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病毒性脑膜炎

 神经外科胡永珍 2022-02-20

        

      病毒性脑炎是由各种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引起的软脑膜炎性综合征,属于无菌性脑膜炎,多发于小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无色透明。

       小儿病毒性脑膜炎是儿科常见疾病,其感染因素较多,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虫媒病毒以及常见传染病病毒均可导致病毒性脑膜炎发生。其传染途径较多,虫媒病毒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可导致疾病感染,携带病毒的蚊、虱叮咬以及肠道病毒感染也可导致疾病发生,且具有季节流行性特点。

       本病属于病毒感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类型之一,不同患儿疾病的轻重程度各不相同;疾病程度较轻的患儿可自行缓解,大疾病程度较重的患儿存在较大风险,除遗留有后遗症的可能外,还可导致患儿死亡。因此,明确诊断小儿病毒性脑膜炎,采取措施积极治疗,对患儿健康的恢复尤为重要。

       《神经病学》关于病毒性脑膜炎的相关标准,发病1周内有明确的病毒感染,血细菌培养与脑脊液涂片为阴性,血象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或淋巴细胞比率增加;临床以上消化道、呼吸道及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部分患儿可伴有脑膜刺激征。

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的病因尚不明确,临床主要借助脑脊液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对其进行辅助诊断,其中,CT、MRI诊断可为病毒性脑膜炎病变范围及具体状况的确定提供可靠的临床信息。
目前,对于临床表现或实验室检查不典型的病毒性脑膜炎患儿,需要施行影像学手段进行疾病检查。相较于其他检查方法,CT、MRI能够直观、清晰、准确显示脑组织结构及颅脑不同横断面的解剖关系,亦而可以帮助医师对患儿的病变状况进行有效观察。

临床表现 


小儿病毒性脑炎是儿科常见急症, 也是小儿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吐和脑膜刺激征。不同病毒引起的脑炎其病情轻重不一, 临床表现也各异。根据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 5 种类型。

1 精神障碍型

这类患儿主要表现为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抑郁、欣快、恐惧) 、智能障碍( 理解力、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联想能力等减退) 、思维障碍( 缄默、多语、言语零乱、妄想) 及行为障碍( 动作减少或增多、冲动、木僵状态) 等。精神障碍多与意识障碍( 谵妄、错乱、意识模糊) 并存。
根据患者的主要精神症状可分为类紧张综合征、类精神分裂症、类痴呆综合征等亚型。在疾病的进展期中, 精神障碍的表现常有变化, 如从精神运动兴奋转为精神运动抑制。一般在病程中均可检出神经系统体征, 如偏瘫、阳性锥体束征等。实验室检查, 如脑脊液、脑电图、诱发电位、头颅CT及MRI等常有一定改变。

2 昏迷型

患儿发病后迅速出现不同程度的昏迷或意识障碍。两侧大脑半球损害者, 表现为去皮质状态和睁眼昏迷;脑干受损时出现去大脑强直;基底节受损可出现震颤、舞蹈样动作等锥体外系不自主运动;锥体束受损时出现偏瘫或双侧偏瘫。昏迷持续时间不等, 在意识障碍好转的过程中可出现精神异常。清醒后可残留一定的神经精神后遗症。

3 类脑瘤型

患儿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及压迫症状, 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瘫痪、部分性运动性癫痫发作等,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这些虽然类似颅内占位病变的症状,但起病急,病情迅速加重,从起病至症状顶点短者仅数小时,多数均在一个月内;颅内压急剧增高,部分患者可迅速出现颅内压增高危象;头颅 CT及MRI检查均可见弥散性脑水肿和脑软化区等, 均有助与脑瘤鉴别。

4 癫痫型

患儿的临床表现与癫痫非常相似,但是在发病前无癫痫病史。常见的发作类型有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及其连续状态、部分性运动发作、复合性部分性发作或混合性发作。
本型患者起病后均以癫痫发作为主要症状,有些患者在癫痫发作前可有发热、头痛、头昏、呕吐、主动活动减少等前驱症状, 脑脊液检查轻度异常或正常,CT及MRI可见弥散性脑水肿,单个或多个灶性病变等, 为症状性癫痫的诊断提供了依据。

5 局限型

患儿的病变位于大脑的某一局部, 或者位于小脑或脑干。主要临床表现为偏瘫、单瘫、交叉性瘫、四肢瘫、运动性共济失调、锥体外系不自主运动、神经损害等。根据起病缓急、疾病发展过程、脑脊液检查、CT或MRI以及对试验治疗的反应与脑血管病、瘤、多发性硬化症鉴别。

CT检查



CT扫描是一种快捷、方便、无创伤的诊断技术,可以明确显示患儿的脑组织结构。但CT检查的放射线技术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受检者的身体组织造成损伤;同时,颅底及后颅凹处的骨骼影像重叠会产生伪影,使CT鉴别的难度有所加大;CT检查也存在分辨率较低的缺陷,<1cm的病灶及血管畸形较难通过CT检查进行分辨,故CT检查也会出现一定的漏诊和误诊结果。


MRI检查


与CT检查不同的是,MRI检查利用多参数成像原理可对病变进行定性诊断,其借助多方位成像技术和高分辨率特点亦可清楚显示病变解剖结构的不同特征。有研究指出,在区别炎性病变和周围水肿方面,MRI检查存在局限性,但增强扫描后对二者进行鉴别,可以获取更为满意的检查结果。
另外,也有文献报道,MRI上长T1信号和T2信号是病毒性脑膜炎最具诊断性的征象,即脑组织病变可波及额叶眶面、一或双侧脑岛、颞叶部位,但基底节仍可保持正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