022-02-20


偶尔读书,略有心得,不妨作“天涯小语”,记之一二,以自遣闲暇。

客问乐令“旨不至”者,乐亦不复剖析文句,直以塵尾柄确几曰:“至不?”客曰:“至!”乐因又举塵尾曰:“若至者,那得去?”于是客乃悟服。乐辞约而旨达,皆此类。(《世说新语》文学16)

此则在乐令与客的一问一答间,彰显了教育之三境。

第一境:启蒙。客之疑惑:旨不至。“乐亦不复剖析文句”。显然,乐令先前的剖析,是为“旨”之抵达,但他的教育语言宣告失败,客未明。

第二境:渐进。乐令改变教育策略,采用了更为直观的形体语言,即用“塵尾柄”指示敲定几处,教学语言也化繁为简,采用一般疑问句:“至不?”明确的文本指示,明确的提问,缩小了客的思考半径,降低问题难度。客第二次作出了错误的判断。显然,客的智商堪忧,是个差生。怎么办呢?

第三境:抵达。乐令诲人不倦,继续执行直观的教育形体语言,“因又举塵尾”,再进一步启发诱导思考,这回采用了反诘句:“若至者,那得去?”改为激发客的逆向思维,这一次,乐令成功地让客“悟”,教育获得了成功。一个“乃”字,道出教育时间之长,教育手法之多,教育过程之艰。一个“服”字,道出教育之效果,必直抵人心,使人心悦诚服。

结论:“乐辞约而旨达,皆此类”。教育不如尔尔。

我的思考:教育语言不妨求简,启迪策略可正反思维,且伴之以必要的指示性语言,根据学情,不断缩小思考半径,助其抵达“悟”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