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见杨柳

 AlanZhu1978 2022-02-21

昨晚闭幕式上“折柳送别”,是尤为惊艳的一幕,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式的诗情。除了众多的古诗词,流行歌曲里当然也有这样的题材。

这份诗情的缘由,据说其实就是一个谐音梗了:因为柳和留音近。折柳给要离别的人,就是暗喻挽留之意。这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诗经》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

到了唐宋,诗词里就多了,随手拈来就能有: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还要多说一句的是,这些诗词里的“杨柳”,就是柳树了,而不是杨树和柳树。那么《再见杨柳》这首歌,自然也是如此。

这是林子祥1985年的一首歌,收录于他的专辑《85创作歌集》中。专辑顾名思义,就是以他的创作曲为主了。不过专辑里最为人知的还是一首改编歌《每一个晚上》。

林子祥的歌声这两年又翻红起来,尤其是时间过去这么多年依然保持上佳的状态,也实属不易。不过翻红让现在的人熟知的,还是他那些铿锵有力、硬朗激情的歌,《男儿当自强》《真的汉子》《敢爱敢做》,还有极具挑战性的《阿lam日记》《数字人生》,甚至改编异国特色的《亚里巴巴》《成吉思汗》都会被提起。

然而他早期还有一类重要作品现在就很少被提起了,就是像《再见杨柳》这样的中式小调。

《七月初七》《千枝针刺在心》《在水中央》都是这样的佳作。而这些作品和《再见杨柳》都有共同的作者:曲林子祥、词郑国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