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脉诊(中医学人卫8版)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2-22


脉象的形成原理与脉诊的临床意义

  脉象与心脏的活动密切相关。因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形成脉搏,而血液行于脉中,除心主血脉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由各脏腑协调配合才能正常。如肺朝百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循环血量;肾藏精,精化血等。可见脉象的形成与各脏均有密切关系,因而脉诊的临床意义在于可了解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盛衰,并推断病情轻重及其预后情况。

脉诊的部位和方法

  脉诊常用“寸口诊法”。部位在手腕部的寸口,此处为手太阴肺经的原穴所在,是脉之大会。脏腑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均能在寸口有所反映。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图5-3),

 通常以腕后高骨处(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为关,关前(腕侧)为寸,关后(肘侧)为尺。其临床意义大致为左手寸候心、关候肝胆,右手寸候肺、关候脾胃,两手尺脉候肾。脉诊时以环境安静,医患双方气血平和为佳。患者将前臂平伸,掌心向上,腕下垫脉枕。医生切脉时,用左手按病人的右手,用右手按病人的左手。布指时,以中指定关位,食指切寸位,无名指切尺位,三指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腹切按脉体,布指疏密,应根据病人手臂长短而调整。诊脉时用指力轻切在皮肤上称为举,即浮取或轻取;用力不轻不重称为寻,即中取;用重力切按筋骨间称为按.即沉取或重取。如此脉分三部,每部有轻.中、重取三法,共称三部九候。脉诊时,医生以正常的一呼一吸(即一息)作为时间单位去计算病人的脉搏至数,一般一息四~五至。切脉的时间必须在1分钟以上。

正常脉象

  正常脉象又称“平脉”或“常脉”.其特点是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四~五至,约每分钟60-90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这些特征在脉学中称为“有胃、有神、有根”。有胃以从容和缓、流利为主要特点,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强盛和营养状况的良好;有神以应指有力柔和、节律整齐为主要特点,反映病情轻浅或病虽重而预后良好;有根以尺脉有力、沉取不绝为特点,反映肾气犹存,生机不息。平脉反映了机体气血充盈、脏腑功能健旺、阴阳平衡、精神安和的生理状态,是健康的标志。平脉可由于人体内外诸多因索的影响而发生相应的生理性变化,如性别,年龄、体格、情志、劳逸饮食、季节气候、地理环境等,但总以有胃、有神、有根者为平脉范围。此外,临床所见少数人脉不见于寸口,而从尺部斜向手背,此名“斜飞脉”;也有脉见于腕部背侧的,此名“反关脉”,均为脉道位置的生理变异,不属于病脉。

常见病脉及主病

  在历代脉学文献中,关于脉象的论述很多,明代李中梓《诊家正眼》中将脉象分为二十八脉(表5-1)。

现将其中常用脉象分述如下。

1.浮脉

脉象:轻取即得,重按反减。

主病:主表证,虚证。见于表证者,为卫阳与邪气交争,脉气鼓动于外而致;见于虛证者,多因精血亏损,阴不敛阳,或气虚不能内守,脉气浮散于外而致,为虚象严重。

2.沉脉

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主病:主里证。所主里实证可见于气滞血瘀、积聚等,为邪气内郁,气血困阻,阳气被遏,不能浮应于外而致,多脉沉而有力,按之不衰;所主里虚证,为气血不足,阳气衰微,不能运行营气于脉外而致,多脉沉而无力.愈按愈弱。

3.迟脉

脉象:脉来缓慢,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钟少于60次)。

主病:主寒证。若里虚寒者,多阳气衰微,脉迟而无力;里实寒者,多因阴寒积冷,凝滞阻闭,脉迟而有力。此外,若邪热内结,脉气郁闭,亦见迟脉,但迟而有力且伴有热结之象。久经体力锻炼者,脉迟和缓而有力,为健康之象。

4.数脉

脉象:脉来急促,一息脉来五至以上(每分钟90次以上)。

主病:主热证。若数而有力,多因邪热鼓动,气盛血涌,血行加速而致;数而无力,甚则数大而空,多因精血不足,虛阳外越所致。

5.虛脉

脉象:举之无力,按之空虚,应指软弱。

主病:主虚证。多见于气血两虛,气虚则血行无力,血少则脉道空虚。

6.实脉

脉象:脉来坚实,三部有力,来去俱盛。

主病:主实证。乃邪气亢盛,正气不衰,正邪剧烈交争,气血壅盛,脉道坚满而致。若虚证见实脉则为真气外越之险候。

7.弦脉

脉象:形直体长,如按琴弦。

主病:主肝胆病.诸痛.痰饮、疟疾。弦为肝脉,以上诸因致使肝失疏泄,气机失常,经脉拘急而致。此外,老年人脉象多弦硬.为精血亏虚.脉失濡养而致。春令平脉亦见弦象。

8.滑脉

脉象: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

主病:主痰饮、食积、实热。为邪正交争,气血壅盛,脉行通畅所致。脉滑和缓者,可见于青壮年和妊娠妇女。

9.洪脉

脉象:脉形宽大,状如波涛.来盛去衰。

主病:主气分热盛。属实证.乃邪热炽盛,正气抗邪有力,气盛血涌,脉道扩张而致。

10.紧脉

脉象:脉来绷紧有力,屈曲不平.左右弹指.如牵绳转索。

主病:主寒证、痛证、宿食。乃邪气内扰,气机阻滞,脉道拘急紧张而致。

11.濡脉

脉象:浮而细软。

主病:主诸虚、湿证。气血亏虚则脉浮而软,阴血不足则脉形细小;湿邪内侵,机体抗邪,气血趋于肌表则脉浮,湿邪阻遏脉道则脉细而软。

12.细脉

脉象: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

主病: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又主伤寒、痛甚、湿证。虚证因营血亏虚,脉道不充,气虚血运无力而致;实证因暴受寒冷或疼痛导致脉道拘急收缩,脉细而弦紧,湿邪阻遏脉道则见脉象细缓。

