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七十年,临帖不辍

 厚道厚福 2022-02-21
图片
图片
图片

傅山

小 编 

傅山(1607-1684)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从小接受了良好的私塾教育,书法作为基本的教育环节也受到了严格而系统的训练。傅山晚年曾回忆说他八九岁开始学习书法,至七十七岁还临池不辍,临帖活动伴随了傅山近七十年,影响着傅山每一次书风的转变。

傅山临过的帖现已无法准确统计,根据其文集、书论里的记述和传世的作品来看,傅山遍临百家,涉及真、草、隶、篆、行各体,而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有赵孟頫、颜真卿、篆隶及二王。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临过的一些帖。

临王羲之《伏想清和帖》

傅山在晚年回忆自己的学书历程时说:“吾八九岁即临元常,不似。少长,如《黄庭》、《曹娥》、《乐毅论》、《东方赞》、《十三行洛神》,下及《破邪论》,无所不临,而无一近似者。最后写鲁公《家庙》,略得其支离。又溯而临《争坐》,破欲似之。又进而临《兰亭》,虽不得其神情,渐欲知此技之大概矣。”

图片

傅山临王羲之《伏想清和帖》,绢本,纵119.5厘米,横46.5厘米。

释文:伏想清和,士人皆佳。适桓公十月末书为慰。云所在荒甚可优,殷生数问北事,势复云何?想安西以至,能数面不? 傅山临。

临王羲之《诸从帖》

图片

傅山临王羲之《诸从帖》,纸本,186.5cm×40.5cm,山西省博物院藏。

释文:诸从,粗平安,唯修载在远,音问不数,悬情。傅山临。

临王羲之《明府帖》

图片

傅山《草书临王羲之明府帖》,绢本,191cm×49cm。

释文:前从洛至此,未及彼参承。愿夫子勿悒悒矣。当日缘明府共饮,遂阙问,愿足下莫见责。羲之顿首。真山临。

临王献之《安和帖》

图片

傅山草书临王献之《安和帖》,绫本,192cm×47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释文:献之白:奉告,承庆慰。极冷,不审尊体复何如?献比日如复小胜,同夜行如欲作廗。今服药,冀当可耳。山临。

临王羲之《阔转久帖》

图片

傅山临王羲之《阔转久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绫本,纵162.2cm,横44cm。

释文:阔转久,劳想豈舍。知足下常同之。卒未近缘。如何,数令知问。羲之。真山临。款署“真山临”,下钤“傅山印”。左下角钤“任伯显鉴赏章”。

此帖书法率意潇洒,虽系临摹古帖,但不拘泥于原帖之形,笔法上亦不受其拘束而挥洒自如,结字用笔皆出己意。于古帖师其意,法其态,得其大略,通幅观之,法度自蕴其中,显示出恢宏逸宕的气度。 

《各体书册》 

图片

傅山《各体书册》,纸本,29cm×15cm×2×12,山西省博物院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纵观傅山近七十年的临帖生涯,当时的学术思潮和艺术风气,以及其家学渊源和突出的个性,民族意识和明遗民立场,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和超前的创新意识都影响了他对临帖对象的选择。

最后,傅山以颜真卿的外拓、中锋、豪放为切入点,以篆隶的古拙、浑厚、圆转为支撑点,以“二王”的欹侧、流丽、韵致为归属点融合参用,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书法艺术风格。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