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杂记】今日,雨水

 懒人阿哥 2022-02-20

    从昨晚十点开始雨没停过。睡房窗外的窄巷里,雨声虽然稀疏,却是特别的清脆,特别的幽深。每一滴雨仿佛落在心里头,一滴,两滴,三滴……

    凌晨醒来,窗外传来密集且连绵不断的叮叮咚咚声,仿佛是古装电影里战场收兵休战的鸣金声。

   翻看静心斋墙壁挂式日历牌,今日雨水。
  春节后下了两场雨,这一场却把小城带回了倒春寒,温度一下子低到十零度,这样一来,使人的皮肤感受到只有冬季才应有的那种冰凉的爽快。

    将近中午,永忠打电话来:叔回到南村,中午去凤尾,叫你一起去。

   此时璁儿嚷着要下楼,外面的雨还唰唰下着。到楼下刚巧碰到潘强老师,请他开车送我去南山庐。

   路上,小城的街头,行人五彩斑斓的雨伞,好像蠕动在街头的蘑菇。潘老师告诉我,他没去过南山庐,想看看南山庐的小园。

   叔和余老师、青云都在南山庐喝茶,小园的树木,挂着满树银闪闪的小银珠。潘老师欣赏了南山庐小园风景之后,走进南山庐里被屋里的奇石盆景吸引,他连连赞叹,这样的环境,来自多年沉淀才有啊。

    没有跟叔和永忠他们去凤尾坡,回去帮忙带一下璁儿和晴晴。从永忠茶几拿了几个黄糖绿豆饼准备带回去给美姐。那晚带两个回去给她吃过后说好吃。

   其实,凤尾坡听雨,我比谁都更加喜欢。只是担心美姐一个人带不了璁儿和晴晴。他们就要回珠海了,我也要找事做了。所以想抽多点时间陪陪璁儿和晴晴。

    一边看着晴晴和璁儿在静心斋里嘻闹,一边翻书。或陪着璁儿和晴晴,趴在西墙的玻璃窗看外面的雨。晴晴想出去玩,她问,爷爷,雨什么时候停?
   “夜书房”里的书友陈大哥,早上骑着电动车去买书。有书友笑他,别人早起是为了买菜,你却是为了买书。

   陈大哥买书非常有巧妙,买的书大多是旧书,价格非常便宜,他家里的藏书很多,每天都写书评或读书笔记。

   元宵节次日,友甲问友乙,昨日表现得好吧?

   友乙说,没表现昨夜能有安宁日子过吗?友乙问友甲,你呢?

  友甲重重叹了口气说,不要说往事。昨日忙,一下子忘记送花,等记起花店关门,在微信发9999玫瑰花表情包给她,她回了9999把菜刀表情包。
    友乙说,今天的早餐吃牛肉面,加料的。
友甲哭丧着脸,白粥全是水,可以做镜子。

   带璁儿和晴晴或读书,暂时来说就是我眼下的生活。

   以前,读书对我来说,是打发无聊时间,或是当资料看。写文字么,是记录。记录生活记录内心的轨迹,即使粗糙不够美,没关系,我写的不是散文诗。

    平时去喝茶的庄山,寺庙前的“故乡山”和“仁智”两处崖刻,被灌木杂草遮掩。何只这两处,溪涧旁的崖刻,都被树木遮住。

   寺庙的界碑,圈起来的土地,只是某些人的乐土。那界碑,只不过是幡子。
   路上见到两位老大叔,肩并肩地边走边聊天。几十岁后,还能有一个人跟你并肩前行,那才是真正的知己。
   春天还没真正回来,相思树开花了。春天是多情的季节,三月最相思。
一花一草一木,都是人间的情缘。

    昨日上午,有雨,与晴晴去取快递,见到旁边有人家办丧事,孝子孝女们跪雨中。看到此场景,对旁边的人讲,此种天气,做孝子最辛苦。
   回去时,同孙女晴晴说,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晴晴问我是什么意思,我答不出来。告诉她,是我爷爷教我的。爷爷不识字,与我在一起时,常念这句。

    后来读《菜根谭》,才知道这句话在《菜根谭》里,它是第一七二则,全句是:“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古人此等念头,是吾人一点生生之机。无此,便所谓土木形骸而已。

   在朋友圈写上这两句话,好友雨霖第一次留言:阿爷心慈悲,他在教你,有剩饭留点给老鼠。就像村里人常常所讲,摘果子也不要全,留几个给鸟儿;或割稻,挖番薯,拔花生都要点给别的动物,不要独食。点着灯火,飞蛾见到火就飞来,它们不知道火有危险。所以讲,避免飞蛾不被火烧死不点灯火照明。这都是积德的好心做法。

   雨霖第二次留言:原来这两句话出自苏轼的诗,真是太尴尬了,寡陋如斯啊。
   他附上苏轼苏东坡的《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其一 》:左角看破楚,南柯闻长滕。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崎岖真可笑,我是小乘僧。

壬寅年正月十九,整理于静心斋

是日雨水,有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