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越作战43周年祭!择举三例

 真友书屋 2022-02-21

今天,是纪念对越自卫反击作战胜利43周年。1979年的2月17日,对于每一位参战老兵来讲,那是一个用青春和热血谱写英雄的年代,那是一个令所有参战老兵难以忘怀的年代。 

  

1979年2月17日凌晨,在祖国南疆1300公里的边防线上,隆隆的炮弹轰鸣声划过黎明前的黑暗,一场震惊世界的“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了。

轰鸣的炮声是复仇的怒吼,战士们手中的钢枪是保卫祖国的誓言,冲锋的脚步是战士们奉献给祖国的忠诚,血染的战旗是胜利的召唤,年轻的军人甘用热血铸起了南疆边关界碑。

短短二十八天,在历史长河不过是弹指一挥间,无数年轻的士兵把宝贵的生命、灿烂的青春留在南疆红土地里。

在你们倒下的瞬间还仍然是那样勇敢顽强,在你们倒下的瞬间还设法把战斗任务托付给战友,在你们倒下的瞬间还牵挂着亲爹亲娘、妻子儿女,你们倒在了血泊里,永远地离开了战友,永远离开了亲人,永远地离开了缤纷的人间,将绚丽的青春定格在18、19、20......岁。

你们走了,还来不及看看自己的军功章;还来不及给深爱的姑娘写一封回信、给尊敬的爹娘报一声平安;你们走了,走在灿烂的年华里,走在血染的青春里,你们用生命释怀了人生的豪壮,你们用热血诠释了保卫南疆的铮铮誓言。

岁月悠悠,光阴荏苒。43年已逝,弹指一挥间。当年龙腾虎跃的青年战士,如今巳是苍颜皓首,两鬓已斑。尽管如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拼搏过,我们奋斗过,我们奉献过!

我们曾经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部队,奉献给了军营,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的国防事业!我们无愧于养育我们的人民,无愧于我们伟大的祖国!

虽然已过去43年,回首往事,我们怎能忘记那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怎能忘记那煅石成金的革命熔炉,怎能忘记在部队期间战友之间的朝夕相处、苦乐与共的朝朝暮暮!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廉颇老矣,犹记当时。

尽管我们已经退役,我们依然珍视当兵的历史,二月十七日,只有我们这些中越战争参战幸存的老兵,才知道这一天的所深含的意义,即使有的人根本不知道二月十七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我可以大声的告诉你,这是我们参战的日子。

它仿佛是一本笔记,它记下了参战老兵的每一个白天和黑夜,仿佛是一本像册,留住了参战老兵永远的怀念。

我们参战老兵决不会忘记那流血的日日夜夜,那在战场上的二十八天,因为这是我们的荣幸,这是我们为之而骄傲的一天,因为有了二月十七日,我们才有了报效祖国,保卫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机会,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英勇奋战、血染沙场,为国、为人民做出了很大的奉献。

但我们今生无悔,我们无愧于共和国的卫士,无愧于时代的中国军人,我们铸就了军魂,我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旗帜上和八一军旗上写下了我们血染的风采。

今天的纪念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圣台,向保卫祖国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敬礼!祝祖国繁荣强胜!为祖国而献身的烈士们永垂不朽!(来源:雨怀)

值此,选出对越作战三个感人事例,以为缅怀。

一、死吻

这是那个年代最让人动容的照片之一。作者王红时任兰州军区第47军摄影干事,他将这张战地实拍照片名之为《死吻》。

故事的主人公叫赵维军,作战中受重伤。奄奄一息之际,他让身边的女护士把自己的头向着家乡兰州方向,向父母告别:“儿不能尽孝了,二老多保重。

儿子为保卫祖国,死而无憾。”弥留之际,他跟女护士说,自己从未谈过恋爱,也未接触过异性,能不能抱抱他。女护士立刻抱住这位战士,含着泪吻着他的脸颊和唇角,直到他慢慢合上双眼。

就这样,一个无比高尚而纯洁的吻,永远定格在人们心中。这位伟大的护士叫张茹,当时是陆军139师医院卫生员,那年她只有18岁。因临战不畏,抢救多名重伤员而荣立三等功。

战后她转业至地方,2011年她与当年战友发起“使命之旅”活动,五年间走访9省34个县,替死去的战友看望家乡父老。

张茹转业后在西北工业大学任职,从事教学管理工作。2015年劳动节,她特地到甘肃省榆中县烈士陵园祭拜赵维军烈士。

二、遗书

照片中的战士叫李庆轩,当时是46军138师414团7连战士。在老山前线著名的1985年9·23战役中,为掩护战友,被越军手雷击中,壮烈牺牲。

部队在清理他的遗物时,见遗物中有战前连队发给他的两盒“大重九”香烟和六块巧克力,原封不动地用红纸包着。与这些遗物放在一起的还有入党申请书和4元钱党费。

战士们开赴战场前,都写下遗书,交代要办的事项。结果只发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谢谢您来收拾我的东西,请抽烟。”

凝视着这张小纸条,整理遗物的人员先是微微一愣,刹那间热泪盈眶。是啊!这就是我们的战士,这就是英雄的情怀。

短短13个字,淡淡的语气略带幽默,看似波澜不惊,实则翻江倒海,气壮山河。它说尽了什么叫视死如归,什么叫以身许国,什么叫大义凛然。战后李庆轩被部队追认为中共党员,并追记一等功。

李庆轩出生于山东省一个县城,牺牲时实际年龄只有17岁,是那场战役中年龄最小的战士。为了参军,他多报了2岁,选择了提前从军报国的人生之路。

战后,李庆轩被安葬在家乡山东省单县湖西革命烈士陵园。

三、界碑下的誓言

照片中的军人叫王曙光。原北京军区某部参战干部,一等功臣。在一次执行任务途中,他正准备走向丛林间的指定部署点,突然脚下一沉,一声巨响把他整个人炸飞起来,他踩上了越军布下的地雷。

落地后看到自己的双脚不见了,双腿血肉模糊还向外喷着血,他昏死过去。战友们奋力把他从地雷旁拖回阵地。醒来后看到战友围着他伤心落泪,为了鼓舞士气,他却唱起了歌。

经过10次大小手术,他保住了生命,又重新站立起来。2016年,他凭着伤残的双腿,登上者阴山主峰,此时距老山作战已经过去30多年。

到达顶峰后,他脱下双腿的假肢,坐在当年自己和战友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的国界碑前,感慨万端地说:“别看我没了双脚,若有战,召必回,我还要第一个冲上去。”

观其照,闻其言,砰然心动。

我题了一首《西江月·国界碑前》:

此日碑前小憩,当年战场发威。群山百里血横飞,历此一生无愧。俯视知无双脚,凝思倒竖横眉。肢残难使壮心摧,临战依然无畏。

王曙光康复后,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考取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又攻读西南政法大学博士。

缅怀英烈事迹,令人感动而沉思。此时明月当空,万家灯火,耳畔隐约传来了著名的《英雄赞歌》的回响: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作者:马仲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