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汉成帝刘骜公开选拔继承人这件事,想到……

 木林随笔 2022-02-22

公元前9年时,在位已经二十五年,年龄达到四十四岁,因为长期纵欲放纵,导致身体明显不行的汉成帝刘骜,彻底地放弃了自己再生儿子的希望,也放弃了前代商朝兄终弟及的做法,决定在自己的异母弟刘兴和自己的侄子刘欣之间,挑选一个人册立为未来的国家继承人。

成帝刘骜对这两个的挑选方法很简单,就是观察,就是比试。

第一局,看吃饭。刘欣吃饭比较文雅,举止得当,退席时知道让刘骜先走一步;而刘兴像饿死鬼托生似的,狼吞虎咽,全然没有吃相,吃完后啥也不管,直接拍屁股走人。

第二局,看穿衣。刘欣衣着打扮很得体,而刘兴就比较邋遢,袜带松了也不知道系,让刘骜感觉他就像一个要饭的似的。

第三局,看言谈举止。刘欣温文有礼,举止得当,对所问之事的回答基本都符合刘骜心意;而刘兴,则是一问三不知。

第四局,背书。刘欣将刘骜喜欢的《诗经》,能够从善如流;而刘兴则是一句不会。

公元前8年,刘骜召集朝臣商议,除孔子的十四代孙孔光等个别人反对外,大多数人都顺应附和刘骜,让刘欣成功当选为太子,就是之后在位七年,有治国之志,却无治国之才的汉孝哀皇帝,更因为无子而被王莽篡权,导致西汉灭亡。

关于公开选拔继承人这种事情,在汉成帝之前的历史中也有。在西汉二百十一年历史中,因为现任皇帝没有子嗣,由掌权大臣重新选择他人继承皇位的情况也有,如被吕后拥立的汉后少帝刘弘,在周勃、陈平等人平定诸吕之乱后,曾经在群臣之间商议挑选过继承人,并在拥立文帝刘恒之后,以刘弘非汉惠帝亲生儿子为由,将其废黜杀害。汉昭帝刘弗陵去世后,霍光等人最初选择的是刘贺,只是因为刘贺太过于心急夺权而被废黜,后又选择拥立了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己。

只是,由前任皇帝自己选择继任接班人这种情况的,汉成帝刘骜是唯一一位。不过,话又说回来,在封建中央集权制时期,家国不分,皇帝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继承自己的位置,那有什么错呢?

如果再向前追溯历史,最有名公开选择继承人事件,莫过于春秋末期时晋国的智宣子和赵简子这两家大夫。

智宣子在两个儿子的选择上,认为大儿子智瑶能力要比小儿子智宵强,但遭到族人智果的反对,说出了以下可以警示后世的话语。智果说:智瑶比别人强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身材高大,外观漂亮,美髯长须;奔跑快捷,射箭驾马;各方面的技艺才能;巧于文辞,辩论机智;刚强坚毅,敢作敢为。但他的缺点是,极不仁厚,自私刻薄。如果以这五种技艺去统治人民,治理国家,而又残暴不仁,那谁又能制服得住他呢?谁又能把他当作君主去侍奉呢?如果非立智瑶的话,智氏必遭灭族之祸!未来的历史发展,的确如智果所料,在智、韩、魏联手进攻赵国的晋阳城下,韩魏反水与赵联手,智氏灭亡。

赵简子,作为一个变家为国的开国之主,他的文治武功,个人能力自然不用细说。他在面对继承人的选择问题时,因为一时无法区别大儿子伯鲁与小儿子无恤哪一个更贤明一些,就想出了一个用三年时间来考验他们的办法。分别给他们每人一个写满了训诫话语的竹简,并告诉他们要好好记住上面的话,三年之后考察。伯鲁是嫡出,就是老婆生的儿子,地位尊贵,自然不会把老爹的话放在心上;无恤是庶出,就是从侍妾生的儿子,地位卑下,对于机会自然不会放过,无恤的胜出可能性更大。

如果仅此一局,那我们却实就将赵简子和赵襄子的才能看轻了。赵简子不只是对这两个儿子进行了考察,更对所有的儿子进行了一场公开的竞赛性考核,那就是让他们都去常山找自己藏的宝符。其他诸子无功而返,只有无恤看出了可以凭常山之险攻取代国的玄机。赵氏族人信服,无恤被立为继承人,赵无恤确实也将赵家带向了更大的繁荣。

司马光说,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德才兼备是圣人,无德无才是愚人,德胜过才是君子,才胜过德是小人;有德的人令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爱;对喜爱的人容易宠信专任,对尊敬的人容易疏远;才与德是不同的两回事,而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概而论之曰贤明,于是就会看错了人。自古至今,国家的乱臣奸佞,家族的败家浪子,因为才有余而德不足,导致家国覆亡的人太多了!

写到这里时,我们再回头来看成帝刘骜的那场选拔赛,确实连智宣子的做法都不如,那智果推断出的结果,自然会在哀帝刘欣身上实现。据史载,刘欣在少年时候,并不好声色,还是个熟读经书、文辞博敏的有才之人;他在整治萧氏、王氏外戚,收拾丁氏和傅氏两家外戚中,也曾表现出了果敢。不过,很快就变成了同性恋,开始纵情贪色,结果在位七年,自己二十五岁而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