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炒菜都开始智能化了!智能时代你该如何看待意义?

 澹泊的修炼笔记 2022-02-22


家里有个 IT 男就是好

前段时间,老婆弄了个德国产的高科技东西,可以根据菜谱自动炒菜,价格也不便宜。

老婆不会摆弄,放了一段时间,还得我出手。发现这玩意煎、炒、炖、焗、蒸、煮样样精通,只要按照既定菜谱程序,把定量的食材一步步机械地放进去就完成了。

以前,雪糕、面包、饼干、肉松等都是从外面买来吃的,没想到用这个膳食机居然可以轻松完成。


没想到做出来真的是这样

由于做菜程序固定,食材重量以克计算,时间精确到秒,温度由传感器自动控制,出品的质量非常稳定,且与你是否会烹调毫无关系。看着这些出品,我成了大厨。

但这机器的使用,颠覆了传统的做菜模式,设备要联网,还需要从手机下载特定菜谱,这种操作难倒了那些会做饭的大妈。

看到我每做一样新菜都一次成功,老婆说家里有个 IT 男就是好。

假设这个产品再继续完善,设计出自动洗菜、自动加油盐酱醋糖粉等功能,或许不久以后,这世界可能只需要少数几个能设计菜谱的大师就OK了,其他厨师都是多余。

这对于餐饮界,可能是一个革命,以为自己开个餐馆、请一两个厨师就能一直经营下去?或许不久,旁边可能会开一家用机器炒菜的商家,请几个廉价小工,然后通过机器模拟大量顶级厨师的手艺...

我一直认为,在机器面前,人类开始逐步失业,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这世界残酷的就是,当你想舒舒服服懒一段时间后,总会不经意地被人以重击,当你醒悟过来,很多时候已经晚了。所以,“你必须不断奔跑,才能够停留在原地”[1],很符合当今的时代环境。

智能会改变未来?从“食”开始谈起

“食”是人类最重要的一项基本行为,未来加上智能会是怎样?

严格来说,上面提到的这个炒菜机器还谈不上“智能”,但是,它竟然可以傻瓜式地做出大厨的菜式。如果再加上人工智能,它会是怎样?我们也来开开脑洞:

营养餐饮:未来,可穿戴设备能够及时采集人体各器官的运作状况和营养水平,与做饭机器关联,可通过算法生成符合你身体需要的营养配方,做出健康食品,避免营养不足和肥胖;

这才是快餐:在我们时间紧迫的时候,可以把营养饭菜做成体积更小的食品,我们可以像吃药一样迅速完成一天的热量和营养需要;

智能大厨:随着脑机接口的进一步发展,可自动通过监测脑电波识别出人们进食时的愉悦信号时,形成食品口味反馈闭环,完成菜谱的评优遴选。同时机器还可以随机尝试对做菜的因素(例如调整盐的摄入量、烤的时间等)进行调整,这就类似基因变异,能通过优胜劣汰形成对菜谱设计的进化。这样,智能机器就能够自己设计菜谱,研发出更加创新的菜式。那些仅需要的少数设计菜谱的大师和营养师们最终也会失业。

......

由此看来,仅仅在一个餐饮领域内,智能机器不仅仅可以做到替代人类。还将做到重新定义餐饮。

如果,我们简单地定义超级智能就是比人类还聪明的智能机器,那么以上的脑洞中想到的餐饮革命,还有击败李世石、柯洁的 AlphaGo 都还不算超级智能,它们不过是一个算法机器,本质上是通过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形成的一套算法。

这说明,以统计为基础的智能,已然可以替代很多人类的职业,但是还远远不能达到“超级智能”水平。

我们在这个阶段的生存秘诀,要么具备“数据思维”,力争站在算法之上;要么就要从事与人、社会等复杂系统打交道的职业,如心理医生、销售、法官、演员等。

但是,这种情况,如果遇到智能大爆炸的“奇点”后,也有可能会被颠覆。

有趣的大爆炸“奇点”

超级智能是否会统治世界?这源于一个“奇点”之说。


“奇点”后可能是这样的吗?

