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拆除颅内“不定时炸弹”,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

 神经外科胡永珍 2022-02-20

前交通动脉动脉是大脑前循环的常见动脉瘤之一,约30%~40%的颅内动脉瘤源于此处。

由于其解剖位置深,周围临近视交叉、第三室前部、丘脑下部、Heubner返动脉,以及众多供应下丘脑、穹窿和间脑等重要结构的穿支动脉,这些穿支血管损伤可导致患者持久昏迷、严重电解质紊乱和记忆障碍等。因此此类患者手术治疗困难,术后并发症多,尤以分叶状动脉瘤为最。

开颅夹闭手术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常用方法,其常用手术入路为翼点入路及额底纵裂入路。

翼点入路


该入路优点是:通过磨除蝶骨嵴,可使到达鞍区的距离较经额缩短1~2cm,分离侧裂池,打开颈动脉池及视交叉池,开放终板释放脑脊液,上抬额叶,可清晰暴露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 进一步解剖对侧蛛网膜结构,可暴露对侧颈内动脉及大脑前动脉,有利于在暴露动脉瘤前随时阻断动脉瘤供血血流,并能提供一个较宽敞的菱形操作空间,还可以清理这些脑池内的积血;部分吸除直回脑组织后, 可充分显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主要血管分支。


其缺点是:分离侧裂会牺牲部分额叶向蝶顶窦回流的静脉属支,损伤多可导致血液回流障碍,可加重脑组织水肿;暴露大脑前动脉常需吸除部分直回脑组织,同侧的Heubner回返动脉多阻挡视野、影响操作,易被损伤造成深部脑梗塞,出现局限性脑梗死,即与此有关;嗅神经在上抬额叶过程中易受损,造成术中出血及术后嗅觉障碍,前交通动脉背侧发出的细小分支无法直视,手术中易被误夹,可导致下丘脑组织及脑深部缺血、功能障碍,额叶及前纵裂内血肿难以清理,瘤颈向后的动脉瘤因受同侧大脑前动脉A1、A2段及前交通动脉的阻挡,有时夹闭有一定难度。


例1 患者女性,56岁,突发头痛、呕吐6h入院。CTA蛛网膜下腔出血,前交通动脉瘤,瘤顶向前下,经翼点入路。

经额底纵裂入路

该入路优点:经前纵裂入路开颅术是利用大脑纵裂的自然间隙,进入到大脑镰旁中线深部。通过这个自然间隙操作有诸多优点,比如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对脑组织的牵拉和侵犯;易于观察前交通动脉发出的细小分支,特别是向后发出的穿动脉,不易损伤Heubner回返动脉;不需过多吸除直回脑组织,对于瘤颈向上向后的动脉瘤,暴露瘤颈方便,不易误夹穿支。

其缺点是:开颅时额窦多开放,增加了感染机会;额极静脉多需切断1~3支,影响额叶血液回流;急性期因脑组织肿胀,穿刺脑室释放脑脊液机率较翼点入路大,增加了脑损伤机会;操作路径较翼点入路远,空间狭窄,手术器械活动角度受限较明显;额叶脑组织软膜黏连紧密,不易分离,易造成脑组织挫裂伤,出现挫伤后额叶血肿;不易在显露动脉瘤前暴露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不易预控血流,难以清除脑池内的积血。


例2 患者女性,48岁,突发头痛、呕吐8h入院。CTA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前交通动脉瘤,瘤体向后,经额底纵裂入路。


因两种入路各有其优缺点,主要从瘤顶的指向选择手术入路。对于瘤顶向后的动脉瘤,经翼点入路夹闭相对困难,而经额底纵裂入路可方便暴露瘤颈,且不易误夹前交通动脉小穿支,如动脉瘤破裂也可轻易阻断近端血流,是此入路的最佳适应证;对于瘤颈向下的动脉瘤,如瘤颈较细长,也可选择额底纵裂入路,但要自大脑前动脉远端向近端暴露,先暴露瘤颈,夹闭动脉瘤后再分离瘤顶,也可安全夹闭。

对于其它类型的动脉瘤,因路径深远,损作空间小,难以预控近端血流等缺点,额底纵裂入路不作为首选手术入路,更宜应用翼点入路。对于颅压高,考虑可能需去骨瓣减压的患者,选择翼点入路可保证减压骨窗的范围足够大。对于解剖的熟悉程度及操作的熟练程度也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盲目应用不熟悉的入路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副损伤,使本来容易的手术变得异常艰难。


相关文章链接

颅内动脉瘤是怎么回事?

怀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应该做什么检查

后交通动脉瘤与动眼神经麻痹

颅内动脉瘤到底应该怎么治疗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有哪些异常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病因

高血压病,应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高血压这个病,你理解多少?

颅内动脉瘤的个体化治疗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伴颅内血肿形成

意识障碍的需要与那些问题鉴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