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商隐诗歌的特点和解读方法

 临夏国丰苗圃 2022-02-21

          李商隐诗歌的特点和解读方法

             甘肃临夏国沣苗圃

李商隐诗歌的特点和解读方法

甘肃临夏国沣苗圃

第一稿

当然李商隐的诗如同狂草书法,整体看起来盘龙走风,行云流水,流畅无比,但细细读起来却又如过眼云烟似是而非,白衣苍狗捉摸不定。好似面熟又不知名,让人颇费神思。正如鲁迅说的“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獭祭鱼喜欢罗列典故,好似炫富,让一般读者感叹学识渊博之余,也就失去了继续探讨的勇气,读一两遍,不明就里,不是弃置一旁置之不理,就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人云亦云。

为什么李商隐写得许多诗给人灯下看美人的朦胧美感,却不知道他的诗是写给谁的呢?主要因为他用典太多,要是不知道典故,就不知道他表达的意思。而要了解哪些是典故,并准确把握典故含义,需要查找大量资料,非常头疼。好在现在互联网普及,查阅资料方便多了,没有以前那么费劲,所以,读“西昆体”方便多了。我的经验是,一旦诗句中出现不明白的地方,就需要查找每个词的含义,准确把握这个词在这句诗中的意思,如果从词义无法解释,那就要看看是不是哪里引用了典故?典故是什么意思,直到语句通顺为止。典故就像是镶嵌在诗歌中的宝石,及大地丰富了诗的内容,也提升了诗的趣味和价值。

清代著名学者吴乔评价李商隐:“于李、杜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义山一人。”李商隐自创的“西昆体”把诗写得如同雾里看花,半隐半现朦朦胧胧,并不直白,看起来似乎是抽象画,似是而非,难以理解;但是读起来铿锵有力,如同琴弦发出的高山流水声,韵律优美动人,扣人心弦,让人身临其境。虽然乐曲同样是朦胧的,或悦耳动听,或激情澎湃,极富感染力。那就让我们展开想象,用欣赏一幅画的眼光抓住意境和主题,用感受音乐的心来感受和理解李商隐的诗意。发出铿铿锵锵之声就要联想到,巍巍乎高山,听到叮叮咚咚看到波光粼粼就要想到汤汤呼流水。

其次,要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就要了解诗人关心和喜欢那些东西?有什么习惯爱?以及习惯用那些写诗的方法和技巧?这些都有助于准确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

李商隐一生爱上三个女人,无疑是多情的人,但他并非是见异思迁滥情的人,而是情真意切非常地用情专一,移情别恋也是爱情无望后的情不得已。

李商隐对爱情要求标准是很高的,重视灵魂契合的精神生活。在古代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有趣的灵魂太少,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真的如同仙女一样可遇不可求的。正如英国作家王尔德说的:“漂亮的脸蛋虽处可见,有趣的灵魂万中挑一。”可是李商隐竟然有过三次遇到“仙女”的奇缘,不管有没有修成正果,无疑也是幸运的。

有人说依照李商隐的地位不可能得到公主的宠爱。这可不一定,大家知道唐朝演习少数民族习俗,没有那么多的礼教束缚,尤其是女人穿着打扮都比较开放,父兄之间继承妻妾就像穿衣服一样随便,都没有忌讳。作为公主已是高贵至极,该有的她都有了,她还在乎什么地位和财富?最看重的当然还是男子的才学仪表和品德。李商隐也是青年才俊,能出口成章,下笔有神,为文坛高手令狐楚和白居易所赞赏。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公主有什么好?虽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在古代其实除了追求政治联姻目的之外,真正看重感情的人并不喜欢娶公主。因为作为一个有尊严的男人,没有人喜欢公主脾气的老婆。宫中侍女那可是万中选一,都是知书达理才貌双全的人,而能忍受公主脾气,待在公主身边的的侍女,无疑都是温柔善良贤惠大方善解人意聪明美丽,耐心和脾气很好的人。所以,李商隐看中侍女而不在乎公主,说明李商隐也不是个爱慕虚荣的人,而是重视感情的人。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公主惩罚了他们两个也未可知。

唐代公主是相当自由的,可以随意外出活动,甚至出家修道。著名的唐三藏高徒《大唐西域记》的主编辩机和尚因为和李世民最宠爱的高阳公主发生关系,破坏教规被腰斩示众。高阳公主的驸马是五房玄龄次子房遗爱。公主随驸马打猎途中,在路边遇见了英俊饱学的辩机和尚,于是把自己的玉枕送给辩机。后被小偷偷出犯案,招供出辩机,事情败露。驸马爷才知道公主随手采花折柳,给他编织了一顶花红柳绿的帽子。

