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努力将冬奥效应最大化

 江北大汉 2022-02-21
220日的北京冬奥会越野滑雪女子30公里集体出发(自由技术)比赛中,挪威选手特蕾丝·约海于格获得金牌,美国选手杰西·迪金斯最终获得银牌。因为美国代表团当天其它比赛中已经没有机会获得金牌。中国队以942铜收官,锁定了北京冬奥会金牌榜第三名,美国队以8枚金牌列金牌榜第四。(2022220 日环球网报道《9金收官!中国队锁定北京冬奥会金牌榜第三名》)
能够在冬奥会上金牌数超越美国,无疑是十分傲人的成绩:须知,美国可是历届冬奥会上成绩最好的国家之一,我们则是新兴冬奥国家:我们从1980年开始参加冬奥会(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截止到2022年在中国北京举行的冬奥会,中国队总共参加了12届冬奥会,只在其中9届冬奥会上夺得过奖牌,总共获得了22金、32银、23铜,共77块奖牌。换个角度说,本届冬奥会上中国队所获金牌几近前11届冬奥会所获金牌总数的一半,因此,本届冬奥会我们的成绩是不是十分耀眼?这样的进步是不是十分惊人?
在本届奥运会上我们的金牌总数创造历史并没有多少悬念,这是因为在是在我们自己门口,我们作为东道主参赛的一届奥运会,天、时、地“三得利”——就像2008年我们在北京夏季奥运会上创造了另一个历史,亦即夏季奥运会所获金牌的历史一样。还因为除去高度重视,我们的投入无疑比之此前任何一届冬奥会更为巨大。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冬奥项目,在我们国家过去几近空白,除去国家集训队之外,即便是省一级也绝少专业队。比如说钢架雪车、冰壶、雪橇等。假如没有“国家力量”的倾情投入,那么,这些冬奥项目,我们的运动员出现在冬奥会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以在本届冬奥会上为国家赢得一枚铜牌的钢架雪车为例,国家集训队201512月才开始组队,包括领队和运动员在内的很多人当时甚至都不知道雪车长什么样。为此,我们的相关国家队,长期在国外集训,并聘请了外籍教练。
归化,也是我们谈论本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的表现绕不开的话题。为中国队夺得两金一银的谷爱凌就别提了,因为她早已是家喻户晓的冬奥英雄。我们还是来说说冰球吧。因为本届冬奥会,我们中国冰球队归化了一批运动员:男子冰球队25人,归化球员达15名;女队23人,归化球员为13名。也正是由于这些归化球员的存在,我们的冰球队在本届冬奥会上的差强人意,至少没有出现令人尴尬的场面。当然,归化是需要成本的,就像中国男足归化若干巴西球员一样。而有些本来就是我们的强项的冬奥项目,比如说短道速滑,则因为韩籍教练的加盟,让我们提升了争金夺银的底气,而这同样也是需要经济上的投入的。
总之,我们国家在冰雪运动很多方面的基础并不算好。之所以最终能够在本届冬奥会上取得良好成绩,与我们加大了国家力量的投入有关,也与我们的思维更加开放和灵活有关。而在冬奥会结束之后,本届冬奥会上我们的代表团的优异表现与我们为此而采取的某些做法,能不能对我们国家包括冰雪运动在内的体育事业的发展与我们国家社会的全方位的进步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亦即努力将冬奥会上取得的成绩的效应最大化,则是我们更应关注的与更为期待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