13.涩脉

脉象:脉细行迟,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主病:主气滞血瘀、伤精血少、痰食内停。脉涩有力,多为有形之邪闭阻气机,脉道不畅而致;脉涩无力,多因精亏血少,脉道不充而致。

14.结脉

脉象:脉来缓中时止,止无定数。

主病:主阴盛气结.寒痰瘀血、气血虚衰。实证者为实邪郁遏,脉气阻滞而致;虚证者为气虚血衰,脉气不相顺接所致。

15.代脉

脉象:脉来缓而时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主病:主脏气衰微,亦主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打损伤。脉代而无力,良久不能自还,为脏气衰微,脉气不复所致;脉代而有力,多为痹证、痛证、七情内伤跌打损伤等邪气阻抑脉道,涩滞血行所致。

16.促脉

脉象:往来急促,数而时止,止无定数。

主病:主阳热亢盛,气血痰食郁滯,脏气衰败。实证者,脉促有力,或因阳热亢盛,迫动血行而脉数,热灼阴津,津血衰少,致急行血气不相接续;或因气滞、血瘀、痰饮、食积等有形之邪阻闭气机,致脉气不相接续。虚证者,脉促无力,多因阴液亏耗,真元衰疲.脏气衰败,气血不相顺接而致。

相兼脉、真脏脉及主病

1.相兼脉  由于疾病常由多种病因相兼而致,因而脉象也常是两种以上的脉象相兼出现。凡脉象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复合构成者称为“相兼脉”或“复合脉”。

相兼脉象的主病,往往就是各组成脉象主病的综合。如浮紧脉多主外感风寒表实证或风寒湿痹;浮缓脉主外感风寒表虚证;浮数脉主表热证;浮滑脉多见于表证夹痰;沉迟脉多主里寒证;沉涩脉多主阳虚寒凝血瘀;沉缓脉主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沉细数脉多主阴虚内热;弦紧脉常见于寒滞肝脉或肝郁气滞证;弦数脉多主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等证;弦细脉多主肝肾阴虚、血虛肝郁或肝郁脾虚;滑数脉多主痰热湿热或食积内热;洪数脉主气分热盛等。

总之,每种脉象均通过脉位、脉率、脉形、脉势体现出来,并因某一方面突出异常而命名。诊脉时必须综合考察其变化,从而确认相兼脉象及主病,以正确地认识疾病。

2.真脏脉  真脏脉是指疾病危重期 出现的脉象,以无胃、无神、无根为特点,又称“败脉”、“死脉”、“绝脉”等。根据其主要形态特征,大致可分成三类。

(1)无胃之脉:以无冲和之意、应指坚搏为主要特征,提示邪盛正衰,心、肝、肾等脏气外现,是病情危重之兆。

(2)无神之脉:以脉律无序、脉形散涩滞为主要特征,提示脾胃或肾阳衰败,神气耗散,生命将绝。

(3)无根之脉:以虚大无根或微弱不应指为主要特征,均为三阴寒极,亡阳于外,虚阳外越之象。

诊妇人脉与小儿脉

1.诊妇人脉

(1)诊月经脉:妇人如无他病,左关尺脉忽洪大于右是月经将至;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数者多见月经不利;妇人闭经,尺脉虛细涩者为精亏血少,迟脉弦涩者多为气滞血瘀。

(2)诊妊娠脉:已婚妇女月经停止,脉来滑数和缓者多为妊娠的表现;若孕妇脉沉而涩多见精血不足胎元受损;涩而无力多为阳气虚衰。

(3)诊临产脉:临产时见尺脉转急浮大而滑,中指动脉搏动明显,称为离经脉,为欲产征象。

2.诊小儿脉   诊小儿脉多用一指总候三部的诊法即“一指定三关”。小儿平脉至数,因年龄不同而异,多为一息六~八至。小儿脉象一般只诊浮沉 迟数、强弱、缓紧,以辨别阴阳、表里、寒热、邪正盛衰。数为热,迟为寒;浮数为阳,沉迟为阴;强弱可测虚实,缓紧可测邪正;沉滑为食积,浮滑为风痰;紧主寒,缓主湿,大小不齐多食滞。

脉症的顺逆与从舍

  脉象和症状是疾病的表现,二者通常对病情的反映一致, 即脉症相应。但也有脉症不相应,甚至相反的情况。一般脉症相应者为顺证,多易治;反之为逆证,预后较差。临床上脉症相悖时,常有真假之别。在症真脉假时,须“舍脉从症' ;而症假脉真时,须“舍症从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