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统辖徐达的名将,因为身份特殊,被朱元璋囚禁至死

 百家杂评 2022-02-21

作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可谓家喻户晓,是当时绝世名将,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明朝建立之前,如果论职务的话,徐达并非最高,朱文正才是军中第一人。

攻下南京之后,朱元璋设立的最高军事机构是大都督府,掌握全部军队,既有统兵权,也有调兵权,节制中外诸军事,而第一任大都督不是徐达,而是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1361年,朱元璋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任命枢密院同佥朱文正为大都督,当时朱文正26岁,徐达30岁。

这就难免让人好奇,朱元璋为何任命朱文正为大都督?更让人疑惑的是,朱文正取得洪都保卫战胜利,立下大功之后,朱元璋很快就将朱文正囚禁至死,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史书说的只是表象,并非朱元璋做出这些决策的真正目的。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身世非常凄惨,在历代开国帝王中排名第一,尤其是在1344年,当时濠州先后发生旱灾、蝗灾、瘟疫,导致朱元璋父亲、大哥、母亲先后去世(朱元璋三哥早年去世),家里只剩下二哥、大嫂、侄子与他四人。草草埋葬了父母兄长后,还活着的四个人又面临无粮的窘境,为了活下去,他们就被迫分开各自求生,是生是死各安天命。

后来,朱元璋先后剃度出家、做了乞丐等,1352年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娶了马皇后,经过几年打拼,朱元璋拉起了二三万人的队伍,在当地小有名气。这时,朱元璋的大嫂与侄子、姐夫与外甥(李文忠)听说后,就先后过来投奔他。从他们口中,朱元璋获悉二哥、两个姐姐都去世了,他最亲的人只有侄子朱文正,因为此时太子朱标还未出生。

朱元璋全家十余口人,最后只剩下侄子朱文正与他,那么朱元璋对唯一亲人朱文正的态度就可想而知了。

更为重要的是,朱元璋出生于1328年,当时已经快30岁了,正常情况下都能做爷爷了,因此对于能不能生下儿子,朱元璋其实没有什么把握。

何况,当时处于乱世,天灾人祸不断,平均寿命仅有30多岁,朱元璋也不敢说他不会战死沙场,或死于什么意外,但朱元璋打下的事业不能没人继承,也不可能交给外人。缺乏继承人的团队非常危险,一旦出了什么意外,整个团队就可能分崩离析,所以朱元璋必须找出一个“太子”。

此外,即便有了儿子,首先是能不能健康地活下来,其次是能不能继承他的事业,如果太年幼的话,在那个元末乱世之中反而是祸事。而朱文正出生于1336年,投奔朱元璋时已有20余岁。

因此,朱元璋是朱文正视为接班人,当儿子抚养,一旦他有什么意外,将由朱文正继承。所以,朱元璋不断破格提拔朱文正,甚至任命他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地位还在徐达、常遇春等之上。

朱元璋攻克南京不久,南方红巾军就开始内战,张士诚、陈友谅、朱元璋等人开始互相争夺。1363年时,北方红巾军又发生分裂,张士诚攻打韩林儿与刘福通,而在朱元璋主力营救韩林儿时,陈友谅率领60万大军攻打只有4万人的洪都(南昌),双方爆发了洪都保卫战。刘福通率领的红巾军,打响了红巾反元起义的第一枪,主要活动在北方,一度拥有百万大军,由于他挡在前面,吸引了蒙元大量精力与兵力,所以南方起义军才能不断壮大,而刘福通承受蒙元最主要的力量,到1362年时已经衰落。但韩林儿是红巾军名义上的共主,因此张士诚攻打韩林儿,也可见张士诚的眼光之短。

洪都保卫战中,朱文正、邓愈、赵德胜的兵力不值一提,但最终依靠坚壁挫锐的计谋,顽强防守血战到底的精神,将陈友谅死死地挡住了85天,为朱元璋的反击赢得了时间。此战之后,陈友谅很快就战死沙场。

根据史书记载,朱元璋回到南京后,一一封赏了有功将士,但唯独暂时没有封赏功劳最大的朱文正,于是“发怒,遂失常度,纵容部将掠夺他人妻女”,按察使李饮冰举报了这件事,朱元璋将朱文正大骂了一顿。

更为致命的是,按察使李饮冰之后又举报朱文正有异心,准备投靠张士诚,于是朱元璋亲自出马,见到朱文正后质问了几遍:“你打算干什么?”本来,朱元璋准备将朱文正处死,后来马皇后劝说就改为囚禁,二年之后朱文正去世。

朱元璋原本将朱文正视为继承人,如今为何又将他囚禁至死,难道真是因为朱文正心胸狭隘,受不得一点委屈而产生异心?其实,这件事上朱元璋与朱文正都有责任!

当时,陈友谅灭亡在即,张士诚困守东南,缺乏战略空间,朱元璋势力生机勃勃前程远大,这时朱文正为何因为暂时没有封赏与几句责骂就产生异心?实际上,这只是表象,应该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1355年,朱元璋第一个儿子朱标出生,到1361年时,朱元璋一共有五个儿子,最大的朱标只是7岁。由于战场变幻莫测,朱元璋又四面皆敌,也不敢说自己不出意外,而自己的儿子们太年幼,这时朱元璋任命朱文正为大都督,其实还存在将朱文正视为继承人的想法。但朱标也一天比一天大,朱文正的处境也就一天比一天尴尬。

1363年时,朱标已经9岁,其他四个儿子都活蹦乱跳,尤其在打赢洪都保卫战后,陈友谅灭亡在即,朱元璋统一天下的大局已经奠定,因此这时已经不可能传位朱文正了。而打赢洪都保卫战的朱文正声望直冲云霄,本身又是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显然此时的朱文正不仅会威胁到朱元璋,还会威胁到到了朱标等人的继承地位。朱文正之后,朱元璋没有再人们大都督,只任命大都督副使,这也是判断朱文正威胁到朱元璋的一个佐证。

对于朱文正而言,朱元璋暂时没有封赏,以及责骂等,其实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或许他错误地认为朱元璋是要杀他,为朱标等清扫道路,所以才会生出投奔张士诚的异心。但对于朱元璋而言,可能只是敲打朱文正,让他主动辞去大都督职位,主动放弃接班的想法,毕竟朱元璋对朱文正总体还是不错的,后来还封朱文正之子为靖江王,是明朝藩王中最特别的一个,一直延续到了明末。

说到底,朱文正悲剧的源头在于朱元璋,如果朱元璋开始就没有将他作为接班人培养,不将他捧到大都督的高位,那么也就没有之后的问题。但朱元璋起初没有儿子,后来儿子年纪实在太小,自身也处于危局之中,不培养一个继承人又不行,而当时朱文正最适合。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朱文正的悲剧难以避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