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公路因一场雨冲出3000具尸骸,73岁老人老泪纵横:我知道身份

 大蚂蚁2011 2022-02-21

(一)

2010年,宜昌通往巴东的高速公路正在有条不紊地修建,修筑工人们头顶火热的太阳费力地搬运石料或者开凿道路。宜昌夏天的天气说变就变,原本还很闷热的天气突然间乌云密布,没一会儿就下起了倾盆大雨。这场雨对修筑工人来讲是及时的,不仅可以降温降暑,还可以趁这个机会短暂地休息一会、恢复体力。这场雨下得很快,不到一个小时就停了,工人也回到现场。

然而就当他们准备再次施工的时候,却被现场震惊的无法说话,在大雨的冲刷下,泥土也被冲散,随之暴露出来的就是无数的尸骨。再加上刚刚下雨结束的天气,整个场面显得无比压抑和恐怖,很多工人甚至开始直冒冷汗。都是老老实实的工人,哪里见过这种仗势,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整个工地却诡异得寂静下来,此时工人刘师傅率先忍不住大喊“救,救命啊!出事了!”边喊边爬地跑回施工棚。

文章图片1

当地的公安机关很快就赶来了现场,听闻无数尸骸突然出现,他们也不敢怠慢,除了公安部门,其他相关部门全都在第一时间赶来了现场进行调查。整理完后,公安部门发现这些白骨足足有3000多具,这么多尸骸就连经验老道的警察都不敢相信,他们都很纳闷这些尸骸究竟来自哪里?而根据尸骸的腐坏程度来看,也就几十年的时间,这里之前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一场大雨会出现这么多具尸骸?

这些警察大多都是本地人,从小到大也没听说过什么骇人的事件发生。一时间气氛变得更加凝重,就当大家还在疑惑尸骨的来源时,附近一个来现场的凑热闹的老人站了出来,泪眼婆娑地告诉警察,他知道这些尸骸的身份,也知道这到底怎么回事。老人告诉在场的人这3000多具尸骸都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烈士,当时他们都是战斗受伤的士兵,而这里曾经是一个野战医院。

由于战时医疗环境很差、医疗机械又很简陋,导致很多士兵原本只是轻伤的伤病恶化成重病,而那些伤情很重的士兵本来可以救回来,结果却因为医疗条件太差导致感染,最终去世。国家有难,很多士兵为了保家卫国自愿参军,大家来自五湖西海,没人知道他们的家乡和亲人,所以死后就埋在这里。听到这里,现场所有人心中的恐惧逐渐消除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敬佩,面对这些英烈,又何谈恐惧呢?

文章图片2

只不过让人疑惑的是,当时这里爆发了怎样的一场战斗?伤兵得不到及时的医治,难道没有其他办法吗?从武汉会战到宜昌,整个湖北几乎被打穿,而后面就是重庆,重庆作为国民政府的陪都,如果再被攻陷,后果不堪设想,那么国民政府又是如何组织这一场战斗的?

故事还要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开始说起,当时中国军队被装备精良的日军打得节节败退。从战场上撤退的大量伤员已经超出了医院的容积率,导致很大部分伤员无法安置。而针对这一情况,国民政府决定对伤亡过大的部队重新整编,团和团合并,如果合并之后还不够的话,再补充新兵入伍。至于伤兵就转移到后方救治,等伤好之后再重返部队,或者等待新成立的部队。就这样,第4师被划分到第3战区的第32集团军75军所率领,而师长是傅正模。

傅正模出生于湖南,也是黄埔军校的学生,参加过北伐战争,之前攻打武昌的时候,就亲自率领敢死队冲锋,敢打敢拼,在国军众多将领中也是出了名不要命的将领。不过由于第4师是新整编来的部队,老兵死的死、伤的伤,部队里很多新招募的士兵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军事训练,甚至还有很多连开枪都不会,但是战况紧急不等人,这些新兵还是被迫上了战场。

文章图片3

如果再给这支新部队一点时间接受系统的训练,或者让上过战场的老兵带新兵练一段时间,都不至于造成后面惨重的伤亡。且不说这些新兵,就是那些老兵,面对日军的钢铁洪流和单兵素质极强的日军都会头疼。不过好在战士们依然靠着坚强的毅力在战场上和敌人进行殊死搏杀,尽最大的努力牵制住敌人的进攻。

但是由于作战期间指挥部误判了日军进攻的目的,导致中国军队腹背受敌损失极大。张自忠将军也在这次战役中牺牲,而傅正模带领的第4师一样损失惨重。当时战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日军面对国军和八路军合力攻击有些抵抗不住,只能打下四川才可以突破死局。然而很不巧的是,第4师刚好就在敌军火力打击的重点范围,不仅如此,部队里的作战物资也因为战斗激烈消耗过大,弹药枪支等也在战斗中损坏了不少,只能从战场上缴获日军装备。

