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中华文学•随笔】黄启国/四川/理工男的文学杰作——读二莽子《树下读叶集》

 曾令琪西南文学 2022-02-20
大中华文学·随笔


——微刊总第1677期——

  作家简介

  黄启国,1952年生于四川邻水县,四川省杂文学会会长。在全国数十家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评论、杂文600余篇(首),出版杂文集一部。有20多篇获省、地级优秀作品奖。曾任中共四川省委副秘书长、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兼常务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常委及社会法制委主任。

        

 理工男的文学杰作

——读二莽子《树下读叶集》 




  编者的话:

  此为原中共四川省委副秘书长、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兼常务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常委及社会法制委主任黄启国先生在张忠辉先生新作《树下读叶集》(团结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分享会上的讲话。兹录全文,不作改动。
  
      

拿到《树下读叶集》,即刻产生一种特别的感觉。首先,书名很有意思,树叶可以用来读,就很不寻常。普通人对树叶只能看,观赏,或做书签,或烧火煮饭,或化为肥料,等等。但作者却可以读,那肯定是个有“特异功能”的超人,或有什么高科技手法,身怀独门绝技。

再看作者的笔名,“二莽子”,实在有点俗。莽者,鲁莽也;莽莽者,胖墩墩、肥坨坨也。无论如何与耍笔杆子、著书立说不搭界。不过再一想,能读叶的人能“莽”到哪里去?俗到极致就成雅了。

进一步看作者的尊姓大名,其实是一个很高大上的名字:张忠辉,张,夸张的张、张扬的张;忠,忠厚、忠诚、忠君报国的忠;辉,品德光辉、业绩辉煌的辉。作者原本是个核物理专家,管工业的高官。这样低调和接地气,实在难能可贵、出乎意料、引人探微。

于是,我用了一些时间,认真拜读,算是基本浏览了全书。确实获益匪浅,感受良多。从字里行间,我看到了一个从官场走向民间、从科学走向文学的谦谦君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理工男搞文学,不按套路出牌,什么都可入文。行文有文理兼容的特点,这恐怕是与一般文科毕业的作家和一直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不相同的。

纵览二莽子文集,显著的特点是选材广泛、顺手拈来;写法活套、体裁多样。文集分四个篇章:乡月篇、情谊篇、生活篇、事业篇。所收入文章涉及作者家庭、亲人、师长、同学、朋友、同事在生活、情感、事业的很多方面。涉及个人的许多经历、见闻、趣事、感悟等等。二莽子的文集虽然本质上是散文集,但又不是那种比较标准化、刻板化的散文。文集中,有的文章像小小说,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性很强,比如《买相因》、《铁话哥带我混圈子》;有的像童话,如《两台机器的百年对白》;有的像科普文章,如《第三元素夜话》;有的则像报告文学,如《阿铝涅槃》。

我个人认为,散文有多种写法,多种风格。中国的散文大家很多,有的基本形成定式,比如杨朔式的先写生活、写人然后升华;朱自清式的“荷塘月色”“背影”式,通篇都是美词佳句;秦牧的知识小品式;还有前些年很火的余秋雨“文化苦旅”式,游记加掉书袋。这些大家的散文固然非常好。但如果我们的众多散文作者,一味地模仿,那就成了“东施效颦”。把散文写得太像散文,甚至格式化,也会很乏味。读二莽子散文集,就没有那种乏味感。

我这强调二莽子散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并不否定二莽子散文的艺术水准。其实散文本身的许多特质,二莽子都是具备的。一是生活气息浓郁,善于运用方言土语。如吃嘎嘎、吃莽莽、吃咸菜豇豆、混圈子之类。二是感情丰富真挚。写他妈妈、姐姐都有很深的感情。还有写他小学老师何元聪、一起工作的同学同事时春,也都让人感动。三是很有文采,也有高度和深度。文章以小见大,以朴实见真情。比如母亲撕发票。不少文字,很富有哲理。有的文章像“散文诗”,如开篇《树下读叶记》、《那束枯枝杜鹃》。有的文章很有一种空灵的意境《斜江钓妪yu》。有的文章很有一些情趣,如《拉票日记》等等。

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二莽子提供的“美食”都是“新鲜出炉”的。我们很多作者出集子,往往是把多年以来的作品集中起来的。而二莽子的文章,我看了一下,都是最近两三年写的。可见他对文学爱好的执着,退休后,基本上把写文章当成“专业”来做。也不愧为快手。

我是一个喜欢调侃和编点“二通二通”诗和联的人,这里献丑一幅对联和一首诗来算文章的结尾:

对联是张忠辉二莽子嵌名联:

上联:昂首振兴工业,科研管理双能,不喜张扬,特别忠诚,业绩辉煌;

下联:埋头树下读叶,笔健情深文美,谦虚称二,智细不莽,子为大家。

《赞张忠辉【树下读叶集】出版》:

嘉陵碧波润少年,

名校高科育英才。

发奋研究核物理,

尽职管理大平台。

望远追寻文学梦,

树下读叶著美篇。

万般诱惑不为动,

一生爱好求自然。

(2022年2月18日作。)

题外话:希望张忠辉先生,今后在工业题材上下功夫,多出好作品,这是张忠辉的优势。在德阳时,德阳散文学会的钟跃进提出“盐铁派”散文,与“在场派”相对应。当时我是赞成以工业题材为主要内容的散文派别的形成的,但觉得叫什么名字,有待商榷。叫“盐铁派”显然不好,还不如就以德阳工业特点叫“重装派”为好。


主 管:四川省文联

主 办:四川省辞赋家联合会

协 办:

  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分会

  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

  四川省女散文作家创作中心

  四川书生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首席顾问:贾平凹、赵义山

顾 问:

  张晓风、黄代培、林 彬、何 武
  黄有全、张用生、何永康
总 编:
  曾令琪(联系电话、也是微信号:18228014307)
副总编:
  胥树东、周晓霞、李顺治
总编助理:
  杨爱民、李 博
编  委:
  李朝艳、贾秀全、况永夫、褚福海
  吴 玲、杜含珍、马丽辉、丁晓虹
  梁冬梅、吴贤碧、齐眉儿、张联芹
理事单位:
  广东彩格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市贵和高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理  事  长:
  胥树东、唐祥华、蒋大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