对于爱情,李商隐毫不含糊,只要看中的就会大胆地去追求,李商隐的初恋对象是公主身边的侍女,侍女没有恋爱自由的。连宫女他都敢爱!因为目标错误,这段感情才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悲惨的结局,注定不会成功。可是他俩如同偷吃不死仙药的嫦娥一样,经不住诱惑,要大胆冒死尝试爱情。当然爱情也会无疾而终,棒打鸳鸯,被强行拆离。这首《昨日》就是回忆宋华阳被带走时的情形和自己无可无奈的样子。

昨日紫姑神去也,诗中的昨日就是元宵节,也是紫姑神遇难的日子。恰好是宋华阳被带走的日子,以紫姑神的遇难暗喻宋华阳道姑于元宵节被人带走。

今朝青鸟使来赊。赊:欠帐,没有兑现今天送信息的青鸟还没有来,意味着宋华阳不知去向。

未容言语还分散,未容许和心上人道别就被分散开来。

少得团圆足怨嗟。能够团员的美好时光还不长就离别实在叫人怨恨。

二八月轮蟾影破,十六的月儿已经开始残缺,越来越不能团圆了。

十三弦柱雁行斜。对这句诗的最好的演绎就是晏几道的这首《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可以说晏几道是准确的把握了李商隐的诗意。离别之后李商隐只能借助弹奏古筝发泄幽恨和思念之情,诗中却不直接写自己的伤感,却把伤感寄托在十三弦和如同大雁斜形排列的古筝玉柱上。大雁远徙就是别离养育自己的故土。暗含着别离的意思。看着古筝上的琴弦和玉柱都带着愁苦,离别的人怎能不魂断欲绝?

平明钟后更何事,平明钟后更何事这一问问得好,反映出一夜心情激动愁苦未眠,弹琴弹到断肠时,写就断肠诗的情景。

笑倚墙边梅树花。悲愤至极反带笑,无心赏花依树坐。这是何等的打击和蹂躏,无可奈何地伤心啊!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首诗,我把它改写成现代诗:

昨日

往日的繁华如同

昨夜元宵灿烂的烟火

瞬间消失在热闹的夜空

昨日的时光如流水

无情地把我心上人带走

至今没有人能

告诉我她的消息

昨日不容分说

强行把鸳鸯拆散

一起戏水的日子太短暂

不由得让人抱怨

十六的月儿已开始破残

玉盘残破不能团圆

古筝十三弦

十指狂乱弹

一夜疾风暴雨吹得

南北雁阵斜东西

天亮了敲过晨钟

做何事

苦笑着

靠在墙边的红梅树下

晒太阳

李商隐虽然苦苦追寻,但是王公贵族深宅大院不是平民百姓随意可以进出的,可能连消息也传不进去,也打探不到下落,最后不知所终。这首春雨诗就是描写李商隐在南京苦苦寻找宋华阳未果的情形。

怅卧新春白夹衣,白门寥落意多违。春节到了,金陵城里已经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可是我还是穿着不合时宜的白夹衣惆怅地睡卧在旅店里。一个人寥落在外事与愿违很不如意。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隔着雨帘怅然地望着那些高大的华美的红楼垂珠包金灯火辉煌,凄风冷雨中身上不禁一阵阵地寒冷,只好独自灰溜溜的踏上回家的路。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回家的路途遥远,感觉归家的话春天都将要过去,心中挂念着你,在后半夜还能在梦中仿佛与你相会。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给你的耳坠和书信怎么样才能送到你的手里呀?万里云天只有一只孤雁在飞。

结果,宋华阳真的如同嫦娥飘然而逝,飞到了遥远的蟾桂广寒宫里面,李商隐只能可望不可及。

写成诗又无处可寄送,也不能让人知道是写给谁的,只能以无题来命名。

 无题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重重帷幕罩着金陵莫愁湖边的深宅大院。我的心上人躺在床上在宁静的长夜,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巫山神女遇楚王的故事原来只是一场梦,青溪小姑的住处本就独处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风波根本不在乎菱枝柔弱依然汹涌,月露偏要打湿飘香的桂花。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轻狂。

