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物可以分为十大类,其中又分为口服降血糖药物和注射降血糖药物,具体如下: 一、口服降血糖药物: 1、磺脲类:如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吡嗪、格列美脲等(含普通片、缓释片、控释片、分散片); 作用特点: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这类药物须在进餐前即刻或餐中服用。其中,格列吡嗪:无明显蓄积,故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格列喹酮:仅5%经肾排泄---适用于肾功能不全者。 2、格列奈类: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 作用特点:1,吸收快,起效快,作用时间短;2,即可降低空腹血糖,又可降低餐后血糖。其中瑞格列奈不经肾排泄---适用于各期肾功能不全者。 3、双胍类:如二甲双胍(含普通片、肠溶片、缓释片); 作为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同时能减轻体重,尤其适用与肥胖患者。 二甲双胍作用特点:增加-----糖酵解,糖外周利用,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和受体后作用,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肠道内葡萄糖吸收,糖原生成和肝糖原输出。二甲双胍饭前,饭中,饭后均可服用。 4、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含片剂、胶囊); 特点:抑制消化,应在餐中整片吞服,降低餐后血糖,不增加体重,服用后矢气较多,部分病人可以减重。适合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人群。 5、噻唑烷二酮类:如吡格列酮、罗格列酮(含片剂、胶囊); 作用特点:增加骨骼肌,肝脏,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作用---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 6、DPP-4酶的抑制剂:如西格列汀、利格列汀、沙格列汀、阿格列汀、维格列汀; 作用特点:进食后血糖高,胃肠分泌两种肠促胰岛素,促进分泌胰岛素,但这两种肽均可迅速被二肽基肽酶-4(DPP-4)降解。DPP-4抑制剂---抑制DPP-4,减少一种肽的降解,延长其活性---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并能减少肝葡萄糖的合成。 7、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卡格列净、恩格列净。 中文名为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odium-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s 2,SGLT-2)抑制剂,可以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降低血糖。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生殖系统霉菌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容量不足、酮症酸中毒等。SGLT-2抑制剂其主要的不良作用是可增加患者生殖道感染风险,但该风险是可控的。患者无需因为生殖道感染而停用或中断服用SGLT-2抑制剂。关于酮症酸中毒不良反应,目前认为, SGLT-2抑制剂与酮症酸中毒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发生率亦非常低。 8、口服胰岛素(待上市) 二、注射类降血糖药物: 1、胰岛素:分为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包括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 超短效胰岛素:有优泌乐(赖脯胰岛素)和诺和锐(门冬胰岛素)等。本品注射后10~20分钟起效,40分钟为作用高峰,作用持续时间3~5小时,可餐前注射。 短效胰岛素:有猪、牛和人胰岛素三种。诺和灵R、优泌林R和甘舒霖R、优思灵R等为人胰岛素。本品注射后30分钟开始作用,持续5~7小时,可用于皮下、肌肉注射及静脉点滴,一般在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 中效胰岛素:有诺和灵N,优泌林N和甘舒霖N、优思灵N等。本品注射后3小时起效,6~8小时为作用高峰,持续时间为14~16小时。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与注射的剂量有关。中效胰岛素可以和短效胰岛素混合注射,亦可以单独使用。中效胰岛素每日注射一次或两次,应根据病情决定。皮下或肌肉注射,但不可静脉点滴。中效胰岛素是混悬液,抽取前应摇匀。 长效胰岛素(包括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如来得时(甘精胰岛素)、诺和平(地特胰岛素),德谷胰岛素等。本品一般为每日傍晚注射,起效时间为1.5小时,作用可平稳保持22小时左右,且不易发生夜间低血糖,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亦较少。国产长效胰岛素是鱼精蛋白锌猪胰岛素,早已在临床使用。本品注射后4小时开始起效,8~12小时为作用高峰,持续时间约24小时,其缺点是药物吸收差,药效不稳定。长效胰岛素一般不单用,常与短效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合用,不可作静脉点滴。5 预混胰岛素:是将短效与中效胰岛素或短效与长效胰岛素,按不同比例(30/70/、50/50、70/30)预先混合的胰岛素制剂,如诺和灵30R为30%诺和灵R与70%诺和灵N预先混合的胰岛素。选择30/70或50/50、70/30是根据病人早餐后及午餐后血糖水平来决定早餐前一次剂量皮下注射;根据病人晚餐后及次日凌晨血糖水平来决定晚餐前皮下注射剂量。一般每日注射两次,部分患者需注射三次。 胰岛素注射次数,根据病情及个体化需求,可以选择注射一次,两次,三次,四次,或胰岛素泵持续注射、微量泵持续注射多种选择。 2、GLP-1受体激动剂:如利拉鲁肽、度拉糖肽、艾塞那肽等(含每周皮下注射一次的周制剂)。 作用特点: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加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来减少进食。优势:1,降低餐后血糖;2,仅用于皮下注射,每周或每日一次;3,控制收缩压,改善心血管功能和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降血糖药物有很多种类,具体每个患者应该选择哪一种类,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患者临床特点以及糖尿病的分型选择。1型糖尿病患者应选择胰岛素进行终身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首选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或个体化选择上述十种治疗方案,具体由内分泌科医师制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