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州历史人物】路振:多才多艺的北宋史学家

 陈瑜工作室 2022-02-21

【永州历史人物】路振:多才多艺的北宋史学家

路振(957-1014),北宋史学家,字子发,祁阳人。是唐相路岩的四世孙。路岩本阳平冠氏(山东冠县)人,遭窜贬死于岭外,其子路琛避地湖南,后定居下来,遂为祁阳人。路振生于周世宗显德三年(956),死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他是宋初有名的史学家。路振幼奉庭训,学有渊源。父亲路洵美博贯经史,“雅善文章”,楚王马殷之子马希杲爱其才,荐为连州从事,世称“路连州”。今祁阳梅溪城岭尚有路振墓及路氏墓庐。路振陵墓,据说最初,陵墓前有十数级石砌台阶,陵墓有两扇石门,开启石门进入,墓室中有石桌子、石凳子,且墓内室有大型棺木十八口,其中有一口棺木为悬挂处理,宽大的石拱形墓室分内外两间,外室可以煮饭住人,内室为棺木置放室。墓外修建有墓庐供子孙守坟。抗日战争期间,为保证先祖的安宁,其后裔请人毁去地表面坟圈和标志物,并用厚厚的土层加封淹埋整座墓室,让陵墓沉寂于地下,至今只知道在路家咀观音盘座峰


   史载:“淳化中举进士,太宗以词场之弊,多事轻浅,不能该贯古道,因试《卮言日出赋》,观其学术。时就试者凡数百人,咸愕眙忘其所出,虽当时驰声场屋者亦有难色。振寒素,游京师人罕知者,所作赋尤为典赡,太宗甚嘉之。擢置甲科,释褐大理评事,通判邠州,徙徐州。召还,直史馆,复遣之任,迁太子中允、知滨州。一日契丹至域下兵少民相恐众谓振文吏无战御方略环聚而泣。振乃亲加抚谕,且以敌盛不可与争锋,宜坚壁自守。数日,契丹引去。转运使刘综称其能,诏书褒美。”
“又以西兵未弭,入判大理寺,改太常丞、知河中府,徙知邓州。代还,判吏部南曹三司催欠凭由司。景德中使福建巡抚,俄判鼓司登闻院。会修《两朝国史》,以振为编修官。大中祥符初,使契丹,撰《乘轺录》以献。改太常博士、左司谏,擢知制诰。


振文词温丽,屡奏赋颂,为名辈所称,尤长诗咏,多警句。及居文翰之职,深惬物议,自是弥加精厉。从祀谯、毫,时同职分局掌事,振独直行在,专典纶翰,笺奏填委,应用无滞,时推其敏赡。七年,同修起居注,张复、崔遵度以书事误失降秩,择振与夏竦代之。嗜酒得疾,其冬卒,年五十八。录其子纶为太常寺奉礼郎。
振纯厚无域府,恂恂如也,时人惜其登用之晚。有集二十卷。又尝采五代末九国君臣行事作世家、列传,书未成而卒。”
路振一生多所著述。除上述《两朝实录》、《乘轺录》外,他还著有《文集》二十卷、《九国志》五十一卷、《楚青》五卷。史家评论路振“文词温丽,屡奏赋颂,为名辈所称。尤长诗咏,多警句”。《伐棘篇》为其诗之代表作,现录于下:
伐棘何所山之巅,秋风骚骚棘之丹。折根破柢坚具顽,夫越趑汗污颜。攒锋束芒趋道还,攻之森森缭竹藩。暮冬号风雪眩天,漏寒不鸣守犬眠。评价堂上多金钱,东陵暴客来窥垣。举手角锋身殒颠,千茅万棘争后先。襟袖结裂不可揎,破指伤流血般。神离气沮足蹁跹,数尺之墙弗复攀。索头丑妈搔河,朔方屯师连七年。木波马岭沙填填,气脉不绝如喉咽。官军虎怒恩吼轩,强弩一民山河穿。将不吐谋空即安,玩养小丑成凶颠。推刍挽粟徒喧喧,边臣无心静国艰。为余讽此伐棘篇。
这篇诗为讽喻诗。豆沙,泛指带刺的草木。诗人先写棘之难伐,砍柴的人伐棘之难。再以刺喻“东陵暴客”,说北方入侵民族实难对付,可是朝廷(主人)、官军不用心戌边,导致戌边将士无心抗击契丹,要使国家安静,实为艰难!作者写作此诗,意在讽劝朝廷用心戌边,以保国安。
此外,路振所作《祭战马文》,亦被历代奉为精品。
 
题惠泉师壁
[宋] 路振
汉公尝说惠泉师,解讲楞严解赋诗。
今日我来师已支,草堂风雨立多时。
[宋] 路振
君恩来万里,客路出千山。
[宋] 路振
瘴海千枝雾,骊山一骑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