已经有人帮我们做了思想实验,迈克斯 · 泰克马格在他的著作《生命3.0》中,提到了一个“生命3.0”的概念。[2]

1.0版的生命是以细菌为代表的简单生物阶段,其硬件和软件都是靠进化获得,行为则是完全固化的;
2.0版的生命是以人类为代表的文化阶段,进化决定了我们的硬件,但我们可以自行设计软件,通过学习来获得知识、改变行为和优化“算法”;
而3.0版的生命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阶段,生命不仅可以自行设计软件,还可以自行设计硬件,由碳基变为硅基,最终摆脱进化的枷锁。

3.0版生命出现的时候,就是“奇点”,那么奇点什么时候出现? 泰克马格认为,这不会是一个缓慢形成的过程,一旦爆发则不可收拾,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奇点”前控制好超级智能。

那么这个“奇点”是什么? 就是一台超级智能机器能设计出更好的机器,那么,就会出现一种“智能爆炸”,到那时,这台超级智能机器将是人类的最后一个发明,后续,这台机器将替代人类进行发明创造,这个发明创造是以极其快的速度迭代产生,这个“奇点”就诞生了。

奇点出现并不是不可能,现在专业领域已经逐步开始实现了,AlphaGo Zero,它会自我训练,完全不需要人类干预,训练 36 小时后,超越击败李世石的 AlphaGo 版本,21天后达到击败柯洁的 Master 版本水平,40天过后,天下寂寞无敌。

谷歌推出的 AutoML,将深度学习推向了“增强学习”、“迁移学习”,增强学习可以自动训练算法,无需人工干预,且调试参数已经超越人工处理的水平;迁移学习可以举一反三,对于新领域缺少训练数据的状况,能够快速迁移算法。也就是说 AI 已经初步具备“不需要人类干预,自己设计自己”的能力。

上文提到的可以自己设计菜谱并自我完善炒菜程序的智能,也属于这类。

如果各专业领域已经开始出现“奇点”,那么超级通用智能的“奇点”的出现也并不遥远,各大专家预计,“奇点”100年以内出现吧,也可能会更快。

当我们看到,自己用了十几年甚至是一生的时间,训练出的技能,而机器只需要短短数个小时即可以达到,我们会感叹,生命意义何在?


智能与意义

谈到意识和意义,我认为:冰冷的、基于硅元素的智能或许永远无法理解我们基于碳元素的热血。

超级智能做出一顿美食,对它是没有意义的,而对人来来说意义重大;超级智能可以轻易打败我们,与其说是超级智能的胜利,更可以说是人类超越自我的胜利,这里的意义不属于超级智能,而属于人类!

在超级智能逐渐战胜我们的年代,寻求胜利或许已不是我们的意义,我们会欣赏并探索这美丽的世界,享受与亲人的互动和与朋友的交心,阅读高人的智慧,寻求内心的安宁。


阅读高人的智慧,寻求内心的安宁

宇宙虽然宏大,但是没有人类,它不过是一个死寂的世界,有了人类的意识参与,这宇宙才变得美丽,或许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最终,我认为机器没有与生俱来的意义,它即使有意义也是人类赋予的。它们不会奴役人类,但是它们的目标可能会异化,导致伤害人类(好心办坏事),因此,针对人工智能构建严格的安全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结束前,提两个我一直没有答案的问题,每次碰到人工智能专家,我都会跟他们交流探讨,答案大都不太完美,如果你有答案或看法,可以来多多交流:

1、极端情况智能无能论:通过机器学习形成的自动驾驶系统,可以解决99.99%的道路场景,但是剩下的0.01%极端情况,由于很少出现,缺乏足够的数据来训练,在极端情况下机器的智能就会有隐患。那么,不能解决极端问题的机器还是智能机器人吗?上文提到的“增强学习”和“迁移学习”能否解决这个问题,也还有待证明。

2、意识感知悖论:我们知道机器很难通过图灵测试,机器冷血无情绪,所以不会出错,但也这样的机器就无法与人“共情”,无法达到真正的智能。假如哪一天机器学会了产生自我意识,会恐惧、高兴,那么它是否也拥有了人类所有弱点?比如也会产生“损失厌恶”、“过度自信”、“贪图虚荣”等缺点。这样,当你威胁它一下,是否机器也会因此产生恐惧情绪,而做出错误行为?那这样的智能机器是否又是无能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