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投照明弹 暗夜变白昼:海航米格15拦截黑蝙蝠

 James5291 2022-02-20

1964年6月11号下午,台湾新竹机场一片忙碌的景象,地勤大爷们围着5060号P2V-7U侦察机忙前忙后。该机正是4年前使两架图-2撞山坠毁的那架。

5060号由“黑蝙蝠”中队长孙以晨中校亲自驾驶,机组成员一共有14人。为了应对拦截,飞机翼下还有4枚“响尾蛇”导弹,如果拦截机超前,可以阴一手。

不过这次他们既用不上导弹,也没有4年前的好运气了。16点整,飞机滑跑升空,朝大陆方向飞去,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国民党空军的P2V-7U,该机是活塞式和喷气式混合动力,装备了最先进的雷达和电子设备,翼下还可以携带“响尾蛇”导弹壮胆。由于各种损失,到1964年,“黑蝙蝠”中队仅剩3架P2V-7U。

故事从头讲起,在夜间国土防空战中, P2V-7U是一个难缠的对手。它装备了最先进的电子侦察设备和雷达,低空性能优异,多次侦察均全身而退。

为了击落P2V-7U,空军进行了几次尝试,有失有得。例如把雷达装到图-4和图-2上,但效果并不好(参见我军夜间空战失利记!雷达落后使两架图-2撞山,8名飞行员牺牲)。

空军还专门成立了独立夜航大队,有飞行员在经过刻苦训练后,一举击落敌机(参见夜空猎手拦截国军P2V“黑蝙蝠”!紧咬敌机不放,炮弹一发入魂)。

▲1963年6月20号,空24师独立夜航大队的王文礼在雷达的引导下,驾驶2074号米格-17PF,在江西击落5070号P2V-7U,飞行官周以栗以下14人全部阵亡。

与空军不同,海航提出了空投照明弹来发现目标的方法。其实这是无奈之举,因为海航没有装备雷达的战斗机,只能用这种办法将夜间空战变为“昼间”空战。

具体是伊尔-28在敌机前上方投下照明弹,米格-15比斯跟在后面攻击敌机。这种战术需要照明机、战斗机和地面引导紧密配合,难度很大。

1963年8月,经过研究决定,海航成立了照明攻击大队,即独立第5大队,隶属于海航第4师,专门利用夜间照明战术击落P2V-7U。

▲独立第5大队使用的是米格-15比斯。该机是老兵了,朝鲜战场上能与F-86抗衡,但是到1964年已经落后了,但是木有办法,海航只能利用现有装备击落敌机。

独立第5大队驻扎在山东青岛的流亭机场,全队上下重新分析了作战要点,总结出了以下经验:

首先需要地面雷达发现并紧跟敌机,地面领航员将飞机准确引导到敌机一前一后的位置,与敌机航线保持一致。

然后当两架飞机就绪并投下照明弹后,战斗机飞行员需要尽快发现并咬住目标,调整好距离和位置,在照明弹熄灭前开炮将敌机击落。

独立第5大队对此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进行了357次空中攻击演练,80多次空地合成演练,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夜间照明战术示意图,照明机飞到敌机前约两公里,高于敌机2000米处投放照明弹,战斗机在敌机后约一公里,高于敌机200米处,呈30度攻击角。

时间很快来到了1964年6月11号下午,“黑蝙蝠”起飞了,即文章开头那一幕。此次的任务是侦察青岛港新到的一批核检测设备。

当5060号P2V-7U起飞后不久,情报就传回了大陆。17点30分,海航4师收到准备战斗的命令,独立第5大队的飞行员迅速进入了待命状态。

敌情通报不断传到师指挥所,指挥员是参谋长辛英元;驾驶伊尔-28照明机的是石振山机组,携带了12枚90公斤照明弹;米格-15比斯战斗机飞行员是陈根发。

▲中国的伊尔-28(轰-5)轰炸机,成员3人,分别是驾驶舱飞行员、机鼻领航员和尾舱通讯员兼炮手,海军使用伊尔-28空投鱼-2反舰鱼雷。

21点07分,我军部署在朝连岛的雷达发现了敌机,方位150度,距离115公里,航向为290度。

近二十分钟后,敌机距离青岛仅七十多公里,照明机和战斗机进入一等。然而不久敌机掉头朝南飞去,并从连云港进入大陆,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根据以往的经验,指挥员辛英元判断,敌机很可能直接右转往青岛方向飞来,或者飞进大陆纵深后再右转往山东方向飞,经潍坊、莱阳等地进入青岛。

