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主任赵荣生:不是所有的新药靶向药或免疫治疗药都是最佳选择

 timtxu 2022-02-20

人民政协网北京2月19日电(记者 薛婧 王亦凡)“目前,对于肿瘤患者来讲,我们考虑的是让患者得到充分尊重并且享有治疗的权利。” 2月18日,在由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主办的“规范肿瘤临床用药 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座谈会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工会主席,药剂科主任,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赵荣生表示,在患者享有充分治疗权利的前提下,在价值医疗体系里,中间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个医疗体系包括医院医疗、患者、医保、医药企业、商业保险以及监管部门等六方面,只有这六方面协同运作,才会形成一个很好的肿瘤治疗生态体系。从医疗环节上如何给肿瘤患者提供一个最好的治疗?赵荣生认为,首先要规范诊治过程。“对于一个好的治疗来讲,需要一个非常好的多学科团队的运作,不是说提了MDT就可以了,这个MDT应该包含有效的运行机制。在合理用药方面,赵荣生认为,合理用药包括几个维度——安全有效、经济适宜。安全有效是我们考虑最多的,现在行业内关于患者药物治疗是不是合理的问题高度关注。如今肿瘤药物井喷式地出现,治疗一定是多样性的,如何选择?如何做到合理?“我认为,把患者个体化的治疗和标准化的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才是一个好的治疗。”为什么这么讲?赵荣生表示,患者是个体化的,但在个性中间,我们能够看到共性,这个共性就是目前临床领域的规范、指南、共识和路径,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出现,实际上离标准治疗还有不止一公里的距离。“规范指南怎么用?怎么在临床上用好?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同医生的水平不一,对指南、共识的理解也就不一致。所以,强调'很好的治疗’最重要的前提是提高医生的水平,让不同医院、不同区域之间的医生水平能达到同一个层面。”在药物优化使用治疗方面,赵荣生认为,不是所有新药、靶向药或者免疫治疗药物都是最佳选择,这里面又有一个老药PK新药的问题。最近他和团队刚刚在《英国临床药理学杂志》发表了大剂量甲氨蝶呤临床循证用药指南,这就是一个老药,通过4年的循证评价,拿出了一个让国外认可的证据,这个药可以用得更好。“对于新药的出现,在临床上如何做到最佳应用?应该有使用前提,从普通的治疗、普通的化疗,包括后面新药老药如何结合优化治疗效果,我们是不是遵循了指南?这很关键!”此外,赵荣生还提出,要重视对患者的教育,“患者希望到大医院,用最好的药、少花钱,这其实是个矛盾。应该有个对于肿瘤的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宣传普及,让大家客观地认识理解肿瘤的治疗;客观理性看待医保目录的准入和谈判;对于制药企业,在研发的同时也要正确地向临床进行推介,这是比较合理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主任赵荣生:不是所有的新药靶向药或免疫治疗药都是最佳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