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世间》:一辈子通情达理的周志刚,他最终都不懂秉昆的心

 相见相思 2022-02-22

在周志刚去世之前的那个夜晚,周秉昆曾经问了父亲这样一个问题:“你说在你心里边,咱们姊妹仨谁最好?”

然而,被女儿称为“老狐狸”的周志刚最终都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在当时,我也曾想,周秉昆这样问,不是成心让父亲为难吗,几个孩子都在,做父亲的又怎么能果断地说出哪个子女是最好的?

可是当周志刚去世后,我突然就觉得这很残忍——对周秉昆的残忍——他执念了大半生,终究都没能得到一个答案,而且,再也得不到这个答案了。

一辈子通情达理的周志刚,他最终都不懂这个最小的儿子秉昆的心。

周秉昆为什么执念于谁最好?

或许在电视剧中体现得不太明显,在《人世间》原著里,我们能够看到周秉昆从小就活在哥哥姐姐的阴影下,当时哥哥姐姐都是很优秀的学生,而他却是连及格都困难的学渣。

那个时候,秉义、周蓉和蔡晓光常常聚在一起讨论各种文学名著,没读过几本名著的秉昆则常常是默不作声地在那倾听,他不会发表意见,也没人问他的意见,大家都觉得他不懂。

原著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周蓉等人正在讨论一个问题,秉昆忍不住插了几句嘴,说的却是当时那个环境下不太能说的话,周蓉问他是听谁说的,秉昆回答是蔡晓光。

于是周蓉便跟蔡晓光说:

希望你能记住,我弟弟头脑简单,爱认死理,以后别什么话都跟他说。

接着大家便七嘴八舌地讨论起了秉昆的“头脑简单”,当然大家都只是开玩笑,可周秉昆却差点儿哭了,他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诸如此类场景,周秉昆从小就经历了很多,他一直生活在哥哥姐姐比他强的阴影下,也一直执念于要让大家明白他不比哥哥姐姐差。

所以我们在剧中看到,那一年因为读大学的哥哥姐姐回来过年,父亲带他们串门拜年,周秉昆伤了心,跟父亲大吵一架,从此多年不通书信。

令秉昆伤心的,除了父亲以哥哥姐姐为荣外,还有他在车站说的那番话,父亲说他从小就不如哥哥姐姐,即便让他考大学,他也考不上。可以说,这成了周秉昆心中最难以愈合的伤疤。

以后的很多年,秉昆便努力想要做到让父亲也以他为荣,他赚的钱比哥哥姐姐多,他比哥哥姐姐都孝顺,可在父亲的心里,他的社会地位始终没有哥哥姐姐高。

这就是周秉昆的执念,他太想让父亲认可他一次了,所以在父亲临终前,他会抓着那个问题不放,他希望从父亲嘴里听到“你最好”这三个字,听到了他也就释怀了。

周志刚为什么不肯回答谁最好?

其实作为父亲,周志刚的想法不难被理解。在父母心里,子女的成就固然不一样,可他们付诸的感情和爱却是一样的,可能这个孩子在这一方面出色,另一个孩子在另一方面出色,你要让他回答谁最好,那真的是很难的。

当然还有另一层用意,那就是父母不想伤害任何一个孩子。当所有的孩子都在面前,你能说谁最好呢?说谁好,都会伤害到另外的孩子。

所以当秉昆一再问父亲“谁最好”时,周志刚只是敷衍和周旋,并没有正面回答他。

站在父亲的角度来看,他这样的回答已经堪称完美了,谁都没有伤害。可从周秉昆的角度来看,正是这种谁都不伤害的态度,才给了他更大的伤害。

对于周家来说,秉昆和哥哥姐姐是不一样的,这一方面源于他从小的成长经历,另一方面是这些年来,只有他在父母身边照顾,在外人眼里哥哥姐姐比他有出息,让父母脸上有光,而真正让父母享受到实惠的却是他。

我想那些多子女的家庭,应该是最能体会到秉昆的这种心理的,从小被比较,不被看好,长大了却数他出力最多,而享受夸赞的依旧是别人,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像是嫉妒,像是不甘,又不全是嫉妒和不甘。

但是周志刚却没能明白秉昆的这种心理,他一定是不明白的,如果他明白了,他肯定会在临终之前让秉昆听到他想要的答案,不会让他一直带着这份执念和遗憾去生活。毕竟周志刚是一个通情达理了一辈子的人。

周志刚的通情达理,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在对冯化成的态度上,在对秉义岳父母的态度上,在对郑娟的态度上,我们都能看到这份通情达理。

可唯独在面对秉昆的时候,他的这份通情达理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怎么说呢?我们不能因此否定一个父亲的苦心,但是对于这个太想得到认可的儿子来说,的确是有些残忍和不公的,或许,这才是一个真实的普通人的一生吧,他很好,却不完美。

父母与子女。

我们常常说,在那些多子女的家庭里,父母总是一碗水难端平的。以往,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父母偏心是常态。

但现在,我突然明白,父母其实不是一定要偏心谁的,只是每个子女有每个子女的特色,就如同周家,父母夸赞周蓉和秉义有出息,并不意味着否定秉昆为家庭的付出,只不过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没有顾及到他的感受罢了。

通情达理了一辈子的周志刚,怎么可能不明白秉昆的好呢?他没有说出来,或许是他觉得父子之间没必要,也或许是他认为秉昆不需要,他确实是不懂儿子的心,但他一定懂得儿子的好。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也见过很多的父母与子女,彼此都诉说着对方对自己的不理解,甚至有些还有着很深的隔阂和伤害。

我想,我们都是普通人,彼此不够理解是很正常的。

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细心一点,周到一点,不仅要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你的认可和爱,还要做到因材施教,照顾到不同子女的不同心理。

作为子女,我们也要看到父母的难处,要体谅他们的苦心,尽量少些敏感和攀比。

当然,我们还要面对和接受这样的事实,那就是“一碗水总是难以端平的”。你要明白,这不是你不好,而是父母并不完美,他们也有不懂你想法的时候,他们可能没有顾及你的感受,但他们一定对你有着同样的爱。

作者简介:相见相思,一个喜欢读书和写字的女子,专注于情感领域的文章创作以及情感问题分析和解答,希望我的文字能够伴你温暖前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