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植根于厚重的文化沃土

 图虫视野 2022-02-20

植根于厚重的文化沃土

——写在《文化朝阳》创刊之际

田铁林

                     

浓情冬日,殷殷期待。十八大的胜利召开,让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脚步更加坚定而豪迈,为打造“文化朝阳”注入了永远不竭的动力,让朝阳的文化建设更加自信,更加有力。沐浴着十八大的阳光,《文化朝阳》杂志犹如凤山脚下俊美的女神,紧紧扣动着时代的脉搏,认真聆听着历史的回音,挟带着文化泥土的芬芳,翩然地向我们走来。讲述西拉木伦河两岸红山文化部落厚重的历史,催生牤牛河流域现代文化崛起的今天,共筑大凌河源头文化发展的未来……

《文化朝阳》是由中共朝阳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共朝阳市委党校承办,以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建设、文化生活视点和历史文化研究为主要关注对象,全面展示朝阳文化底蕴、推动朝阳文化发展、加强朝阳与海内外文化交流的综合类文化杂志。其宗旨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朝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中国众多璀璨的历史文明中,朝阳是一颗夺目耀眼的明珠。在这里,演绎着一个神奇瑰丽的东方文明,寻根溯源,既有顽石碧玉到新石青铜的嬗变,也有云龙玉凤到寻祖问宗的进化;昭示着一个源远流长的朝阳文化,无论是游牧民族的崛起,还是契丹文化的兴盛,都展示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演进,色彩斑斓、光耀千秋;铺陈着一个感天动地的红色画卷,以众多革命英雄为榜样,以“中国地”精神为鼓舞,让朝阳大地汲取奋斗的力量,永远回荡着讴歌光辉岁月、探访红色足迹的主旋律。《文化朝阳》将为解读朝阳厚重文化历史,发掘朝阳文化渊源,展示朝阳文化全貌,引领朝阳文化方向,增强与外界的文化交流,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

紧扣时代的主旋,牢记历史的责任,情系读者的需求是办好《文化朝阳》的基本要求。

《文化朝阳》与时代并肩, 以鲜明的时代特征,采撷、记录、回放朝阳文化发展的精彩影像。千百年来,勤劳善良的朝阳人民,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赞歌,创造了一个个令人惊叹的奇迹,涌现出一批批彪炳青史的俊杰。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朝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进入新世纪以来,朝阳各项事业进一步呈现出生机与活力。作为人民热切需求与渴盼的文化生活已逐渐迎来了她的黄金阶段。《文化朝阳》杂志因时而创、迎势而上、应运而生。《文化朝阳》将围绕以陈镜湖、赵尚志、郭俊卿等英雄人物为代表的革命精神和以方永刚为代表的新时期改革创新精神,高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发扬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文化朝阳》与市情相拥,建设文化强市,是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具体措施,是文化朝阳建设的目标要求。朝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现实建设成就,使我们具备了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迈进的基础条件。多年的实践证明,朝阳赢得长远发展的最大优势就是文化资源优势,实现朝阳全面崛起乃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潜力就是文化建设潜力。朝阳正处在全面崛起的关键时期,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是提高文化软实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文化朝阳》将最大程度地挖掘和发挥朝阳的文化资源优势,挖掘展示朝阳的民俗文化、大众文化、旅游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景观文化、饮食文化等多元化的文化内涵。

《文化朝阳》与读者分享,向大家展示三燕大地那富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喀左东蒙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北票脍炙人口的民间文学、朝阳婀娜多姿的民间舞蹈、凌源匠心独运的皮影、建平美妙绝伦的剪纸、古老悠久的“十王会”让人美不胜收。天成观皇会、高跷秧歌、古战场传说、红土泥塑、“黄河阵”久盛不衰。朝阳刺绣、中国北筝、榆州鼓乐、民间石雕、惠宁寺传说永远载入史册。一个个激扬跳荡的文化音符,一例例五彩斑斓的历史遗产,折射出朝阳文化独有的特色与深刻的内涵。朝阳文化从遥远的时空中走来,如今在这里向人们展示祖国文化最为耀眼的明星,以唤醒那尘封已久的美好追忆,撷取那烟波浩渺的文化瑰宝。

我们期待《文化朝阳》植根于朝阳这块厚重的文化沃土,大力弘扬“厚德重信、务实创新、坚毅自强、和谐奋进”的“朝阳精神”,为努力实现朝阳全面崛起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海内外各界朋友展示一个魅力无限的新朝阳。

作者:田铁林,原朝阳市委宣传部部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