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骨质增生,风寒湿痹的药物。 现代医学认为骨质增生,风寒湿痹的病因较多,属中医痹症范畴,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机理是:现代医学认为骨质增生的病变主要是关节软骨变性,长期组织耗损,关节负荷能力减弱的结果,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多为老年人软骨发生物理及生化特性变化或因肥胖体重过大引起关节软骨支承力减弱,造成血供减少。继发性是由于姿式性劳损造成关节周围肌肉韧带长期高度紧张,致使血液循环障碍形成骨赘,也会因为外伤、长期遭受寒冷、潮湿刺激引起慢性肌纤维炎、肌紧张和局部血循环障碍,增加关节受压,导致骨质增生。中医将骨质增生纳入骨痹骨痿的范畴内。其病机为外邪乘袭筋骨气血;劳损外伤引起血脉肌筋受损;年老肾衰骨髓失充,气血行涩,瘀滞内生,导致肾气内虚、寒湿痹阻;劳伤精血,骨枯髓减而骨痹、骨痿。 风寒湿痹就其机理而言,是由于外邪侵袭,痹阻脉络、外感风热,风寒湿与内热相抟,流注关节、气血不得宣通,病久不去,复感外邪气、血津液水湿运化不调,变生痰浊瘀血,流注关节。 骨质增生和风寒湿痹两种病症,病因机理相通之处是内虚外感,经脉受损,气滞血瘀,痰凝痹阻。 对于治疗这两种病症:现在一般以推拿、牵引、针灸、理疗、药物等保守方法治疗为主,也有通过手术治疗的。但理疗、针灸疗程长,见效慢。推拿、牵引对老年及骨质疏松患者需慎用。治痹症的内服药如布络芬,风平、芬必得,炎痛喜康等只能暂时缓解患者疼痛,而且对胃肠刺激较重,不能长能服用,故不能有效地医治骨质增生,风寒湿痹症。手术疗法一般不适用于患有骨质增生、风寒湿痹的老年、体弱患者。 本发明的目的是依据中医经络皮部的理论,应用外病外治的原理,本着运用宣通,治痹最宜及通则不痛的原则,选择适当的养血、祛风除痹、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健腰壮肾类中草药组方制成消痛宝以实现对骨质增生,风寒湿痹治疗的目的。解除患者的病痛。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本发明消痛宝包含有下述中草药物,并且各种药物的重量份比例为: 威灵仙0.2-8; 防风0.2-8; 急性子0.2-8; 透骨草0.1-10; 路路通:0.1-10; 青果0.2-8; 麝香0.01-2; 血竭0.1-10; 没药0.1-8; 白芷0.1-8; 细辛0.1-6; 白芥子0.1-8; 川芎0.2-10; 白及0.1-8; 三七0.1-10; 元胡0.1-8; 苍术0.1-8; 地龙0.1-10; 赤小豆0.1-10; 醋0.2-10; 狗脊0.2-10; 牛夕0.1-10; 吴茱萸0.2-8; 蚕砂0.1-10; 甘草0.1-10; 饴糖0.2-10; 本发明消痛宝,可以应用普通工艺制作方法制成各种内服剂型,如片剂、冲剂、胶囊、丸剂,还可以制成外用膏剂、酊剂、糊贴剂。 本发明的中草药物: 威灵仙、防风、急性子、透骨草、路路通,青果具有温散宣通、祛风除湿,软坚透骨的作用。 麝香、血竭、没药、白芷、细辛、白芥子、川芎、白及、三七、元胡、苍术、地龙、醋、赤小豆具有活血散瘀、通经活络、养血生肌、消肿止痛的作用; 狗脊、牛夕、吴茱萸、蚕砂具有强筋健骨、益气壮肾的作用; 甘草、饴糖具有调和诸药,补五劳七伤,利百脉,益精气,壮筋骨地作用。 