为了牵制日军的进攻,第四师的将领和战士们在弹尽粮绝之际,不惜用身躯来堵住日军的炮弹,携带手榴弹冲向日军坦克,这样敢死敢拼的精神最终将敌军拖在湖北宜宾一带,从此就和日军展开了为期四年的拉锯战。

文章图片4

(二)

当时第4师的师部就设立在宜昌南边村的枣子树岭的一户人家中,而野战医院设立在师部旁边不远处,这个位置相对于前线比较安全。但是面对日军近乎变态的封锁,很多物资包括医药物品无法送到部队。随着战局的恶化,伤残的士兵越来越多,野战医院也容纳不下从战场上来的伤员,医院不仅医用物资不够用,甚至连医护人员都不够。好在当地百姓知道了这件事情后,自发来到医院照顾这些伤病的战士。而开头知道真相的老人就参与了这次活动,他那时还是一个小孩,跟着母亲来到医院。

医院里面各种惨不忍睹的伤员狠狠地刺激着当时年幼的老人,给他的心灵带来无穷的震撼。医院四处都是伤员,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血腥味。由于药品的匮乏,那些伤势很重的士兵只有两个选择:第一冲去交战区,将其送往条件更好的医院进行救治,第二就是留在原地等待药物的到达。第一个选择虽然危险,但如果运气好趁着夜色闯出交战区的话至少有一丝生机。

但第二个留在原地等待救援的选择,无疑是不可能的,所以很多等待救援的伤员还没来得及得到医治就咽下最后一口气。一开始还只是个别战士死亡,战局恶化后,就演变成大量的士兵死亡。医生为了防止尸体腐烂而衍生细菌,就在不远处挖了一个坑,然后统一将死亡战士的遗体埋葬在这里。出于对死亡战士的尊敬和悼念,他们在旁边立下一块墓碑。此举也方便给后世留下痕迹,让后人祭奠。

文章图片5

之后74军第4师就一直驻扎在这里,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才撤离。而他们撤离后,墓碑上刻印的名字已经有了3000多个,墓碑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每一个背后都代表着一个家庭、一个传承,也代表了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65年后,因为一条高速公路的修筑,才使得他们和那段黑暗的岁月再次重新出现在人民面前。

听完老人讲的故事后,在场所有人都深受感染,然而感人归感人,这些尸骸的身份还需要一个更有说服力的证明,为此公安部门开始了一段漫长的调查。好在文物局的专家翻到了关于这场战争的记录,证实了这些尸骸的身份。这里确实之前驻扎着75军,根据相关文件的记载,当时这附近还安置了一个几米高的烈士碑,上面刻着“不成功,便成仁”几个大字和一些烈士的名字。

除了这块大点的烈士碑外,还有几个小点的墓碑,而小墓碑上面都是一些军官的名字,这些墓碑后面还盖了一间祠堂。本以为有了祠堂和墓碑就可以让这段历史往后传承,但可惜的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为了生存,当地居民大量开荒种地,祠堂和墓碑都被拆了。甚至还有一些村民为了盖房子,偷用了祠堂的材料,墓碑有一些被砸了当门槛石,还有的就用来垒猪圈了。本来纪念碑被放在附近的学校里,因为学校老师觉得校园里放这个很不吉利,于是又让人给炸掉了。等这3000具尸骸被发现的时候,唯一能证明他们身份的只有一块被遗忘在田里的台阶石。

文章图片6

确定了身份后,当地政府就开始组织烈士尸骨的收集转移工作,期间还有一些附近居民自发性地参加进来。这些人激动地表示,之前他们保护我们,现在该我们来保护他们了。三千多名将士为了国家洒热血抛头颅,死后不该默默无闻,因为这是中华儿女浴血抗日的历史见证。

当时发生在宜昌的还有另外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战斗——石牌保卫战,这场战争被称为二战期间规模最大的白刃战,战斗激烈的时候,甚至听不见枪声,只有刺刀碰撞和厮杀声。

1942年,日军第11军高级参谋岛贯武治来到被占领的武汉开展调研,想为下场战役做铺垫。但是他的武汉之行让他心情十分沉重,在他的回忆录上有这样一句话:“我军长达5年的战斗,士气低迷,对敌军部队战斗激情不高,可能是长沙会战和武汉会战导致的后遗症。如果想重振士气,就必须集中兵力,以我军的优势打出一场歼灭战,要不然的话等待我们的将会是失败”。没多久,他就把自己的建议交给了日军军部,军部的高级指挥官对他的建议也十分看重。

文章图片7

经过一番讨论,日军军部决定,在1943年夏天派遣指挥过长沙会战的横山勇,带领日军第34、40、58、68师团直指湖北宜昌石牌。说到石牌,它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战略重地,滚滚长江水与两岸石壁共同形成一道天险。当时湖北通往四川没有公路,想去四川就只能走长江,对于中国军队来讲守住石牌,保卫重庆就可以使抗战继续下去。

