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东夫子山陕庙——山陕会馆(国保档案/河南篇)

 无愧我心 2022-02-20

河东夫子山陕庙——山陕会馆(国保档案/河南篇)

    七月的第二个周日下午,参观完“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后,立马来到洛阳山陕会馆,两者都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九都东路,一南一北,隔路相望。洛阳虽说是千年帝都,但自古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经过历代战乱洗礼留存下来的古迹并不算太多,历经了三百多年的山陕会馆能完整保存至今实属难得。

    山陕会馆又称山陕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当时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洛阳逐渐放下都城的架子,因其交通便利,成为山陕甘地区和南方各省的商品货物中转流通地,山西、陕西商人为了联手对抗徽商,两省商户积极筹资,在洛阳南关共建起这座会馆,一是用来祭拜关公,二是为秦晋地域的流动商人提供休息交流的场所,有点像现在的会所性质。

    如今山陕会馆的入口面朝九都路,让人还以为是一处坐北朝南的建筑,其实这是后来为了参观和进出方便而增设的入口,会馆的整体布局是坐北朝南,南侧是菜市东街和纸坊路的丁字交叉处。所以参观时可直接往里面走,从南端再往回慢慢看。

    山陕会馆的山门在会馆的南端,面阔三间,设三个拱形山门,正中门额书“河东夫子”四大字,四大字上面还点缀有山陕庙三小字,如果不注意看很容易被忽视。关公老家是山西运城,古时称河东解良,所以称为“河东夫子”。山西人习惯把忠信仁义的关公当作山西的形象代言人,尤其是晋商们更是一直供奉关公,所以这里既是会馆,又是关帝庙,只不过从字面比例来看,祭祀关公只是会馆的附属功能而已。中门两侧有对联“爵追王帝无贵贱皆宜顶礼;品是圣贤非忠孝漫许叩头。”联意是关公的爵位已经达到了帝王等级,来客无论贵贱都该向其顶礼膜拜;关公是一代圣贤,不是忠孝之人没有资格来向他叩头。从中可看出山陕商人是多么敬重诚信、忠义的关公。

    山门两侧用八字墙连接着对称的三间四柱木结构东、西两仪门,东仪门悬有匾额“东瀍崇文”,说明山陕商人非常重视文化教育;西仪门悬有匾额“西崤尚武”,说明山陕商人很重视强身健体,为经商保驾护航。山门之南,东西仪门之间设有琉璃照壁,照壁中心图案为“二龙戏珠”,四方均有多位神仙守护。上下有“日”、“寿”两字相对应,有“与日月同寿、天地共存”之寓意。

进山门后便是戏楼,也称舞楼。分上下两层,下为通道,上为戏台。双重檐歇山顶建筑,屋顶上镌满了各种琉璃装饰。舞楼曾是会馆聚会时的演出场所,如今为了吸引游客,把其演出功能延续下来,精心打造过全息奇幻情景剧《洛神赋》,当然不是每天都有,能否看到全凭个人的运气。

舞楼之北才是拜殿,两者中间有个小小的广场,广场上塑有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石狮。雄狮在滚绣球,象征着财源滚滚;母狮则在抱娃,寓意子孙繁衍,绵延不绝。

拜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抬梁式砖木结构。房梁上悬有三块镶金匾额,正中一块“骏德参天”,是清乾隆八年由山西平阳府襄陵县信商献给会馆的,赞誉山陕商人德操高尚。两边一块是“英风骏德”,系清道光五年由陕西凤翔府凤翔县、岐山县信商敬献,夸奖山陕商人信守诺言、讲诚信、负责任。另一块是“人伦师表”,系清道光十六年由山西太原府祁县、太谷县信商赠送,称赞山陕商人的德操堪为师表。说到底其实就是互相吹捧,假如商人能达到如此高尚之德操,那会有“无奸不成商”之俗语。

拜殿之北是后殿,也是山陕会馆现存建筑中最北的大殿,殿前立有石碑,碑上刻有捐赠者的功德。碑首非常讲究,雕刻精细。有一通道光十八年岁次戊戌闰四月初八日立的《东都马市街山、陕西众商积金建社碑记》,是这样记叙的:“周礼太宰职九式均节财用一曰祭祀之式后人崇祀建社酌费积金其遗意也......”。

在山陕会馆的东西廊房,开辟了“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采用多种展示方式,向人们全面讲述洛阳与大运河的关系,还有隋唐大运河的开凿、隋唐大运河的繁荣和作用、运河遗珠、隋唐大运河洛阳段的保护和申遗等内容。陈列了在洛阳地区发掘或征集的与大运河有关的一些文物,譬如大运河河道的河堤石构件、含嘉仓的粮食标本、仓窖模型等。

昔日秦晋商人众多商业联络体系之一的山陕会馆,三百多年后的今天则是祖辈留下来的宝贵建筑财富。作为研究洛阳清代社会经济和文化之重要实例的山陕会馆,200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附:旅游信息

交通方便,北门入口附近有九都东路凤化街口东公交站,多路公交车在此停靠。

附近景点,入口马路对面便是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旧址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贴廓巷红色文化步行街,是洛阳首条红色文化主题风格的步行街,集餐饮、教育、住宿、研学、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热门网红打卡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