即使明白相思一点也没有意义,那我偏偏就做个痴情郎,追逐梦想惆怅终身未尝不可。

所以许多诗是无题诗。李商隐一生珍视爱情,至死不渝,这首最著名的《无题》就是真情的流露,不知曾经感动了多少人: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还算写得比较明白,我们读诗只把握诗意就好,不必分得清那句话是写给谁的。因为这首诗是李商隐晚年写的,是对心上人思念的。他的一生之中又三个情感纠结的女人,都在他的思念之中,连他自己都分不清这首诗那一句是明确写给谁的。对于这首诗,我在李商隐的其他篇幅里面做过解释,此处就不再重复。

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这两首诗都是写这段爱情的。我在《李商隐的情诗与宋华阳道姑的风流艳史》里面做过解读,此处不必啰嗦。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查看。李商隐写宋华阳的爱情诗还有很多。两百年后的宋朝文学家苏轼,也写出了类似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道是不是模仿李商隐的诗写得。

从此一别,李商隐在寻寻觅觅的痛苦和毕生追忆中度过。不经意间,又在洛阳堂兄让山家隔壁,又遇到了一个可遇不可求的山花烂漫天真无邪纯情无暇多才多艺的柳枝姑娘,李商隐的心情如同阴霾的夜空中遇到了闪电,一声霹雳,眼前一亮。但又一闪而过,重新陷入了无边的黑暗。有过第一次错失爱情后的沉痛经验教训,经管也爱上了多才多艺的柳枝,但他没有从第一次爱情阴影中走出来,对宋华阳依然抱有幻想,所以,在矛盾状态下李商隐选择了逃避,暂时放一放,等过一段时间再来。结果,柳枝姑娘被人娶走。听到这个消息,他的心再一次崩溃。深深地自责和愧疚感一直挥之不去。他就奋笔疾书,写下了《柳枝五首》。并少有的为这组诗作了长序。关于这首诗我在《李商隐与柳枝姑娘的初恋往事》中做过比较详细的解释,在此不在重复。

为什么李商隐的许多诗写得给人灯下看美人——有种朦胧的美感,许多人却不知道他的诗是写给谁的呢?因为他的两段爱情都无疾而终。后来他们又各自结婚成家,这种情只能默默地埋藏在心中,无法言明。

懂得爱情的珍贵和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之后,李商隐对待感情可以说是越来越大胆,用飞蛾扑火不计后果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第三次遇到爱情,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王晏媄。明知道王茂元是李党一派的人,而恩师令狐楚则是牛党主要人物,娶了王晏媄必然犯忌,对自己仕途不利。可是李商隐不管那么多,毅然决然地全身心投入了爱的怀抱。不但做了王茂元的府掌书记,还娶了他的女儿。至此李商隐才结束了漂泊无依的生活,才有了自己稳定的家。诗人与王宴媄相爱结婚,情同知己。

李商隐的《锦瑟》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后,许多语文老师只做了肤浅地解读,根本没有抓住作者本意,也没有理解原意,甚至存在生拉硬扯,望文生义,文理不通的问题。有些解读离题万里,云里雾里似是而非,让人迷迷糊糊不知所云。这是因为读者没有深入到作者的生活环境和情感世界及生命历程当中,无法站在作者的角度,切身体验作者情感和思想的缘故。

所以解读李商隐的诗,应该首先还原李商隐的生活,了解他的平身,追寻他的思想见解,研读他的诗文,然后才能融会贯通。只有做足了前期的功课,再读他的诗,就能揭开神秘的面纱,面目渐渐明晰起来,才能读懂他的诗意,领略他的文采。

解读李商隐的诗歌,不必拘泥于文字表面和事物表象,否则,陷于空洞的漩涡之中而无法解脱;也不用脱离实际刻意拔高作者的思想境界,以免误入歧途离题万里。读诗一定要紧扣主题,结合时代背景展开想象空间,着重从诗的意境中体会和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才能读懂作者本意,真正理解诗意。

读诗如同参透人生的“三个境界”一样:起初的看山水,如同跟着导游走马观花,看到的只是局部模糊的山水印象。只有自己亲历游览山水,走过了更多路线,了解了相关的地理人文之后,再看山水,早已不是原来眼中看到的山水。一草一木都是活生生的生命,许多的名胜古迹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达到第三境界再看山,映入眼帘的是立体的通透的完整的山;看水也是三维的整个水系;山山水水在心中显得非常地条理分明,山水的来龙去脉都清晰可辨。如同透视自己五脏六腑奇经八脉一样;一呼一吸,心情波动,冷暖饥渴都明了自知;所思所想,前世今生都清清楚楚。当然,每个人的境界层次不一样,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即使是看到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见仁见智,逻辑和感悟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陆游给儿子总结写诗的要领时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平仄押韵仅仅是诗的皮毛和外衣,诗体只是外在的形式,这些都不是诗的本质。如同神像一样,外在都差不多,本质的东西就是材质,是金玉还是铜铁亦或是土木的?是现代工艺品还是古代文物?本质的东西体现在价值上。诗歌的本质同样在于艺术价值。否则,即使浓妆艳抹华丽胡哨,也没有吸引人的艺术感染力。

