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34. 严复和林纾有哪些译著?他们在介绍西方的思想和文学上都作了什么贡献?

 星河岁月 2022-02-20

严复和林纾是两个最先把西方的思想和文学介绍到中国的先进人物。他俩都是从十九世纪末叶,正当中国力图变法自强向西方学习的时候,开始从事翻译和著述的。

一八七六年严复从福州船政学堂毕业被派往英国学习海军,这期间他才接触到了西方的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论著,他并实地观察英国的议会政治和英国的社会,最后他在思想上认识到中西学术政治存在着异同,中国要自强必须在根本上学习西方的科学方法、仿效西方的民主政治。
他回国后西译的第一部外国著作就是英国生物学家托玛士·赫胥黎的《天演论》,这是由于中日甲午战争(1894),中国惨遭失败所给予他巨大刺激下译出的。天演论即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赫胥黎这部书中最有名的一句话,物竞指生存竞争,天择指自然淘汰,按照达尔文进化论的原理,自然界一切生物都处于无情的不断的竞争和淘汰的过程中,那些最后生存下来的才是强者,这就是所谓“适者生存”。
《天演论》译本在一八九八年正式刊印,它那套优胜劣败的道理,首先摧毁了那种认为中国是千年大国有恃无恐的盲目自大思想,它向全国敲起救亡图存的警钟,它告诫人们自然的进化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民族也会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有被消灭的危险。严复通过这部译著发出的“与天争胜”奋起自强的呼声,剧烈地震动了觉醒的知识界,无数的爱国者和青年受到了感奋,把他们爱国救国的热情激励起来,青年时期的鲁迅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到一九〇四年为上,除《天演论》以外,严复又译亚当斯密《原富》、斯宾塞《群学肄言》、穆勒《群己权界论》、《名学》、甄克思《社会通诠》、孟德斯鸠《法意》、耶芳华《名学浅说》七种。这八部书代表西方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在进化论、古典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和名学(逻辑)方面最重要的著作,它构成了严复全面地把代表西方思想中最主要的三个方面:政治、经济学、逻辑哲学介绍到中国的计划。这些译著对当时盛行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起了有力的批判作用,严复在天演论,译序中指出西方的强盛并非由于只有“声光化电”、”船坚炮利”这些形下之学,“体”和“用”是相为一致而不可分割的。在这一点上,严复的思想认识不仅远远超过守旧派,而且也超过其他要求变革的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
严复成功地运用古雅的文体翻译,使这些包涵着崭新思想的译著,也能为旧式士大夫所接受。他的《天演论》,的译文受到桐城派古文家吴汝纶的赞许。严复并在他的译书中附有几百条他自己的按语,这些按语代表他的主张,他对中西文化的看法和译书的宗旨。他说他译书往往“一名之立,旬月踟蹰”,可见他翻译态度的认真严谨,一丝不苟。他说,“译事三难,信、达、雅。”信是准确传译原文的意思;达是在准确之后,再做到意显易懂;雅的要求最高,要能发扬原书的神貌,作者的心智。他为翻译艺术定下这永久的楷模,并被以后的翻译家奉为圭臬。
严译文章中最有名的是《天演论》的首段,它很早就被选入文学课本,其次《天演论》、《群己权界论》、《群学肄言》三书原作者又都是英国著名的散文家,所以在严译中也最具有文学价值。严复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是最早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人物之一,他的翻译开创了中国认识西方文化思想的新纪元,他的译著是古文学中一份重要的遗产。
林纾翻译的第一部外国小说是法国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这部书在一八九九年初次刊行,只比《天演论》晚一年。林纾不懂外文,他的翻译都是和别人合作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是他和王寿昌(晓斋主人)合译的,这部小说的发表,轰动了中国的文坛和读书界。茶花女哀感顽艳的爱情故事和林氏善于写情叙事的文笔,使无数的中国读者着了迷。他们初次看到西洋也有这样优美的文学作品,甚至可以和我们文学中最好的作品相媲美。
《巴黎茶花女遗事》的成功大大鼓舞了林氏,他紧接着翻译了美国斯托夫人的《黑奴吁天录》。在近廿五年中,林纾共书一百七十九部,除上述两科外,最有名的约四十种,其中包括英国哈葛德《迦茵小传》、《洪罕女郎传》、司各德《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十字华英维记》、达更斯《块肉余生达》、《贼史》、《孝女耐儿传》、《滑稽外史》、美国华盛顿欧文《拊掌录》、俄国托尔斯泰自传《现身说法》、日本德富健次郎《不如归》、法国森彼得《离恨天》等。
林纾是一个勤奋的翻译家,他翻译的速度惊人,自“耳受手追,声已笔止”,这就是说他的落笔和别人的口述是同时完成的。林纾是比严复更为自觉的桐城派古文家,为了适应外国作品完全陌生的内容与表达方式,他摸索出一条有特色的翻译文体。对于当时流行的报章文体、传统的文言小说、散文,他都有所借鉴运用。所以他的译文不是桐城派古文的翻版,而是一种“较通俗、较随便、富于弹性的文言。”(钱锺书《林纾的翻译》)
林纾的译作在文学界中产生了两个重要的影响,第一,他引进外国小说,把外国的迭更斯、司各德和我国最伟大的作家司马迁、韩愈相比,因而大大提高了小说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第二,他的翻译起了媒介的作用,无数的中国读者由于他而开始接触外国文学、欣赏外国作品,未成名前的新文学家如郭沫若、鲁迅等都是他的翻译小说的热爱者。当新文学运动开始以后,中国的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更多的外国作家和外国作品被介绍进来,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林纾在前面所做的工作可以说为新文学的到来,起了一种先导的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林纾又是一个画家和文学评论家,著有《春觉斋论文》,他的译书多附有发表他的文学见解的序文,他并写小说和传奇,在早年是很热烈的爱国者。但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他却是一个顽固的保守派,他公开写信给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致蔡鹤卿书》)反对新文学。
严复的思想也经历过由先进趋向保守的过程,但他在中国近代史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和他的翻译业绩,都远非林纾所可比。林纾主要的贡献在文学方面,思想上他显示了更大的历史的局限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