本发明诸药配伍使用共凑软坚透骨,化瘀消、温散行气,养血除湿,强筋健骨、强腰壮肾、祛风除痹、通络止痛之效,它可以在作用人体后,改善血供情况,消除肌肉紧张等刺激,减轻关节受压状况,从而消肿止痛,使临床症状消失,治愈病患。 本发明经临床验证,该药具有良好的温散行气,软坚透骨、养血除湿,通经活络、消肿止痛,健腰壮肾的作用。 经患者贴用1-4个疗程(每个疗程贴8次),并根据“新药”(中药)治疗痹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骨质增生、风寒湿痹的有关规定。评定疗效结果是: 骨质增生:共治疗177例 痊愈110例 显效34例 有效23例 风寒湿痹:共治疗31例 痊愈17例 显效6例 有效6例 此外该药不仅可以用于治疗和治愈骨质增生,风寒湿痹,对于软组织损伤、乳腺增生也可以得到明显治疗效果,而且对肩周炎、腱鞘炎、腱鞘囊肿也有治疗和辅助治疗作用。 以下给出本发明消痛宝配方实施例: 片剂1 片剂2 胶囊1 胶囊2 冲剂1 冲剂2 丸剂1 丸剂2 威灵仙 5.5 6 6.5 8 4 8 3 5 防风 5 6 5 5 6 5 5 4 急性子 3.5 3 4 2 2 1.5 4 4 透骨草 5.5 5 5 3 2.5 2 6 5 路路通 2.5 6 5 4 5 4 青果 3 1 2 1 6 5 2 1 麝香 0.1 0.1 0.1 0.08 0.1 0.08 血竭 2.9 3 4.8 2.02 3 2 4 3 没药 5 5 5 4 3.5 2 6 4 白芷 6 8 6 4 8 6 5 4 细辛 0.9 0.9 0.1 2 1 1 1 1.5 白芥子 2 1.8 1.4 1.2 1 2 1 川芎 8 8 8 7 6 8 6 5 白及 2.1 2 2.5 5.5 0.2 4 4 三七 5 3 4 6 6 8 5 5 元胡 5 3 4 6 5 4.5 5.5 4 苍术 5 6 4 6 6.8 6.5 3 5 地龙 4 3 8 6 3.5 2.8 4 5 赤小豆 3 5 2 4 1.5 3.5 3 5 醋 狗脊 6 8 4.8 6 6 6 4 6 牛夕 4 5 2.4 5 4.6 6 3 5 吴茱萸 5 3 5 6 4 5 4 6 蚕砂 3 6 4 3 1 1 3 2.5 甘草 5 2 6 3 9.4 5 6 5 饴糖 3 2 9 10 6.4 5.92 膏剂1 膏剂2 酊剂1 酊剂2 糊剂1 糊剂2威灵仙 7 5 5 4 5 6防风 5.4 6 3 5 4.6 3急性子 4.6 4 3.6 4 3 3透骨草 4 5 5.4 4.5 5.4 4路路通 5 5 3 3 5 3青果 0.5 1 3 2.5 2 2麝香 0.5 0.1 0.1 0.2 0.15 0.5血竭 5 5.9 3.4 3.5 3.85 4.3没药 5 3 5 5 4 4白芷 2 2 6 5 3 4.2细辛 3 3 6 3.2 1 3白芥子 6 3 2.5 1.5 2 2川芎 3 4 6 5 5 2白及 3 3 6 5 3 3三七 4 5 8 8 5 5.6元胡 2 3 3 4 3.2 4.4苍术 2 4 4 6 3.5 4地龙 5 6.5 4 7 8 6赤小豆 2 3.5 2.6 5 4.3醋 8 6狗脊 7 7 4 6 2 5牛夕 5 6 5 5 5 4吴茱萸 5 7 4 3 5 3.6蚕砂 6.4 5 3 2 2 7甘草 5 8 5 4 4.1饴糖 2.6 3 2.3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