无论是咏物言志、抒情、还是写景、记事、说理;无论是通俗易懂,朦朦胧胧,还是生涩难懂,这些并非是评判诗的好坏高下优劣的标准。“吟妥一个字,捻断数根须”没有真情实感、切肤之痛、彻夜难眠、念念不忘的情感;没有爱之深,恨之切地体验;没有长年累月的感悟和积累的苦功夫,必然写不出惊人的诗句。乾隆写诗无数,能让人记住的只有纪昀补充了最后一句,合作完成的《咏雪》诗:一片一片又一片,”“飞入芦花都不见”无病呻吟的诗歌因为没有义理,不能触及灵魂,那些所谓的优美华丽的辞藻,最多也就是一堆散乱破碎的琉璃炉渣而已。当然谈不上美好。诗的灵魂在意境,有意境的诗歌才会有感染力和鲜活的生命力。元代白朴的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短短五句话,几乎都是名词,像糖葫芦一样连贯起来,都是乡土气息,回味无穷。简单的几笔,就把一副画面给渲染了出来,再加上画龙点睛一般的点缀,就构成了一副灵动的有意境的动画片。

简简单单的几个文字堆砌到一起,竟然发生如此的奇妙的变化,根本就在于构思的精巧。如同插花艺术,如何把表达意向的元素符号布置安插到合适的位置和层次上,突出表现诗词的意境,需要审美眼光和艺术技巧。所谓“意”为意象,“境”为境界,意境就是达到一定境界的意象。为了突出主题,意象需要提炼浓缩升华,要符合逻辑,用艺术表达。

要读懂古诗,还要了解古诗的写作方法。诗歌除了平仄押韵,还要讲究起承转合结构关系。大量运用托物、赋比兴、兴喻、比拟、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借代借代、象征、寄寓、烘托、反衬、通感、联想、典故等写作方法表达诗意。,还存在并列词组和倒装句式等结构关系,懂得这些写作方法和词性的运用的基本功,有助于分析理解诗意。

诗歌的文字简练,为了用有限的字数表达更多地意思,会运用一些典故来增强诗的意境。所以,读古诗不可望文生义,要在弄懂典故意味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联想,把握诗歌的本意。如同欣赏一幅画,要透过画面符号,看清画作要表达的意思。比如柳宗元的《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画面一尘不染,洁白的雪景确实很美,大雪封山死寂的静默之中,唯有一只船还有一点灵动的活气。美景之中人自然成为了诗的主体。独钓寒江雪的竟然是个孤独的披着蓑衣的老翁。大雪天,人人都蛰伏在家里,老婆娃娃热炕头,享受生活,要不是生活所迫,有谁会出来顶风冒雪在寒风中钓鱼呢?

诗一般都精炼短小,包含的信息量极大,如同压缩包,所以,读者不能光从文字表面来肤浅地理解诗歌,而要从整体意象来把握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反复揣摩,身临其境地来感受诗意,充分地推导解压诗歌没有明说的背后的信息,才能完整理解诗句内容。所以读诗如同看图识物,要善于说话听音,思路要紧扣主题,才能抓住诗的意境。如同听音乐一样,要善于听弦外之音,有时弦外之音才是作者的本意。

读诗歌又如同看卦象,要熟知八卦符号和卦象表达的意思,才能看懂并推导出它的含义。古人用松竹梅兰代表君子高节;用蝙蝠、鹿、桃、佛手等代表福禄寿;明月代表思念;荷莲代表爱恋;用柳枝谐音留知,表示惜别。诸如此类的意向比较多。许多文化元素符号都存在象征意义。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想读懂一些生涩的古诗,的确不易。

情感就像火山,每当心灵孤寂难耐时,突然间从内心最脆弱的地方撕开裂缝,情感就像火山从心灵爆发出来,喷射出血红的岩浆和呛人的烟火。别人看着的确很美,实则撕心裂肺,痛心疾首,捶胸顿足,悔恨莫及。他写诗就是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是排遣苦闷和发泄强烈的思念之情,把自己无处诉说的忧郁和伤感像唱秦腔一样吼出来,发泄心中的苦闷罢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