为此,蒋介石在战前还特意电告第六战区司令官陈诚,一定要死守石牌。1943年,在日军猛烈的进攻下,湖北宜昌沦陷,石牌即将告急。一开始日军第39师团加上配合部队共10万多人,计划从北岸背向朝国军在石牌驻扎的江防部队发起进攻,因此阻击的重任就落在了国军第18军11师,而这个师属于黄埔系的精锐,战斗力自然非常高。

(三)

一场血战即将开始,师长瑚琏带领11师与日军周旋,击退日军多次进攻。第六战区总司令陈诚配合胡琏,在石牌展开防御,他组织了第10集团军、第94军主力来到长阳,在资丘一带掩护胡琏右翼不受日军的威胁。另外还调来国军少有的空军部队,对日军后勤进行狂轰乱炸,尝试切断日军补给线,动摇日军军心,方便国军合围日军达到使其腹背受敌的目的。

文章图片8

遗憾的是这样的计划终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反而因为日军攻势太猛,三营九连右翼阵地、左翼八连阵地被日军攻克,两个连长先后以身殉国。为了挽回局势,三营调来拥有重武器的七连守卫阵地。日军一开始也被八连的重武器造成很大损失,之后多次冲锋都没能拿下七连阵地,最后日军不得不呼叫空军。

在战斗机的打击下,七连阵地周围的防御工事几乎被毁灭,二排排长也在日军轰炸下阵亡,连队里的重武器已经被炸坏无法使用,官兵的阵亡率高达75%。但即使是面对如此绝境,七连依然没有退后半步。另外一边,在桃子垭的辅攻方向上,日军的攻击也一样受阻。其中日军第39师团抵达朱家坪、大松岭时被国军第11军阻击。这也是一场激烈的战斗,中日两军各占优势,一时半会谁也无法拿下对方,战局僵持了很久。

连续几天日军都没办法拿下大松岭主峰,导致部队里军心不稳,反观国军11军越打越勇,但是这些天的战斗也让国军部队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为此,胡琏召集部下各个团长以上的军官开会,表示从明天起才是真正的恶战,我们要和日军短兵相接,这注定我们会战斗到最后一个人。陈诚也打电话问胡琏此战有无信心,他说道:“虽无成功把握,但有成仁决心!”

文章图片9

胡链

到了第二天,这一场亚洲版“斯大林格勒战役”正式打响了,日军密密麻麻地从石牌四周发起进攻,当日军到了曹家畈附近的大小高家岭上,镇守石牌的国军和日军开展了一场激烈的白刃战。国军士兵纷纷撞上刺刀,没有刺刀的则手拿大刀,在路上静静等待着日军。对于白刃战,日军也很喜欢,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士兵或一个部队最好的成长方式,也是最快提升战斗力的方法。

两军很快激战起来,战斗期间,没有一丝枪响,附近的百姓甚至还以为战争结束了。但其实此时的中日两军士兵已经杀红了眼,怒吼声、厮杀声、刺刀碰撞的声音充斥整个战场,这是一场“原始般”的战斗,其血腥程度丝毫不亚于热武器作战,反而激发人类的野性。面对疯狂的国军士兵,日军开始感到心慌,这和他们记忆里的中国士兵完全不一样,不像以前那样一触即溃。

后来根据参加过白刃战的老兵回忆,当时日军密密麻麻地冲上来,我们也迎面扑上去,两边就搅合在一起了,只认衣服不认人,不停地刺杀。到了最后,阵地前面中间的位置,两边的尸体累积成一座小山,血也染红了那块土地。与此同时,陈诚调遣来的空军部队也在对宜昌城内的日军进行轰炸,腹背受敌的日军开始抵抗不住了。此时,日军面临的选择只有撤退,如果继续攻打,那么补给线会被切断,到那个时候,日军才是真正的孤立无援。

文章图片10

5月31日,日军决定撤退,国军也恢复了石牌保卫战刚开始的防线,取得了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6月2日,中国军队开始全线反击,到了6月12日,日军溃败到会战开始前的地方,至此鄂西会战结束。国军以伤亡一万余人的代价,击毙、击伤日军两万五千七百一十八人,这是一场在战争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同时也是二战期间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白刃战。

这场战争在十四年的抗战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因为日军对于白刃战确实占据优势。只不过到了后期,日军优秀的老兵几乎打完了,而新兵没有接受较好的军事训练就上了战场。反观中国军队这边,士兵都是越打经验越丰富。

天不佑中华,但华夏儿女自佑中华。感谢那些曾经为了国家和民族、为了受苦的百姓而付出生命的战士,是你们让这个团结的民族得以延续,让这个美丽的国家得以发展。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