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家思想在道德修养、人生理想和为官从政方面均有很多可借鉴之处

 政二街 2022-02-20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意识,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与学说则奠定了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基调。

诸如我们民族精神之中的中和精神、仁爱精神、礼让精神、大同精神以及自强精神等,这些精神虽然也无不打着时代的印记,但其积极的层面都为历代的仁人志士所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巨大力量。

也就是说,中华民族的许多传统美德,都与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重大关系。

因此,即使是今天,也不应离开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应当吸收、借鉴和弘扬孔子及儒家思想中的合理成分。

人生理想方面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学养的充实和理想人格的培养,塑造具有高尚人格的典范。

在儒家看来,人只有具备了完整的知识结构,才会有完善的理想人格,所以,人应当尽量充实自己的学养。

具备了这一点,才能够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目标,才能做到仁、义、忠、信,才能够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利害,而注重对社会的整体责任,积极为社会和国家多做贡献。

孔丘

在孔子那里,仁是人格完善的具体要求,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他的人生价值取向是“泛爱众而亲仁”,因此他本人一生为推行自己的理想而四处奔波,希望把自己的政治主张推行到各国。

他不断地宣传个人的仁德思想,宣传为国为民之道。

孔子的学生曾子发挥了他的仁爱思想,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孔子认为,只要认定了志向,就要坚定地奋斗下去,即使豁出性命也应坚持。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又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这种思想,历史上鼓舞了成千上万的民族英雄、志士仁人。

孔子的“爱人”、“泛爱众”思想,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孔丘

道德修养方面

孔子认为,作为人,必须十分注重道德修养。

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一书可以说是关于道德修养的教科书,其中的论述具体而且深刻。

孔子把道德修养看得很重,认为有道德的人才能称为君子。

在孔子那里,君子人格的具体要求应该是:

1、重“道”。“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学以致其道”;“朝闻道,夕死可也”。

2、尚“德”。“君子怀德”;“德不孤,必有邻”。

3、守“仁”。“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荀志于仁,无恶也”。

4、明“义”。“君子义以为质”;“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谨“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6、讲“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除具备以上的基本品质外,孔子还强调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修养:

1、关于思想性情,孔子主张应当保持良好的心态,心胸开阔坦荡。

他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不忧不惧”。人生在世,在遇到困难,处于逆境时,应当泰然处之,有长远考虑,不应颓靡,不应在困难面前畏缩退却,一蹶不振。

2、关于言语行动,孔子主张“言忠信,行笃敬”,即说话要忠诚老实,行为要忠厚严肃。“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认为“巧言令色,鲜矣仁”,讨厌言过其实、花言巧语的人。

3、关于自身修养,孔子主张严格要求自己:“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而修养的目的就是要“安人”“安百姓”。

4、关于物质利益,孔子主张“见得思义”,利要合乎义,“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当今社会,时代的主题是发展和进步,社会飞快变化,这就要求人人加强自身修养,使个人的精神状态与物质生活的提高相适应。

孔子的这些道德修养方面的主张,对于今天人们的自身完善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人际关系方面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是保证家庭、集体乃至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当前,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我们社会中人际关系的消极因素也不断抬头,这便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与淡漠,更有人损人利己、乘人之危、见死不救,还有的虐待老人、残害儿童,这些人虽是极少数,但其影响却十分恶劣。

当今社会,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很有必要。而这方面的教育,孔子的处世观念和家庭伦理思想颇值得借鉴。

孔子渴望建立一种和谐美满的人际关系,主张对待别人要像对待自己一样,以真诚待人,多为别人着想。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还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做的事、不想要的东西,不强加给别人。自己想成就一番事业,也尽力帮助别人成就事业;想自己事事通达顺畅,也尽力帮助别人,使别人也能这样。

帮助别人成就好事,不去促成别人的坏事。如果人人都做到了这些,社会将会非常美满、和谐。

在社会伦理方面,孔子关于“孝悌”的主张占有重要地位。

在回答弟子“问孝”时,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则何以别乎?”孔子把能否在孝方面做到“敬”,看成人与“犬马”等动物的区别。

孔子还认为孝不能停留在形式上,而应当具有出于内心的至诚,他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可以看出,孔子已经把孝提到了很高的高度。

在当今中国,家庭依然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形式,因此,孔子所倡导的孝悌观念虽有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一面,但他关于父慈子孝、兄弟怡怡的主张仍然有其积极的意义,他对于中华民族尊老爱老传统美德的形成起了极大的影响。

今天虽然并不主张把个人封闭在家庭亲情的狭小圈子里,但这决不等于否定家庭伦理。

从政为官方面

孔子是政治家,他的德政思想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

在他的德政思想影响下,出现了不少的明君贤臣,孔子、儒家的一些政治主张今天看来仍有许多有价值的内容。

孔子关于德政的论述,最为典型的是《论语·为政》中的第一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执政者具有道德、作出榜样十分重要。

这实际也是以身作则的表现,孔子说:“政,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又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尊五美,屏四恶

那么,为政者如何才能做到身正?孔子认为必须“尊五美,屏四恶”。

“五美”即“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四恶”即“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孔子是周文化的崇奉者,周人的传统政治观念对他影响很大,如为政者应当勤政、尚贤、以民为本等,都在孔子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总之,孔子和儒家思想中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精华成分很多,这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我们今天不应忽视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应当努力吸取和借鉴孔子、儒家思想的精华,使之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