不管这架P2V-7U怎么飞,只要经过独立第5大队的防区,无论如何都要把它打下来。果然不久之后,P2V-7U绕了个大弯,往青岛方向飞来。

▲P2V-7U入侵路径,孙以晨驾机绕了一大圈,最后才掉头向东飞,以为能迷惑我军,最后还是遭到了我军拦截。

22点50分,当敌机距胶济铁路50公里处时,师指挥所下令伊尔-28和米格-15比斯进入一等。23点13分,两架飞机升空迎敌。

米格-15比斯飞行员陈根发后来回忆道:“我按照预定方案,沿着航线270度向西飞,高度保持在1000米,速度为500km/h,仅用十分钟就到达了预定空域。”

“此时敌机已经往正东方向飞行,根据地面的引导,到达合适位置后需要压住敌机的航迹。”

“然而敌机很狡猾,它的雷达应该早就发现了我们,它突然右转60度,紧接着左转90度,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

面对P2V-7U的突然机动,我双机没有防备直接冲前。地面领航员本来应该指挥“右转弯”跟住敌机,但由于紧张,“右”字没有说出来。

结果造成伊尔-28右转,在敌机左前方8公里,而米格-15比斯却左转,距敌机两公里。编队散了自然也不能发挥威力。

▲1956年9月的某次展览,米格-15比斯和伊尔-28同框照,此外还有一架米格-17F、雅克-11、Zlin226和两架米-1直升机。

指挥员辛英元果断接替指挥,引导伊尔-28转向并减速,缩短与敌机的距离,指挥米格-15比斯从后面接近,紧紧地压住P2V-7U的航迹。

然而“黑蝙蝠”中队长孙以晨技术也不赖,根据多次侦察大陆和与我军斗智斗勇的经历,他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面对不断接近的威胁,孙以晨干脆直接加速,下降高度并做小角度的蛇形机动,企图通过低空复杂的地形和速度摆脱拦截。

▲1962年台中清泉岗机场拍摄的照片,后排右一为孙以晨,他是富二代,在抗战爆发后考入空军军官学校第17期,擅长飞C-46/47运输机,1962年11月加入了“黑蝙蝠”中队,后来还当上了中队长。

这一招果然奏效,一来进入了我军的П-35雷达的盲区,二来P2V-7U的速度并不慢,而且载油多,耗得起。我机油量少,稍微开加力就会燃油告警。

为了避免撞山事故,地面领航员只能引导我机右转180度脱离,爬升到高处调整队形,等待战机。

孙以晨见追兵已退,在低空飞行了几分钟后便重新爬升继续执行任务。然而当它一出盲区,就立马被我军雷达捕捉到了。

领航员徐守祖立即命令两机加速,将伊尔-28引导到了敌机右前上方,距约3公里处,米格-15比斯在敌机后上方待命。

▲模拟飞行中的米格-15比斯,由于机内载油量不多,所以经常需要携带副油箱。对付P2V-7U这种航程远,续航时间长的飞机,我军战斗机腿短的缺点还是比价明显的。

由于伊尔-28并没有压住P2V-7U的航迹,所以徐守祖大胆地采取了快速“切投”的方法。

“切投”即照明机从敌机前侧方进入,我机航线与敌机航线夹角不大于20度,在交点附近投照明弹的方式。这种方式对投弹时机的把握要求特别高。

23点36分,伊尔-28以20度夹角向敌机航线靠近,当抵达合适点时(位于P2V-7U前方2100米,上方1900米),指挥部果断下令投照明弹。

▲我军伊尔-28(轰-5)投弹的场景,在当天的空战中,投下了12枚90公斤照明弹,场景可以参考上图。

12枚90公斤照明弹全部点亮,半径7公里的区域一览无余,能够持续90秒。孙以晨发现自己暴露了,立即向左压大坡度并做急转弯,同时下降高度。

地面领航员迅速将情况通报给战斗机飞行员陈根发,陈根发立即搜索左侧,两秒后报告:“发现了!”

