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老虎没有进入美洲?

 百科小全藏书阁 2022-02-20

现生老虎,基本上是在7.3万年前多巴火山爆发造成的灭绝事件之后,由残余的部分岛屿虎重新扩张形成的。在距今30万年至7.3万年的时间里,北京、辽西、日本都有发现虎化石

而西伯利亚则出土大量的似虎似狮的化石,学界暂且不能定论一定有古西伯利亚虎这个物种存在。

1. 在东亚地区,虎的演化时间比狮子早一些,提前占据了食物链顶端,狮子作为后来者处于劣势,因而在西伯利亚地区狮子可能会比虎有更强烈的迁移欲望。

虎距今约200万年前就开始在东亚独立演化了,约70万年前时,虎的祖先已经在东亚站稳了脚跟,蓝田公王岭虎化石表明此时的虎比现代虎还要大一些,占据主要生态位。

约150万年前,狮的祖先原始狮在非洲和欧亚大陆北部演化出来,非洲部分成为了后来现代狮子的先祖,欧洲部分演化成化石狮,亚洲部分演化为杨氏虎。杨氏虎大概距今60万年前,在东亚开始扩张,但受到了公王岭虎为主的虎类祖先的强力竞争,可能处于弱势地位。因为比起欧洲化石狮亲戚,杨氏虎体型甚至要小于现今亚洲狮,而亚氏虎等古虎类型已经达到了华南虎、孟虎的水平。杨氏虎最终灭绝。

2. 洞狮的西伯利亚种、阿拉斯加亚种、美洲拟狮的出现可能阻碍了古西伯利亚虎北上。

约37万年前,部分东欧化石狮演化成为洞狮,并淘汰了体型过大的西欧化石狮。约34万年前,部分杨氏虎从西伯利亚迁移至北美,进化成为了体型最大的豹属动物拟狮,残留亚洲的杨氏虎逐渐灭绝。

约30万年前,在欧洲北部和亚洲中北部的洞狮扩散至西伯利亚地区,体型变得庞大,可能此时与刚刚击败杨氏虎的古西伯利亚虎发生了激烈竞争。洞狮西伯利亚亚种还成功扩散到了阿拉斯加,阿拉斯加洞狮亚种有接近拟狮的体型。洞狮的两个亚种以及拟狮的存在可能使得古西伯利亚虎难以继续北上。

3. DNA证据显示7.3万年前,东南亚多巴火山爆发,使得亚洲地区虎的种群数量锐减,只有一部分虎残存下来并且重新进行扩张,这样可能极大地延缓了虎的扩张脚步。

4. 狮子的群居习性使得其具有很强的迁徙性,从狮子的演化历史可以看出其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在旧大陆和新大陆都广泛地分布,而虎因为其独居习性,其扩张往往缓慢而稳健。在从西伯利亚迁往美洲的重要时间节点,狮子种群先于虎种群进行了扩张,占据了生态位。

可能有部分西伯利亚虎进入了北美,但是其数量和速度比起狮子都相差太多,因而没有在北美站稳脚跟。

5. 距今30万年至10万年,西伯利亚地区以草原植被类型为主,古西伯利亚虎可能并不如洞狮适合草原生存,因此停止扩张。

距今10万年左右的辽西马山洞遗址,出土了疑似古西伯利亚虎的化石(这个学界还在争论,既有狮的特点又有虎的特点),根据出土的其它化石推测出当时环境以开阔的山间草原为主,镶嵌有局部的森林和混交林,属北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略低于现在。

出土的动物化石有普氏野马、马鹿、普氏原羚、裴氏转角羚羊、岩羊、草原旱獭、东北鼠兔、黄鼬、狗獾、赤狐、似浣熊貉、中华猫、灰仓鼠相似种、鼢鼠未定种、披毛犀、斑鹿未定种、野牛未定种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