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察冀边区拥兵30万,为何频频被傅作义的5万人偷袭得手

 读万卷书破万里 2022-02-21

▲重庆谈判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经过连续43天艰苦而又曲折的谈判,终于签订了《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全国人民终于看到了和平建国的一线曙光,深深舒了一口气。但实际上,蒋介石只是把和谈看作争取战争准备时间、调集兵力的手段,暗中下令各战区司令长官:“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要地、交通线,将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势军事形势与奸党作具体谈判,彼如不能在军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晋察冀军区司令聂荣臻

敌人东西夹击晋察冀边区

为此,蒋介石紧锣密鼓地调兵遣将,调集113个师80万人,加上刚刚收编的30万伪军,沿着同蒲、正太、平汉、津浦4条铁路线北上。同时,国民党第12战区司令兼绥远省主席傅作义部也倾巢出动,从绥远西部的临河、陕坝等地沿着平绥铁路东进。两路大军的目标直指地跨山西、察哈尔、河北、热河、辽宁5省的晋察冀解放区,晋察冀解放区环保北平、天津、太原、大同、保定、石家庄等重要城市,当时拥兵32万,还有90万基干民兵配合作战。

按理说,从东面赶来的80万国民党军大多是中央军精锐,即便是马法五第40军等西北军旧部,此时也已半中央化,换装了不少日械、美械武器,火力大大加强。从西面赶到的傅作义部仅6万人马,其中还有近万人是刚刚收编的伪军部队,但就是这支相对劣势的部队,却最终攻占了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占据了察哈尔省等大片地盘;反倒是东面、南面的进攻频频受挫,仅在最初的邯郸战役中就损兵3万余人。为何两者之间的战果差别如此之大呢?

▲蒋介石与傅作义

傅作义部兵力虽少却是百战劲旅

傅作义从保定陆军军官军校毕业后,就回到老家山西参加晋军,从少尉见习官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一直做到第35军军长,后来率部到绥远自立山头,独立发展,从阎锡山晋绥军中带走了最精锐的数万部队。抗战时期,傅作义部坚守绥西地区,多次与日伪军交手,甚至派兵袭击包头,久经战火考验。

加上绥远西接宁夏、南连陕西,既是通向苏联、蒙古的要道,也是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北大门,蒋介石为了建立所谓“绥察防共隔绝地带”,同时削弱阎锡山的影响,对傅作义麾下部队装备粮饷的补充颇为照顾,使其武器颇为精良,傅作义起家的第35军后来甚至换装了全部美械装备,仅十轮大卡车就有400余辆。

▲国民党军大举北上

晋察冀野战军全力阻止敌人北上东北地区

全面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提出了“向南收缩、向北发展”的方针,从晋察冀、山东等解放区抽调10万干部和大批部队出山海关,抢占重工业发达、物产丰富的东北地区,为此不惜放弃在长江以南的8个相对孤立的解放区,将江南一带的新四军尽数向苏北一带集结。无独有偶,蒋介石也提出了“控制华北、抢占东北”的战略目标,并将平津地区作为进攻东北的战略后方和重要基地。

为此,晋察冀解放区将大量兵力和物资投入到支援东北作战中,为此不仅向东北支援十余万部队,还将麾下冀热辽军、冀东等军分区也划归东北方面指挥。1945年9月,蒋介石下令恢复已取消12年的热河省建制,并抽调第13军、第52军等美械精锐部队、共8个军的兵力,分三路向热河、冀东方向进攻。为了粉碎敌人这一阴谋,晋察冀军区按照中共中央指示,迅速集中兵力,“不惜一切牺牲,打击进攻热河之顽军”。

▲傅作义占领察哈尔省

由于大部分部队被直接投入或间接支援东北,敌人在东线的部队遭到顽强阻击,进展缓慢,反倒是西线的傅作义部压力骤减,先是在救援大同作战中露了脸,后来又偷袭张家口得手,迫使晋察冀部队紧急撤出察哈尔省;后来,傅作义靠着这些战功,地位迅速擢升,最后担任华北“剿总”总司令,控制整个华北地区军政大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