此时P2V-7U位于米格-15比斯的左前下方约50度的位置,距离约1.2公里,高度约为600米,而我机的高度为870米,速度为400km/h,占有位置优势。

陈根发后来回忆道:“我立即向左压坡度,靠近到敌机的左后上方,并增大油门缩小距离。”

▲在夜间使用照明弹的场景,12枚照明弹可以照亮半径7公里的区域,P2V-7U暴露无余,生生将夜间空战变为“昼间”空战。

“敌机的高度很低,我小心地操纵着飞机接近。当相距约700米时,我收小了油门避免冲前,同时推杆压低机头开始瞄准。”

“拦截P2V-7U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发现它,照明弹把夜空照得如同白昼。面对如此大的靶标,射击反倒可以往后排,但要求飞行员必须在短时间内命中目标,否则没有第二次机会。”

“我把敌机套入了瞄准具光环,等稳定了之后立即开炮射击,看到了曳光弹命中敌机左侧翼根处。”

▲我军双机编队向P2V-7U射击的场景,注意画面中的战斗机携带了副油箱。实际上夜间双机编队协同作战难度很大,一般都是单机起飞拦截。

P2V-7U虽然受了伤,但操纵系统没有损坏,还可以继续挣扎着飞行。孙以晨向右压坡度,企图右转逃到暗处。

然而陈根发的反应很快,米格-15比斯的响应比受伤的P2V-7U也更快。他立即右转,切到敌机的内圈,同时放下了减速板,延长射击时间。

当接近到四百多米时,陈根发第二次开炮,准确命中了P2V-7U的机舱。火苗从机身里窜出来,后面拖着一股浓烟。

P2V-7U机舱里的电子设备操作人员估计死伤惨重,但驾驶舱却相对完好,孙以晨还在努力挽救5060号机。他拼尽全力向左转,做蛇形机动规避射击。

▲米格-15比斯的座舱,界面还是比较凌乱的,一如既往的苏联式风格,注意仪表盘中间那根白线,有人知道那是干嘛用的吗?

陈根发也跟着左转,并小心地收油门减速,一面要紧跟在敌机后面避免冲前,一面防止失速坠地。

当两机距离接近到150米左右时,这是最后一次射击机会了,再近就会撞机,必须进行规避,给了P2V-7U逃窜的机会。

敌机已经充满了整个风挡,几乎不用瞄准就可以射击。越到这种关键时候,陈根发越是沉着冷静,他迅速进行了第三次射击,炮弹打坏了敌机的油路系统,冒出更大的火光。

看到如此情景,陈根发知道这架P2V-7U彻底完了,他兴奋地报告:“敌机冒火了!”。从发现敌机到第3次开炮只用了49秒。

▲陈根发攻击示意图,两机高度均不超过1000米,而且越打越低。敌机不断地做蛇形机动,企图逃窜并干扰射击,但对于一个合格的战斗机飞行员来说,这点小把戏没有用。

此时两机距离已经很近了,再不脱离就顺带把自己击落了,陈根发立即猛地后拉操纵杆,飞机突然抖了起来。

为了紧跟敌机,米格-15比斯的速度本来就不高,剧烈的操作差点让飞机失速。最后陈根发从敌机上方不远处掠过,高度表显示为320米,实际上仅有200米。

敌机在接地前拼尽全力转了一个大弯,于23点37分38秒坠地爆炸,这宣告着夜间照明作战取得了圆满成功!24时,陈根发、石振山两架飞机安全返回基地。

第二天勘察现场发现,5060号P2V-7U坠毁在栖霞县姜家村附近,机上14人全部阵亡,缴获4枚 “响尾蛇”导弹和两部侦测核污染物的空气采样器。

▲我军勘察坠机现场的照片,国民党空军的机徽清晰可见。14名机组成员全部阵亡,还缴获了4枚“响尾蛇”导弹和两部空气采样器。

此次与P2V-7U的交战说明,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总结出敌机运动规律,提出合理的战术并进行针对性训练,一样可以给敌人巨大打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